新发现1万年的历史,上山文化发现规格最大、等级最高墓葬!

民生   2024-10-28 23:10   上海  


陶杯、陶壶、筒形罐、平底罐

……

这些看似“土气”的陶器

至今已有约1万年的历史

下汤遗址考古工作中,

这样的“万年陶器”被批量发现


下汤遗址位于浙江省台州市仙居县横溪镇下汤村,于1984年被发现,当时被确定为一处距今7000至5000年的新石器遗址。然而,记者最新从浙江省文物考古研究所获悉,这处遗址贯穿新石器时代始终,从近万年前一直延续到约4000年前


10月25日至27日,下汤遗址发现40周年暨考古中国——长江中下游早期稻作农业社会形成研究工作会议在仙居举行,下汤遗址考古项目负责人、浙江省文物考古研究所科技考古室副主任、研究馆员仲召兵向与会的约百位专家学者报告了工作进展和最新发现。


仲召兵介绍,下汤遗址面积约3万平方米,文化层堆积厚达2.5米。它经历了上山文化、跨湖桥文化、河姆渡文化好川文化四个阶段,纵贯新石器时代始终,树立了浙南地区新石器时代考古学文化的历史标杆。


通过考古发掘,研究人员发现,先民当时开挖了两重壕沟。内壕沟为上山文化和跨湖桥文化时期,也就是距今1万年至7000年这一阶段,而外壕沟为好川文化时期,距今约4500至4000年。


在壕沟环绕的中心台地上,考古发现了10多座上山文化时期人工堆筑的土台,多数土台上分布着成组的器物坑。那些琳琅满目的陶器就是在这些器物坑里发现的,遗址外围还发现了好川文化时期的古稻田


下汤遗址的重要发现不止于此。仲召兵说,他们还发现了4处建筑遗迹、1处农业加工遗迹,还有多座墓葬。其中有一座高等级墓葬,在里面发现20余件随葬陶器,这是目前上山文化考古发现的规格最大、等级最高的墓葬。“下汤遗址是目前已经发掘的上山文化遗址中聚落要素最完备、结构最清晰、内涵最丰富的遗址。”他说。


图为下汤遗址发现的壕沟遗迹。新华社记者 冯源 摄


在学术研讨会上,来自国内多所高校和科研机构的专家充分评价了下汤遗址的独特意义。中国科学院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所研究员、博士生导师吕厚远说,同一遗址能够找到不同文化时期的连续地层,是罕见的研究样本。山东大学教授栾丰实说,下汤遗址历时5000多年,经历了新石器时代的全过程,极大丰富了人们对上山文化的认识


下汤遗址位于上山文化遗址群的最南部。上山文化以上山遗址得名,形成了中国乃至东亚地区目前已知规模最大、分布最为集中的早期新石器时代遗址群,是世界稻作文化的源头。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研究员、博士生导师赵志军说:“下汤遗址是研究稻作农业起源最为重要的遗址之一。”


图为下汤遗址发现的上山文化时期的高等级墓葬。(中共仙居县委宣传部供图)


此次出土的大量陶器也引发了专家的兴趣。中国社会科学院古代史研究所副所长李新伟表示,遗址中发现了大规模的器物坑,出土不少精致的陶器,可能是稻作农业的丰厚产出,让先民有能力追求更为精致的生活


   更多链接   

下汤遗址出土文物



陶盆

口径14厘米  高6.7厘米

2018年浙江省仙居下汤遗址出土


材质为泥质夹细砂,内外壁均施满红衣,近口部安单横耳。尺寸介于大口盆和碗之间,可见盆的大小有多种规格,反映了功能分类的细致。





大口盆

口径28.6厘米  底径13.9厘米  高10.3厘米

2018年浙江省仙居下汤遗址出土


口微敛,深腹,平底,腹上部有两个牛鼻,底部沾印席纹。说明上山文化时期已经有了席子。






圈足罐口沿

长6厘米 宽5厘米

2018年浙江省仙居下汤遗址出土


圈足罐的一片口沿。材质是泥质夹细砂,口沿下施一周红彩带,并于口沿外侧刻划斜线,红彩底缘戳印短线。这可是上山文化流行的装饰手法,特别是在下汤遗址尤其常见。






平底罐

口径10.5厘米  高17厘米

2018年浙江省仙居下汤遗址出土

材质为泥质夹细砂,不一样的是:器身施满一层米黄色陶浆,于肩部施一圈米白色的短线彩,口沿内壁及颈部施红彩带,彩带下缘施一周米白色短线彩。我身上有着复杂的工艺:刻划、红彩、米白彩及陶浆的区分和组合使用,反映出了下汤先民对于彩系成分和工艺的掌握已经达到了比较高的水准。






圈足罐

口径10.2厘米  高14.5厘米

2015年浙江省仙居下汤遗址出土

材质为泥质夹细砂黄褐陶,敞口,束颈,弧腹,圈足,最大径位于腹上部。圈足上戳印一周长篦点形镂孔,口沿内外壁及颈部均施红彩,口沿外壁还刻划平行的短斜线。






陶壶

口径9.5厘米  高17厘米

2018 年浙江省仙居下汤遗址出土


材质为泥质夹细砂,还有两只细耳朵,腹部最大径在器身上部,呈上山文化中期的特点。上山文化的典型器,目前下汤遗址出土数量不多。





簋形器

口径约19厘米高15厘米

2018年浙江省仙居下汤遗址出土

材质是泥质夹细砂,深腹,圈足,容积大,口部安装四个对称分布的器耳、器型酷似青铜器中的“簋”。口沿内壁及颈部施红彩,圈足上戳印竖向条形镂孔。目前这种器型仅见于下汤遗址。





陶拍⑲

直径4厘米  高4.5厘米

2018年浙江省仙居下汤遗址出土


材质是泥质夹细砂,蘑菇状,顶面弧凸。在陶器成型阶段,下汤先民会用这个拍打陶器,对陶器进行修整。






陶壶⑳

口径4.5厘米  高12.5厘米

2018年浙江省仙居下汤遗址出土


材质泥质夹细砂,器表施一层红衣,红衣不及底,宽折肩,平底,壶腹呈鼓形,上部细长颈残缺。可能是水器或酒器。






碳化稻米㉑

2018年浙江省仙居下汤遗址出土


高硅植物,从土壤吸收了大量的硅元素,植物学上把硅化的细胞称为植硅体。下汤遗址便出土了较多碳化稻米,从植硅体形态上看,已经具有驯化的特征,说明下汤先民在这一时期已经开始栽培水稻。




下汤遗址发现于1984年,是最早发现的上山文化遗址,是远古中华最早出现的定居村落之一,是我国早期农业社会和早期村落形态的“化石” 。1989年,被公布为省级文保单位。2018年起,浙江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先后正式进行了考古勘探和发掘。遗址南北长约150米,东西宽约120米,外围存在环壕,总面积约3万平方米。




现存高墩部分为遗址的中心,文化层堆积厚达2米,包含上山文化(距今10000~8500年)、跨湖桥文化(距今8000~7000年)、河姆渡文化(距今7000~6000年)、好川文化(距今4500~4000年)四大阶段,以上山文化时期遗存为主。



下汤遗址年代跨度大,文化序列全,是万年浙江的缩影,是构建浙江特别是钱塘江以南地区史前考古学文化序列的“标尺” ,是目前保存最完整、文化内涵最丰富、开发利用最具潜力的上山文化遗址。




正文来源:新华社(记者冯源)
原题:经历新石器时代全过程:仙居下汤遗址考古获得系列重大发现

更多链接内容来自仙居发布

出土多件罕见文物!西安发现古墓葬3000+座......

三星堆又有重要发现→

这个美国人收购中国文物,仅用5年时间成就了一座博物馆

更多资讯

请长按下方图片扫码关注

民间世家收藏
古董艺术品的收藏指南!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