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股市经过上涨之后,进入一个比较焦灼的状态。
上证指数已经在3300点附近这个区间整理了快两个月。
再加上最近网上看空的观点有点多,很多小伙伴就开始疑惑:
这轮上涨是不是结束了?
未来上涨的空间还有多大?
今天咱们就通过几个典型的指标做分析,帮大家更清楚认识当前的市场。
#
指标1 / 巴菲特指标
股神巴菲特曾经介绍过一个指标,可以统计股票市场上的泡沫程度。
具体算法=股票的市值/GDP。
比如当前A股总市值87万亿(10月21日),全国GDP是126万亿(2023年)。
因此巴菲特指标=87/126≈69%。
巴菲特认为,当这个指标过高的时候,表示股票的价格已经脱离了经济基本面,存在泡沫。
因此就应该卖出股票。
比如最近大家可能看到一些新闻:巴菲特大幅减仓苹果和美国银行的股票,持有现金。
套用“巴菲特指标”就能看出来,美股市值/美国GDP的比值,已经持续超过均值+2倍标准差,属于极度高估的区间。
这可能是巴菲特最近一直在减仓美股的重要原因。
回头再看咱们的A股。当前A股总市值只有GDP的60%左右。
跟前一段时间的熊市底部相比,确实有所升高。但是跟整个历史数据对比,并不算是太高的水平。
在这样的情况下,大家并不用过度担心风险。
如果横向对比世界上其他国家就更明显了。
像是印度、美国、日本这些国家的股票市场,“巴菲特指标”长期都处在高位。而且就算在这样的高位上,它们的股市也是持续上涨。
跟它们对比,现在A股的市值仍然非常低,未来还有很大的上涨空间。
总结就是从“巴菲特指标”看,当前A股估值确实上涨了一些。但是还远远没到估值太高、需要卖出的程度。
#
指标2 / PE估值
用PE看估值是咱们经常用的方法,类似的指标还有PB,ROE。
过去3000点下方的时候,咱们一直说:行情在低估区间,是抄底的机会。
如今市场上涨到3300点,这些估值指标也纷纷脱离低估区间。
如果放到整个历史上看,仍然是相对比较低的水平。
比如截止到11月22日,万得全A指数的市盈率TTM是18.7,历史百分位54.78%,只是正常估值水平。
如果看市净率,更是只有1.59倍,历史百分位18.63%,仍然在低估区间的边缘。
图片来自wind,截至2024.11.22
如果把股市的牛市和熊市用一年四季表示。
过去3000点以下属于冬天,天寒地冻。
最近气温回暖,春暖花开,也只是到了初春的季节。
这样的情况下,不用过度担心风险。未来还有很大上涨空间,远远没到炎热的夏天。
#
指标3 / 股债比
股债比是用来衡量股票投资性价比的指标。
具体计算方法:
股债比=股票的收益率-债券的收益率
其中:股票的收益率=每股收益/每股股价=1/市盈率;
债券的收益率一般用10年期国债收益率。
股债比跟前边说的PE、PB正好反过来。
PE和PB都是越低越好,指标太高就说明风险过大。
股债比是越高越好,指标越高,说明跟债券相比,股票投资的性价比越高。这时就可以考虑在组合里边配置更多的股票类资产。
目前按照万得全A指数计算的股债比是3.25,历史分位数是81.9%。
仍然处在最高一档的区间上。
图片来自wind,截至2024.11.22
这背后的原因:一方面是股票市场仍然处在低位,有投资机会;另一方面也是因为债券收益率持续下降,大部分银行存款的利率都跌破2%。
从大类资产配置的角度看:股票类资产比债券类资产的性价比更高。
#
总结
今天引用的三个指标:巴菲特指标、PE估值、股债比,
都是从不同角度分析市场估值。
所谓“股市短期是投票器”。
“估值”,也就是大家都用手里的钱投票,跟市场人气是成正比的。
买股票的人气越高,股票价格越高,估值也就越高。
通过今天讲的这三个指标判断:当前市场估值仍然相对较低。
说明当前市场上的看多情绪,仍然不是特别高涨。
换个角度说:仍然有相当一部分投资者在看空卖出。
如果大家经常关注财经新闻或者其他财经媒体,也可以进一步验证这个判断。
确实有不少看空的观点。
不过不用担心。
正是因为这些人在看空,市场才能保持相对低估,未来也才有机会。
如果等到所有人都一致看多,股价就会上涨到相当高的位置。那反而是风险特别大的时候。
俗话说:做投资要“人弃我取”,“别人恐慌时我疯狂”,就是这个意思。
不要太在外界的观点。
当前市场仍然是低估状态,未来只要按照计划定投和止盈就可以了。
【风险提示】
以上内容仅为投教知识分享,相关假设分析和判断不构成任何投资推荐或建议。
市场有风险,投资者应独立思考、独立决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