夜读|愿有温暖长相伴,有人陪你望春山

时事   2025-01-05 21:31   北京  


心中有暖,岁月不寒。

1月5日,迎来小寒节气。

到了小寒,也就到了一年中最冷的日子。严寒虽至,春意也在萌生,天地万物在默默为春天的来临做准备。人间也开始铺开年味,回家的日子越来越近了。

寒冷的日子里,愿有温暖长相伴,有人陪你望春山。




执一笔纯真,画一隅烟火,赠你一方生趣




央视新闻《夜读》 X 插画师@刘溪溪 

特别呈现





作者/宋英杰



生活中,我们经常被问到这样一个问题:“小寒、大寒,谁更寒?”


先看极端情形:

极端最低气温纪录更容易发生在哪个节气呢?第一名:小寒,37%。第二名:冬至,23%。第三名:大寒,22%。第四名:立春,13%。

再看平均状态:

根据65年(1951—2015年)的全国平均气温数据,以寒冷程度论,在小寒与大寒的“巅峰对决”中,小寒以27胜、22平、16负的“冻人”战绩荣获二十四节气联赛冠军。

那么问题来了,既然它最冷,为什么被称为小寒呢?



或许源于以下三个原因。

一是古人在界定寒冷程度时并非依据气温的量化方式,而是基于人的主观感受。小寒时,天气虽然很冷,但人们的耐受力尚可,不觉得已冷到极处。等熬到大寒时,人已被寒冷折磨得力倦神疲,反而会觉得大寒更冷一些。

二是天气由北到南渐趋寒冷。不同区域的“最冷时段”不尽相同,不能以全国笼统的数据作为定论。有些地方,完全可能是大寒更冷。

三是寒之大小未必以气温来衡量,“小寒时天寒最甚,大寒时地冻最坚”。“地冻”需要一个由上至下的渐进过程,比气温的下降要缓慢许多。相对而言,地冻有多深、有多硬,更加直观和物化。如果以地冻程度来界定谁更寒冷,也是可以理解的。



古人描述的小寒物语是:一候雁北乡,二候鹊始巢,三候雉始雊(gòu)大雁北迁,喜鹊筑巢,野鸡鸣叫。

二十四节气中只有白露和小寒是完全以鸟类作为物候标识的。古人认为,“禽鸟得气之先”,鸟类在感知阴阳之气流转方面有难以比拟的天赋。

古人以花、鸟、草、虫等物候表象为每个节气进行注解,组成二十四节气的七十二个候应。

七十二候应呈现的是综合性的物候,其中关于花事的候应并不多,最著名的是惊蛰一候的“桃始华”和清明一候的“桐始华”。于是,偏爱花草的人们便另起炉灶,专门以花作为某些节气的物候标识,这便是二十四番花信风。


二十四番花信风这一称谓,约始见于南北朝时期的《荆楚岁时记》:“始梅花,终楝花,凡二十四番花信风。”

起初是重在风信,而非花信。所谓花信风,就是某种花、某个方向的风,在某个时节应期而至,风而有信。于是人们在此时开放的众卉之中遴选一种花期最准确的花作为花卉界的代表,“晋升”为物候指标。

北宋《蠡海录》中对哪个时令对应哪种花进行了比较详细的阐述:

小寒:一候梅花,二候山茶,三候水仙;

大寒:一候瑞香,二候兰花,三候山矾;

立春:一候迎春,二候樱桃,三候望春;

雨水:一候菜花,二候杏花,三候李花;

惊蛰:一候桃花,二候棣棠,三候蔷薇;

春分:一候海棠,二候梨花,三候木兰;

清明:一候桐花,二候麦花,三候柳花;

谷雨:一候牡丹,二候荼蘼,三候楝花。

风有常,花有信,以花事次第记载时光,于是岁月含香。

文/摘选自《二十四节气志》






Cao Mu Ren Jian




说到冬天,

你的第一反应是什么?

寒冷,萧瑟,凋零?

但,对有的植物来说,

冬天分明是盛放的季节!

凌波仙子,自成风雅,

腊梅怒放,傲立枝头,

山茶绚烂,不惧严寒。

它们迎寒而开,

冬天就是它们的春天!



央视新闻《夜读》X 科普博主@一方见地

独家呈现








Xiao Han Wen An




小寒朋友圈文案在此


❄️月初寒尚小,愿君温且安。

❄️小寒,最冷的日子,有最美的期盼。

❄️小寒已至,新岁登场。与温暖相伴,与岁月言欢。

❄️小寒时节,酒暖汤温,翘首盼新春。

❄️岁至小寒,愿诸事顺利,喜乐长安。

❄️寒深了一分,春也近了一步。

❄️多多穿衣,好好吃饭,愿你身暖,胃饱,病远,心安。

❄️在寒冷的日子,心存暖阳,时光也变得温良。

❄️莫怪严凝切,春冬正月交。(唐·元稹)

❄️小寒料峭,一番春意换年芳。(南北朝·王寂)

❄️小寒,将雀跃、激动的心情不长不短地抻展一下,此后半月的每一天都可以被幸福填满。

❄️抖落一身寒气,穿越春光乍泄前的凛冽吧,保持对烟火人间的热爱,心向柔暖,静待春归。



更多新闻







本文来源:央视新闻,转载请注明来源。

编辑丨皮   博

审校丨姜文浩 

编委丨曹晓婧

中国侨联
作为党和政府联系广大归侨、侨眷和海外侨胞的桥梁和纽带,中国侨联代表归侨、侨眷的利益,依法维护其合法权益,并提供优质服务,传承中华优秀文化,展现侨界风采。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