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辅导员工作坊第14期│高校辅导员思政引领力提升——学习贯彻全国教育大会精神
2024年10月,以“高校辅导员思政引领力提升——学习贯彻全国教育大会精神”为主题的高校辅导员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工作坊第14期在线上顺利举办。
此次工作坊由西南交通大学机械工程学院、力学与航空航天学院、人文学院,南昌大学人文学院,华东理工大学艺术设计与传媒学院主办,邀请了来自浙江工业大学、南京航空航天大学、武汉大学、西南交通大学、南昌航空大学、陕西科技大学、西南石油大学、江西师范大学的8位学生工作者做精彩报告,2位专家进行评议,吸引了2000多名观众参加。
会议第一阶段,由西南交通大学力学与航空航天学院党委副书记孔祥彬主持。
首先,西南交通大学机械工程学院党委书记袁艳平致欢迎辞。袁艳平欢迎各位同仁参加本次工作坊,感谢各校报告人和点评专家共同为深化教育综合改革贡献智慧和力量,希望和各位同仁一起学习、思考、研究全国教育大会给高校思政工作者提出的新要求,并贯彻落实到工作实际,从而更好地培育时代新人。
特邀报告嘉宾、浙江工业大学辅导员工作研究中心教授陈杰作题为“以理念方法实践‘三位一体’创新提升高校辅导员思政引领力”的报告。陈杰聚焦“六多六少”、“四重四点”、“五强五力”,分享了他对提升辅导员思政引领力、推进Z0世代大学生思政引领实践创新的思考和体会。
南京航空航天大学党委学生工作部副部长佘明作题为“新时代辅导员队伍建设的实践与思考”的报告。佘明介绍了南航辅导员队伍建设的培训体系、考核要求、发展路径,并通过大量实例展现了南航全面提升辅导员综合能力与职业素质,促进辅导员队伍专业化、职业化建设,提升辅导员思政引领力的举措和成效。
武汉大学新闻学院党委副书记王怀民作题为“从素质能力大赛看高校辅导员思政引领力”的报告。王怀民通过从多个不同的案例角度,介绍了参赛辅导员如何从难点中发现亮点,给出对学生正确引领的具体做法。他还用很多具体且常见的事件,引发各位同仁对如何提升高校辅导员思政引领力的思考。
西南交通大学机械工程学院党委副书记沙晓雪作题为“辅导员在思政引领中的‘破’与‘立’”的报告。沙晓雪从辅导员肩负的责任和目前的现实困境出发,分享了该院如何打造思政育人的“工具箱”,取关键时间节点,潜润学生心田;介绍了学院辅导员成长支持发展体系,明确时代责任,融入专业行业。
全国最美高校辅导员、南昌大学人文学院党委副书记胡邦宁对第一阶段进行了点评:他认为三位老师的报告非常好地体现了辅导员同仁们如何传承和弘扬我们党的思想政治工作优良传统,值得大家学习。他指出,思政引领力可以看做是思想政治工作领域的“新质生产力”,我们要从这个角度去不断改革和加强辅导员工作,让理论联系实际,让方法对接问题,让育人真正成为直抵学生内心深处的积极引导与脉脉温情。
第二阶段,由西南交通大学机械工程学院党委副书记沙晓雪主持。
南昌航空大学科技学院党委副书记谢大进作题为“‘三室·三坊·三色’辅导员融合育人模式思考与实践”的报告。谢大进以“三室——科学组织、力量协同”、“三坊——优化供给、融合育人”、“三色——思政元素、师生共进”为提纲介绍了该校构建“三室•三坊•三色”融合思政育人体系,实现师生的融合成长的理念、举措和实效。
陕西科技大学学生工作部思政科科长朱亮作题为“代际差异视角下高校辅导员队伍建设策略研究”的报告。朱亮分析指出代际差异客观存在不容忽视,从调查结果展示了不同代际辅导员之间的同与异,提出管理者要“重视”并“正视”代际差异,建议“优化管理激励体系”“优化典型选树与宣传”“打造代际成长共同体”“完善全流程培养机制”以提升辅导员队伍思政引领力。
西南石油大学计算机与软件学院高级辅导员伍晓芸作题为“基于扎根理论的高校辅导员工作室建设路径研究”的报告。伍晓芸根据高校辅导员工作室的建设现状,采用扎根理论研究方法,构建了高校辅导员工作室建设的理论模型,对全国高校辅导员工作室的建设过程进行了研究,提出了五项优化策略建议。
江西师范大学音乐学院团委书记朱艺璇作题为“‘思政+红色音乐’辅导员育人模式构建与实践”的报告。朱艺璇分享了该校红色歌曲调研队以实际行动投身于红色歌曲的挖掘与研究、保护与传承,将思政工作与艺术情怀相结合,以“三维立体”模式,运用“四融”方式,推进“思政+红色音乐”育人模式常态化的做法和成效。
华东理工大学艺术设计与传媒学院党委副书记王珊对第二阶段进行了点评:四位嘉宾的报告聚焦学生思想引领工作的重点问题,详细地报告了各自的思考和可拓展使用的具体路径。她提出,思政引领力对辅导员同仁们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我们要让专业化发展成为辅导员的生活方式和职业动态,使工作和研究相互依存,互为长进,以匠心、守初心,从而更好实现立德树人。
排版|欧建鑫
审核|李 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