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月其迈,时盛遂心。在迎新送故、万象更新的时刻,我们谨代表学院党政工团,向学院全体师生员工、离退休老同志和广大海内外校友、向关心支持学院发展的社会各界朋友致以新年最诚挚的祝福!
2024年,是新中国成立75周年,是实施“十四五”规划的关键一年。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吹响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的冲锋号,中国式现代化昂扬奋进。这一年,在校党委领导下,学院党委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和全国教育大会精神,强化顶层设计,扎实推进各项工作高质量发展。
一年来,我们把稳思想之舵,推动“一融双高”取得新成效。
学院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扎实开展党纪学习教育,以“党建引领融合、筑基文化浸润”工作思路为根基,以“三抓三融三提”工作方法为着力点,以高质量党建引领学院事业高质量发展。总结凝练的党建工作经验成果在《光明日报》发表,1个教师党支部获批“全国党建工作样板支部”培育创建单位、评四川省教工委“高校先进基层党组织”,1名党支部书记入选四川省高校“双带头人”教师党支部书记“强国行”专项行动团队。
一年来,我们高扬奋进之帆,聚焦学科特色发展谋划新格局。
学院持续优化学科布局,学科影响力持续增强。围绕轨道交通传统优势领域,结合国家重大需求与行业发展趋势,凝练出高端装备表界面设计与运维、智能制造、原子级制造、轨道交通运维机器人、轨道车辆与新装备、轨道交通装备新能源与碳中和6个特色方向,构建“传统优势方向+前沿方向”共存的学科发展新模式。Energy and Built Environment 继续位于4个学科的Q1序列,并入选中国科协期刊集群项目。发起主办生物摩擦学与仿生摩擦学国际会议(ICoBB2024),学院与奥斯特法利亚应用科学大学签订“2+3”双学士学位联合培养协议。2024年,机械工程软科排名位居A-系列(19/227)、USNews世界大学学科排名全球第13位(国内第10位),机械工程学科学位点进行全方位周期评估并高质量通过。
一年来,我们挥动实干之楫,厚植人才培养沃土提升新成绩。
学院锚定立德树人目标,人才培养再创佳绩。获批省级高阶课程1门、线上一流课程1门,6个国家一流专业通过中期验收,获评优秀案例1项。获首届中国机械行业产教融合教育教学创新大赛二等奖2项,获批省级教改项目6项(其中,重大1项,重点3项)。获四川省青教赛工科组二等奖1项(工科组全校唯一)。培育出以2个忠忱班集体为代表的16个优秀班集体,以1名“竢实扬华奖章”获得者为代表的1193名优秀个人。在国家级竞赛中累计获奖达207人次,省部级竞赛累计获奖达409人次,本科生获奖人数占学生总数23%。学院主办的5项A类赛事中,省部级以上获奖率达72%。2024届本科生升学率达44.51%(增幅10.17%),硕士生优质生源率达49.8%(增幅11.4%),2024届学生初次毕业去向落实率90.07%(增幅6.44%)。
一年来,我们划好创新之橹,坚持科技强国迈出新步伐。
学院获批国家自然基金项目24项(其中重点项目2项,联合基金1项,海外优青1项)。年度到账科研经费超过1.2亿,已连续三年破亿。主持获批四川省科学技术进步奖一等奖1项,参与国防技术发明奖一等奖1项。主持获批国家一级学会/协会科学技术一等奖2项,二等奖3项。成果转化取得实质性突破,原子级制造技术成果估值超过2000万,另获5000万资金持续支持产业化。
一年来,我们紧握聚力之桨,围绕中心发展赋予新动能。
学院入选国家高层次人才3人,其中青年人才1人。引进中立特聘岗1人,评选行远学者2人、行远青年学者3人,晋升教授4人、副教授14人,新进专任教师8人,专职博士后9人。学院罗大兵工作室、高宏力工作室入选西南交通大学创新工作室。获校运动会教工甲组、学生甲组第2名、排球赛获男子组冠军(3连冠)等多项师生文体活动奖项。学生工作考核获“优秀”,团委工作考核获第4名(进步9名),学生会、研究生会获“双十佳”。
心之所向,步履皆往,回顾2024年,学院所取得的每一项业绩,都离不开各级领导和上级部门的正确指引,更是全体师生秉承“厚德笃行、精勤致远”精神的生动体现,同时也是学院不断拓展进取的有力证明,这些成绩来之不易,是全体机械人团结一心、共同奋斗的结果。在此,我们衷心感谢每一位机械人365个日日夜夜的踔厉奋发与笃行不怠,向大家致以崇高的敬意和衷心的感谢!
2025年是充满希望与挑战的一年,是“十四五”规划收官之年,脚下的征途依然是星辰大海。让我们更加紧密地团结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周围,携手并肩,以更加饱满的热情、更加昂扬的斗志、更加务实的举措,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带领全院师生勇担新使命,书写新华章,奋进新征程。
衷心祝愿大家新春快乐,平安健康、工作顺利、阖家幸福!
排版|段云鹏
审核|李 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