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建引领,筑牢青龙山黑土保护“红色堡垒”

文摘   2024-10-31 19:27   黑龙江  


时下,漫步在青龙山农场的大地上,千里沃野,万顷良田,白云映衬着蓝天,微风中弥漫着丰收的香气。在这片肥沃的黑土地上,一方方泛着油花的土壤、一片片广袤的农田,以及种植户们一张张洋溢着丰收喜悦的笑脸,共同勾勒出一幅“党建引领高质量发展、黑土地上展新颜”的动人画卷。
“党建+服务”让农户增收有底气
连片的水稻地,一眼望不到头。日前,在种植户张庆发的稻田里,党员科技服务队队员马振广正在进行土壤取样,一旁的老张脸上洋溢着丰收的喜悦。

整地作业

“老张,快来看这黑土,咱们采取的秸秆粉碎深埋还田的法子起作用了。”
张庆发种植了280亩水稻,前几年,因为黑土退化和土壤板结面临减产的困境。如今,在党员科技服务队的指导下,连续3年应用秸秆粉碎深埋还田技术的他愈发认识到黑土地保护的重要性和紧迫性。
“通过秸秆还田,土壤不再板结,地也更有‘劲’了。以前每亩地要上100斤左右化肥,现在化肥能减量20斤左右,种地成本下降了,水稻产量不降反升。”张庆发笑着算了一笔效益账。
党员科技服务队是青龙山农场18个助农党员服务队中的一个。今年,农场党委通过竖起“先锋旗帜”、凝聚“红色力量”,确保农业需求在哪里,党建引领就跟进到哪里,动员党员积极下沉一线,围绕科技、生产、经营、民生等方面做文章,党员带头干、做示范,引导广大种植户跟着干、照着学,把党旗插遍田野、插进车间,解决生产发展中遇到的实际困难,充分展现出党组织战斗堡垒和党员先锋模范双引领作用。

“党建+智慧水利”为黑土地“加油”

如何把黑土地保护好、利用好?合理利用地表水是关键。青龙山农场是青龙山灌区渠首站所在地,肩负着为561万亩农田供水的重任。
“用上江水后,插秧完的水稻苗不用返青了,水温高、分蘖好,往年用地下抽上来的水灌溉稻田,出水口附近水稻长势不齐,今年江水灌溉完,长得整齐,大家的水稻都能卖个好价钱。”董玉文站在自己家的稻田景观台,看着一片片金黄的稻穗笑得合不拢嘴。

水稻割晒

自2015年起,农场党委紧盯农田水利基础设施建设标准,突出问题导向,为把江水输送到种植户的田间地头,不断扩大江水灌溉面积,贯彻灌区“三水联合调度”的设计理念,对地表水、地下水、雨洪资源进行联合调度使用,为黑土地“加油”。
2022年,成立的农业综合服务中心党支部就是这片黑土地的“加油员”。这个拥有31名党员的集体,紧紧围绕农业服务、农业技术推广、农田水利建设、灌区运行四大任务,把党建设在重点部位、薄弱环节、关键领域,提出了包括“传承红色基因、让红色血脉在灌区发扬光大”在内的一系列工作目标,着力建设“党建+智慧水利”品牌,把场内68条、800公里干渠、支渠作为一代代共产党人的政治嘱托,打造成35.9万亩耕地的生命线、1.3万亩湿地的补给线,实现把党建建在链上、渠中,让供给农田的水有大江的营养、党的温度、科技的力量,使广大种植户切实感受到党的温暖。
“党建+高标”让黑土地持久“续航”
高标准农田建设是黑土地保护中极其重要的一环。在青龙山农场第六管理区,种植户魏建林家的地里除了带有党旗标志的冲锋号推土机来回穿梭外,还有往来于田间地头的“红马甲”“小红帽”“红袖标”,成为黑土地里一道特殊的风景。党员干部化身监督员,靠前指挥,领航督战,为“高标”项目顺利推进提供保障。
党员干部深入田间查看水稻长势
“有了党组织的保驾护航,我家的地一定会按照标准施工,明年的产量有保障了。”魏建林高兴地说。
按照“项目建设在哪里,党员作用发挥到哪里”的思路,青龙山农场党委整合了项目区内的三个党支部,聚焦前期筹备、项目建设、安全生产等重点工作,构建了党员先锋服务体系,持续跟踪项目建设,紧盯工程质量、进度、安全及后期管护,抢抓有利时机、克服不利条件,集中一切力量提高项目建设质量和进程,助力高标准农田建设形成协调有效、监管到位、保护有力的良好格局,实现了项目区内资源的深度整合与高效利用,为高标准农田建设项目水平的整体跃升奠定了坚实基础。
今年,青龙山农场增发国债项目总投资5095万元,2.2万亩高标准农田的指挥、调度和管理全部纳入党员先锋服务体系,强化党建引领项目建设提质增速,全面推进党建与土地平整、沟渠疏浚、田间道路铺设等重点项目深度融合,将党旗插在项目一线,让黑土地持久“续航”。

文图:王晓宁

文字编辑:丛珊

审核:张永刚

面编辑:张芳玮

统筹:张永刚

监制:刘晓雨

扫码关注我们

获取更多信息

精彩链接




微观北大荒
传递北大荒信息、展示北大荒形象、提升服务功能。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