沃土铺“金”粮满仓,看红兴隆黑土保护的新实践

文摘   2024-10-31 19:27   黑龙江  


沃土铺“金”粮满仓

——北大荒集团农业高质量发展之红兴隆黑土地保护实践

近年来,北大荒集团坚持黑土地常态化监管,落实各项黑土地保护措施,深入实施黑土地保护和耕地质量提升行动,不断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由点及面,形成了黑土地保护新方案,为维护国家粮食安全提供了有力支撑。
今年,红兴隆分公司采取多种措施,稳步提升黑土地基础地力,坚持管控与修复并重、保护与利用统筹、用地与养地结合,有效提升了黑土地质量、提高了粮食产量。分公司年均粮豆总产稳定在80亿斤以上。请跟随笔者,一同探访黑土地保护的红兴隆实践。

“保卫”与“持久”

新模式与新技术创新齐头并进

黑土地形成需要日积月累,黑土地保护也非朝夕之功,“保卫战”注定也是一场“持久战”。

规整、合并、平整农田

红兴隆分公司区域内土壤资源有暗棕壤、白浆土等8个类型,其中,以草甸土、白浆土、黑土、沼泽土4种类型为主。多年来,分公司坚持农艺、农机、工程、生物融合发展,推行和落实了一系列黑土地保护措施,并不断完善田长制工作体系构建,坚持与各大高校院所开展科技交流合作,致力于黑土地保护与利用,以等高环播技术和白浆土改良项目等为示范,带动各项创新性工作开展。值得一提的是,分公司率先提出的“秸秆全量还田+水土保持+土壤改良”黑土地保护“红兴隆模式”受到集团的高度认可。
近年来,友谊农场积极与中国科学院东北地理与农业生态研究所合作,开展坡耕地治理黑土地保护研究项目,并共同研发了适于三江平原坡地的等高环播技术。种植户张宝库是“黑土粮仓”科技会战的直接受益者。去年,他在技术人员指导下尝试了等高环播种植模式,坡耕地实现了粮食增产5%~22%、水土流失减少70%的综合效益,成功实现小流域尺度坡耕地水蚀问题标本兼治。
作为“三江平原区白浆土障碍消减与产能提升关键技术与示范”项目的核心试验基地,八五二农场与多家科研院所联合开展为期5年的“三江平原区白浆土障碍消减与产能提升关键技术与示范”项目,并结合保护性耕作、心土培肥等措施,经过一年的试验示范,玉米和大豆增产5%以上。

秸秆还田

曙光农场积极与中国科学院东北地理与农业生态研究所、黑龙江省农业科学院等14家科研单位开展“黑土粮仓”科技会战三江示范项目,创建黑土地保护模式面积3000余亩,试验示范白浆土心土培肥、间隔混层等新技术、新模式10余项。

分公司还扎实开展等高环播、白浆土改良等12项黑土地保护措施,持续推进科学施肥合理用药,有机肥替代化肥面积207万亩,绿色农药覆盖面积达到500万亩,化肥、农药合理施用量继续保持零增长,保护性耕作技术日趋完善,黑土地质量和粮食产量得到双提升。

“治理”与“优化”

从透支性利用转为保护性利用

近年来,红兴隆分公司探索创新服务机制、健全黑土地保护机制等措施,进一步转变农业生产方式,让长期高强度利用的黑土地“喘口气”。

侵蚀沟治理现场

侵蚀沟治理是有效治理区域水土流失、改善生态环境、抢救性保护黑土地、提高土地生产能力、改善农业生产的有效措施。分公司严格按照增发国债高标准农田建设项目“作战图”,以黑土地保护和提升耕地质量为目标,运用工程、农艺、农机、生物等措施,遏制侵蚀沟发展,提高土地利用率,固土有责有方,保障了黑土地的永续利用。

“以前一下雨,雨水夹泥带土向下冲,沟也越冲越大了。”过去,侵蚀沟一直是曙光农场种植户李平心里的“一道坎”,“在农场的帮助下,田里的土沟被铺上石网,土壤不‘跑’我心里也踏实多了。”看到自己家地里的“伤疤”被“缝补”上了,他对今后的农业生产充满希望。

“今年,曙光农场通过应用柳编护沟、石笼谷坊等措施治理侵蚀沟长度达490米。截至目前,已完成全年工作进度的56.5%。”曙光农场农业科技服务中心负责人麻成军介绍。今年,农场总投资675万元治理侵蚀沟15条,治理达成后可保护耕地3.11平方公里,粮食增产1.56吨。

今年,五九七农场在第二、第三、第七、第十管理区开展了2790亩暗管排涝技术试验,根据每个试验区域的地理环境和土壤渗透系数设计了4套施工方案,配套实施6种技术模式,并应用了最新引进的犁式开沟铺管机,提高施工效率。“五九七农场通过暗管排水来解决地表排涝和黏土层排水问题,是实施黑土地保护的又一创新举措。”10月16日,中国科学院东北地理与农业生态研究所研究员刘焕军在农场实地调研后感慨地说。

鱼眼泡治理现场
近年来,分公司以“田、土、水、路、林、电、技、管”综合治理为重点,通过“天空地”立体勘测手段,因地制宜科学规划格田改造、“鱼眼泡”治理、灌排渠道和进地桥涵建设等农田设施工程。
高标准农田一望无际,5米多宽的水渠纵横其中,沟渠用水泥块衬砌;3.5米宽的机耕路用砂石铺就,通向农田。“田成方、渠成网、路相通、沟相连、旱能灌、涝能排”的优质田背后,是分公司扎实推进增发国债高标准农田建设。“有的外表看不出啥,内容都埋在地下。”在八五三农场,增发国债高标准农田建设项目指挥部副主任吕文龙如数家珍地说,“现在格田改造项目已完成2000余亩,通过建立健全智能灌排执行体系,现已安装测流设备、计量设备130余台(套),实现灌排设备测控一体化远程控制。”
今年,分公司统筹推进高标准农田建设、黑土地保护和耕地质量提升行动,落实黑土地保护工程总面积415万亩,开展侵蚀沟治理130余条,为实现增产、提质、增效打牢了基础。

“用地”与“养地”

循环生态链孕育可持续发展前景

怎样用可持续的观念来看待黑土地保护与利用,协调好“用地”与“养地”的辩证关系,成为黑土地保护的关键之举。

收获现场

“这块田里能‘长’出一桌子的荤菜素菜!鱼苗吃虫除草,田里还有防虫灯,全年都不需要喷洒农药、除草剂。”友谊农场种植户张艳玲所在的合作社有鸭稻、蟹稻、虾稻、鱼稻多种种养结合耕地,她给笔者算了一笔账:小龙虾亩产180公斤,每公斤均价60元,加上种粮收入,“一亩田一虾一稻”综合效益可过万元。

一沓测土配方施肥建议卡、一摞农事工作手册,记录着曙光农场耕地的“一增一减”变化。“卡上的建议施肥总量逐年下降,但一算亩产,却是年年在涨。”农场种植户张森说。农场通过测土配方为黑土“体检”,以科学配比照“处方”施肥,通过推进肥料的“减用量”与“优配比”,让农作物与黑土地都吃上“营养餐”,促进地区种植单产连年稳步提升。

分公司通过开展种养循环,让农业走上回归线,粪肥还田不仅可以改良土壤,提高有机质含量,达到绿色有机种植标准,还可以减少化肥使用量,解决粪肥污染难题,是一举多得的好办法。

在北兴农场第五管理区刚刚收获完的示范田里,两台固态粪污抛撒机一字排开、同步作业,将发酵好的有机粪肥以8米的半径、每亩地固态1~1.5吨的标准,均匀抛撒到地里。这些撒向田间的粪肥,全部来自农场规模养殖场产生的畜禽粪污,经无害化处理、高温腐熟发酵等科学处理后,让粪肥富含有机质和微量元素,再通过抛撒、整地等方式,让其与土壤充分融合,对土壤进行全面“调理”。

“通过制度激励、巡田管护双管齐下,田间地头很难再发现废弃物了。”八五二农场农业生产部科技部部长田立斌说。在完善田长制配套制度过程中,他每周都会进行至少3次巡田,发现废弃物丢弃、秸秆焚烧、非法侵占等行为后,第一时间制止、上报,甚至追责。

分公司充分挖掘有机市场,将粪肥转化为有机肥,并坚持耕地用养结合,测土配方施肥指导覆盖率、农业包装废弃物及秸秆综合利用率达100%,切实提高了耕地质量和产出率。

春华秋实,不负耕耘。红兴隆人从未依赖于黑土地这一大自然的慷慨馈赠,而是踔厉奋发、勇毅前行,实现了粮食兴、产业旺、经济强的良性循环,奋力书写“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新篇章。


文图:闫学峥 高玮

平面编辑:杨彤

统筹:张永刚

监制:刘晓雨

扫码关注我们

获取更多信息

精彩链接




微观北大荒
传递北大荒信息、展示北大荒形象、提升服务功能。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