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至,是我国农历中一个非常重要的节气,也是冬季的第四个节气。我国古代,很重视冬至,有冬至大如年的说法。
在传统文化中,冬至也承载着人们对团圆、温暖和希望的期盼。在这个寒冷的日子里,家人相聚,共享天伦之乐,让心灵得到慰藉。
在中医理论中,冬至被视为一年中调养身体、蓄积能量的黄金时期。
冬至养生,关键在于温补阳气、驱寒保暖、调理气血,以达到增强体质、预防疾病的目的。
冬至时节,中医养生强调“固本培元,温阳散寒”。
固本培元,即增强体质,提高身体抵抗力;温阳散寒,则是通过温补的方式,驱散体内寒气,保持气血畅通。
此时,人们应顺应自然规律,减少户外活动,保持身体温暖,促进气血运行,为即将到来的寒冷冬季打下坚实的健康基础。
《黄帝内经》有“早卧晚起,以待日光”的说法,意思是冬天要早睡晚起,这样可以有效保护阳气。从中医的角度来说,早睡可以存阳,晚起可以补阳。
冬至时日,阳气始生,而“寒则涩而凝之”,人体气血运行会在此时变得更加缓慢。此时应注意保暖,避免阳气为寒邪所伤,周身气血发生拥堵。
冬至过后是进补的最佳时机,但也要因人而异。在临床诊疗中发现,北方人民冬季进食肉类等肥甘厚味较多,容易导致饮食不化、聚湿生痰、内热积聚,更易引发疾病。
冬至之后,饮食要注意多元化,谷、果、肉、蔬应合理搭配,尽量减少辛辣刺激性食物的摄入,并适当补充高钙食品,注重保护身体阳气,通过巧妙的进补来积蓄力量;还可以多吃坚果,如花生、核桃、榛子、栗子等。
运动养生要顺应自然规律,冬至时节不宜做过于剧烈的活动,而应在“藏”字上下功夫。从运动强度上来说,应尽量避免剧烈运动,以免消耗肾精,以微微出汗为原则。从时间上来说,冬天运动时间最好在下午三四点钟最为适宜,以免阳气过度消耗。
冬至天冷,很多人关紧门窗、开足暖气,结果空气干燥、皮肤起皮、嗓子发痒。防燥,是冬至养生里不容忽视的一环。
多喝温开水,室内可以放置一个加湿器,保持空气环境的湿润。日常也建议多吃一些滋润的食材,如梨、银耳、蜂蜜,帮助润肺护嗓。每晚坚持涂抹护手霜、润唇膏,洗澡水温不宜过高,出浴后及时涂抹身体乳,避免皮肤进一步干燥。
冬至习俗因地域不同而又存在着习俗内容或细节上的差异。在中国南方地区,有冬至祭祖、宴饮的习俗。在中国北方地区,每年冬至日都有吃饺子的习俗。
不过,这饺子也不能随意吃,这些注意事项您都了解吗?
自己动手包饺子,不仅能保证食材干净卫生安全,而且荤素比例搭配时也可以视自己的情况而定,多放蔬菜、少放肉,或者直接做成素馅饺子。
少油少盐
许多人调饺子馅时,觉得只放肉香味不够,还要另加好多油。口味要讲究,但健康更要注意。
盐也要适量添加,毕竟和面的时候都会添加盐,配置蘸水的时候也会放盐,那就在馅儿里面少放一点吧~
建议还是用煮或蒸的方法哦,这样饺子中的营养流失较少。
很多人习惯一盘一盘的吃饺子,觉得饺子好吃就胃口大开,其实无论什么食物,都要定时定量,不可暴饮暴食,饺子也是,建议控制在8-10个最佳,如果没有饱腹感可以在饭前吃点水果或用餐时搭配一些低能量的蔬菜。
饺子的油量别太大,以防血糖剧烈波动。可选择低脂低盐的素馅水饺搭配一份肉类食物,也可选择低脂低盐的肉馅水饺搭配一份清淡蔬菜。在吃的过程中要注意细嚼慢咽,速度千万不可以过快。
吃饺子要注意控制盐分的摄入,制作饺子馅少放食盐和酱油,可以通过食材本身的鲜香降低对咸味的依赖。
尽量不吃海鲜、菌菇馅类的饺子,以免嘌呤摄入超标,导致痛风发作。
最好不吃或少吃韭菜、芹菜馅的饺子,因为这类青菜所含的纤维较高,会增加胃肠道的负担。
要避免油量过大,尽量不用油煎,炸等烹调方法,多吃水饺及蒸饺,避免额外增加脂肪摄入。
尽量吃用瘦肉做的饺子,用含膳食纤维较少的蔬菜,以免消化不良。
“志”代表肾之精、肾气,“室”则指房屋之内间,意味该穴位是肾脏精气外输足太阳膀胱经的门户。
图片来源:《上海大众卫生报》
取穴:位于腰部,在第2腰椎棘突下,后正中线旁开3寸位置。
功效:补肾壮腰、益精填髓,与肾俞穴配合使用,能更有效温补肾阳,改善阳虚症状。
“飞”指穴内物质为天部之气,“扬”指穴内物质扬而上行。“飞扬”意指足太阳膀胱经气血在此吸热上行,如同飞扬的火焰。
图片来源:《上海大众卫生报》
取穴:位于小腿后外侧,外踝尖与跟腱连线中点直上7寸,腓骨后缘处。
功效:清热安神、舒筋活络,可治疗与足太阳膀胱经相关的病症。
方法:按摩时,俯卧位或正坐位,用拇指指腹或中指指端点按,以局部产生酸胀感为度,每次点按3-5分钟,每日可多次进行。也可采用针灸法,直刺飞扬穴1-1.5寸,局部酸胀,向下肢放散。
注意:穴位按摩和针灸应在专业人士的指导下进行,以确保安全和效果。
来源/健康河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