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数”为笔、以“智”为墨,八五六绘出绚丽农业蓝图
文摘
2024-09-30 22:54
黑龙江
在提高粮食综合生产能力过程中,数字农业作为推动农业转型发展的重要一环,是增产增收的关键因素。如何改变靠天吃饭的思维?北大荒农业股份八五六分公司积极将“藏粮于地、藏粮于技”战略与农业增产增效相融合,用定制式服务、科学化种植、数字化管理等手段,赋能农业生产,相继实现三大作物单产新突破,年粮豆总产达到13亿斤,有效助推了现代农业高质量发展。“从图片上看,你家水稻长势不错,建议黄化完熟后期进行割晒作业,减少落粒损失,避免倒伏、捂粮现象发生。”每年秋收前夕,分公司徐一戎水稻高科技示范园区副主任柴楠的电话、微信响个不停,认识或不认识的种植户都想让柴楠诊断自家水稻长势、病虫害发生情况。柴楠笑称,自己是给水稻“看病”的“医生”。与水稻为伍是柴楠和他的同事们多年来一直坚持的事。2020年,园区决定成立“柴楠工作室”,把懂科技、有种植经验的农技人员集合起来,组建科技服务队,设立农业专家组、基层技术组和党建示范组,目前已有百余名农技人员加入其中,年平均解决种植户难题上千件。说到新技术推广给农业生产带来的新成效,科技示范户吕向民最有发言权。作为柴楠的“老搭档”,水稻种植上的事他总喜欢和柴楠商量,自然而然他家的地成为了柴楠的试验田。近两年,园区推广的工厂化暗室叠盘育秧技术、无人机遥感田间管理措施、定制式种植模式等相继在他家田块应用,对水稻种植增产增效帮助很大。2023年,依托新技术应用和水稻质量好两大优势,吕向民种植的水稻收购价达到了每斤1.91元的价格。近年来,园区将试验示范、农技农艺推广确定为重点任务,围绕新品种和新技术引进、智慧农业研究等内容,积极与中国科学院东北地理与农业生态研究所、哈尔滨工业大学、东北农业大学、黑龙江八一农垦大学、黑龙江省农科院和农垦科学院等高等院校和科研院所开展合作,设立实验实习、科研实践和创新应用等基地。多年来,累计开展各类试验示范项目1000余项,重点开展了减排固碳种植模式、遥感监测、智慧变量施肥、数字育苗、化肥减量增效、优质高产品种筛选等研究和推广。作物要增产,除了随叫随到的科技服务,给土壤做“CT”是每年备耕生产最重要的一环。都说“庄稼一枝花、全靠肥当家”。肥料合理搭配,是水稻生长过程中不可或缺的“伙伴”,如何让耕地“吃上”高配置的“营养餐”产出优质粮,分公司的科研技术人员将测土配方作为粮食增产的根基,在每年秋收后,根据辖区耕地分布情况,在辖区水田和旱田地块选取1000余个土样进行化验、分析,了解土壤缺什么、生产补什么?在科研技术人员手中,这1000余个土样需要经过取土、粉土、晾干等10道工序,最终提炼出每个土样中所缺的氮、磷、钾含量。再根据每个土样中营养含量,确定每块地的施肥配比。“经过常规五项等相关的实验检测,最终会得出辖区内土壤各类数据的数字模型,根据模型,分析出辖区内土壤氮、磷、钾的配比,从而有针对性地进行测土配方施肥。”徐一戎高科技水稻示范园区技术员牛岩说。今年,分公司持续加大“全域数字水稻第一场”的建设力度,在测土配方的基础上,充分利用“全域数字水稻云平台”和“天空地”一体化技术,用AI算法将卫星遥感、无人机低空飞行、物联网传感器、监控等设备监测出来的信息进行整合,生成变量施肥处方图,指导农业生产。“有了测土配方施肥和变量施肥两大‘法宝’,今年测产,一亩地和去年比能多打30斤粮,我家470水田能增产1.41万斤的粮食。”分公司水田种植户田满秋说。测土配方和变量施肥是分公司在农业生产前、中期综合施测的具体举措。通过合理化、规范化的实施,测土配方工作共为分公司种植户每年每亩节约肥料1至3公斤,每亩增产3%左右。而水稻生长过程中依靠变量施肥“一张图”进行夏管,提高了肥料利用效率,让作物长势更加均匀,达到了增产5%至10%的目标。九月的稻田满地金黄,指尖划过沉甸甸的稻穗,稻香乘着轻风从北大荒水稻之父徐一戎雕像肩头拂过,树丛中偶有几只喜鹊登枝啼鸣,“讨论着”丰年里的好风景。不远处的试验田,农技人员正对成熟的水稻进行株高、穗数情况取样调查,为优选新品种和新技术提供精准的产量依据。从“以稻治涝”到三大作物单产提升,近年来,分公司的农技人员沿着徐一戎的足迹不断前行。“我身旁的这块试验田就是当年徐老的试验地,像水稻优质米生产技术、水稻叶龄诊断技术、钵育摆栽技术和“三化栽培”技术等水稻种植技术都是在这里诞生,进而推广的。”徐一戎水稻高科技示范园区主任马磊说。今年,园区相继承担国家级、省级、集团级、公司级和各类科研院所试验示范项目76个,内容涉及三大作物单产提升、智能大棚应用、黑土地保护、有机水稻试验、高产品种筛选、土壤肥料测试、植物保护绿色防控、玉米品种试验、河蟹繁育、果树种植等多个领域。筑巢引得凤来栖,在园区的科研技术推广下,去年分公司种植“龙粳3010”早熟水稻品种的邴学臣水稻平均亩产达到了1510斤;采取订单式“蟹稻”种植的刘亚华,亩产增收达到了1500元;今年,吕向民和密山市谷丰油脂有限责任公司签订了水稻订单式种植,公司预先支付每亩150元作为生产启动资金,指定“初香粳1号”为水稻种植品种,并在秋收后按照合同每斤1.75元的价格回收水稻,实现水稻未种先售、未产先销。截至目前,园区已累计取得黑土地绿色水稻种植方法、稻田混养式扣蟹繁育方法等农业新技术新装备国家发明专利和实用新型专利17项,其中寒地水稻节水壮苗系统等5项专利与合作企业进行了专利转让和成果共享,有效促进了科技成果转化落地和应用。“去年,分公司对园区进行了更名和整体规划设计,重点强化了园区示范引领、现代农业展示、农技农艺推广、科技创新、科研成果落地、人才培养等功能。同时,聚焦文化传承,坚定不移走寒地水稻发展之路,用科技羽翼,全力为‘三大一航母’建设助力护航。”分公司副总经理付甲东说。把论文写在大地上,将成果送进千万家,是八五六分公司农技人员孜孜以求、躬耕不辍不懈追求。未来,分公司将把智慧、科技作为农业产业高质量发展的发力点,以“数”为笔、以“智”为墨,在黑土地上绘出农业高质量发展的绚丽蓝图。
文图:王金彬
文字编辑:孟禹汐
审核:赵阳
平面编辑:马文龙
微观北大荒
传递北大荒信息、展示北大荒形象、提升服务功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