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母在这5个方面越舍得,孩子越有出息

教育   2025-01-23 10:23   宁夏  

现在的家长们,都很舍得在教育孩子上“下血本买学区房、报兴趣班,只要是对孩子教育有助益的事情,父母们都会倾尽全力。


但这些大多是外在形式的舍得,在培养孩子的过程中,家长们不仅要重视物质的投入,更要注重精神层面的培育。



舍得花时间陪孩子


早上刷手机时,看到朋友发的一条状态,觉得很有感触,内容是这样的:


原本答应女儿,下班后带她去看电影,可无奈的是,领导突然通知大家需要加班。于是,给家里打电话说了一声,让公公婆婆带女儿去。


到了下午,接到婆婆的电话,说静静在家特别生气,饭也没吃,一直哭着说妈妈不爱她了,她都一个月没和妈妈出去过了。 听了婆婆的话,我觉得很难受。


这么努力地工作,不就是为了让孩子过得更好、更开心吗? 可如今孩子连我的面都难以见到,更别说快乐了……


的确,现在的生活节奏很快,很多家长为了工作,晚上加班加点也是常事,陪孩子的时间少之又少。


为什么总有父母抱怨孩子和自己不亲近呢?其实很简单,相处的少,互动的少,感情自然也就不浓了。


陪伴,并不是要求我们时时刻刻和孩子待在一起,而是在孩子需要的时候能够有效回应。把握住有限的时间,给予孩子高质量的陪伴。


还有很多家长在陪伴孩子时,都是自己在一旁看着孩子玩耍,看着孩子阅读,而却不参与,不和孩子一起玩、一起体验,或在一旁看手机。这种情况的父母只能称之为“陪”,却没有做到“伴”。


孩子的成长很快,当他们长大了,可能需要父母的地方也就变少了。在孩子还小的时候,尽量多陪陪他们,这对孩子的性格塑造也非常有利。


教育孩子是一个艰辛且充满挑战的过程,它需要父母有极强的耐心、极大的毅力。


舍得静心教孩子


孩子的世界总是充满着各种好奇,他们可能会像十万个为什么,在你耳边叽叽喳喳的问个不停: 


妈妈,为什么天空是蓝色的,小草是绿色的呢?


爸爸,为什么小鸟会飞,而我却不会呢?飞机是靠什么原理飞行的?


妈妈,为什么人工智能如此厉害?


这时,父母千万不能不耐烦,更不能随意回答,繁衍了事。


问题多,恰恰说明孩子的学习欲望强。


如果父母不加以重视,认真回复,孩子就会慢慢失去学习的兴趣,这对于他们的自驱力培养很不利。



舍得对孩子放手


很多家长由于过分溺爱孩子,什么事情都想为孩子包办,其实这并不是为孩子好,反而会害了他。


孩子远比我们想象得更强大,家长学会舍得放手,才是对孩子成长最大的负责。


对于孩子的爱不要太满,我们需要尝试着让孩子自己去探索人生,切身体验,不断试错,总结经验、教训,他们才会成长得更优秀。


正如龙应台《目送》所说:


“所谓母子一场,只不过意味着,你和他的缘分就是今生今世不断在目送他的背影,渐行渐远。”


父母和孩子之间的爱,到最后就是一场注定的别离,而父母对孩子最好的爱就是放手。


无论你有多爱孩子,都需要给他适当的锻炼,不要让自己的溺爱害了他的一生。溺爱不是爱,而是一种伤害。


舍得夸奖孩子


《伟大一步:尼尔 · 阿姆斯特朗》中有这样一个故事:


小阿姆斯特朗6岁时,有一天突然认真地对妈妈说:“妈妈,我要到月球上去!”


听到这样异想天开的话,母亲并未打击和嘲笑他,反而坚定地告诉他:“好啊,妈妈相信你一定可以的。只是你别忘了从月球上回来,回家吃晚饭。”


母亲对他的认可和夸奖,让成为宇航员的梦想在孩子心中悄悄发了芽。


成年后的阿姆斯特朗没有忘记母亲的鼓励,他一步一个脚印地努力,终于成为了地球上第一个踏上月球的宇航员。


心理学上有个著名的“标签效应”。意思是说,当一个人被贴上一种标签时,无论标签的好坏,他都会不由自主地表现得与标签相似。


经常受到表扬和鼓励的孩子,就会像小阿姆斯特朗一样,朝着积极乐观向上的方向发展。


而常常被打击的孩子,要么会随着标签自暴自弃,要么就会变得自卑甚至怀疑自己。


家长们千万不要吝啬你们的夸奖,当孩子做得好的时候,请给予他们几句发自内心的赞赏,这对他们来说,就是最宝贵的礼物。


培养儿童情商的第一步,就是增强孩子的自信心,教会他们乐观积极的精神。 



舍得用孩子


你会让孩子收拾碗筷吗?


你会让孩子打扫卫生吗?


你会让孩子自己穿衣吗?


父母鼓励孩子做家务、多劳动,不仅是为了分担家庭责任,更是为了让孩子明白劳动的意义与重要性。


有句话说得好:“越不舍得用孩子,孩子就越不中用。”


小时候,不做家务、不爱劳动的孩子享受着衣来伸手、饭来张口的日子,长大后他们就连简单的洗衣做饭都不会,成为一个无能的“巨婴”。


研究表明,热爱劳动的孩子长大后的就业率越高,生活幸福感越强。


真正的爱孩子,不是把他放在蜜罐里,而是要适当放手,舍得用孩子。


劳动是教育最好的源泉,有远见的父母,都舍得对孩子进行劳动教育。


本文源自:爱幼科学说。作者:柚子

提灯照路
清晰、清醒、清楚的走好人生的每一步,需要有人提灯照路!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