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主席17岁才上小学,那么,他在此之前都在干什么呢?

文化   2024-12-22 10:16   湖北  

孩儿立志出乡关,学不成名誓不还。

埋骨何须桑梓地,人生无处不青山。

这是很多人熟知的毛泽东改写的一首诗,1910年初秋的一天,在赴湘乡东山高等小学堂读书前,他把这首诗夹在了父亲每天必看的账簿里,表达了自己有志求学的信念和决心。那一年,要去上小学的毛泽东已经17岁。

按照现在来说,这个年龄都已经在上高中了,马上就要考大学了,而毛主席却才刚刚上小学。那么,他之前在干什么呢?

私塾启蒙受教阶段(1897-1902)

在毛主席9岁的时候,他被父亲毛贻昌送去离家不远的南岸私塾读书。在这家私塾上了两年后,邹春培找到毛贻昌,表示毛泽东已经学得太快,学不到什么东西了,建议寻找更高明的老师。

于是,11岁的毛主席去了关公桥私塾,在那里继续受教育。然而,家中生意繁忙和家庭压力使得毛贻昌想让儿子回家帮忙,但毛主席却顽强地坚持读书。他通过求助毛氏家族很有名望的毛宇居,以寻求支援。

毛宇居是一个极具声望的人物,他劝告毛贻昌,告诉他只有拥有知识才能在儿子未来的生意中取得优势。最终,在毛宇居和其他重要人物的共同劝说下,毛贻昌同意毛主席继续求学下去。

继续求学的坎坷(1902-1907)

进入井湾里私塾后,毛主席受到了毛宇居的亲自指导,他的学业获得了极大的进步。毛宇居以其学识渊博和在毛氏家族中的崇高地位成为了毛主席的良师益友。

然而,1907年毛贻昌再次叫儿子回家,还打算让他结婚。给儿子娶了一个媳妇,让媳妇管教他。但毛主席不愿意过早结婚,他想走出家乡,见识更广阔的世界。

然而,父亲的决心是不可撼动的,毛主席最终不得不同意与罗一秀结婚。但是他拒绝与罗一秀生活在一起,也不承认她的身份。

转眼过去了两年,在毛主席的强烈要求下,父亲不得不再次同意他去读书,于是,在1909年,16岁的毛主席又去了乌龟井私塾,先生叫毛简臣。

一年后,毛主席又转去了东茅塘私塾,先生叫毛麓钟,是毛宇居的叔叔,学问也更大。

就在这一年,罗一秀不幸病逝,年仅21岁,到死也没能得到丈夫的承认。

罗一秀在世时,还能帮着家里忙活,现在没了,家里很多事都没人做,毛贻昌就又想起了儿子,再次把他叫回了家。

毛主席知道,父亲这次是铁了心不想再让他走了,怎么办呢?毛主席就把毛家、文家的好几位有名望的人都请去,一起做父亲的工作。

在大家的联合劝说下,父亲这才松了口,同意让儿子继续上学。

就读东山高等小学堂(1910-1911)

1910年秋天,17岁的毛主席进入湘乡县立东山高等小学堂,开始了他的正规教育阶段。在这所学校,毛主席接受到了新式教育,学习到了更多有用的知识。这段经历在毛主席的人生中具有重要意义,为他日后的革命事业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进入湘乡县立东山高等小学堂后,毛主席进入了一个与过去完全不同的学习环境。在这所学校,他接受到了新式教育,学习到了现代科学、历史、文学等各个方面的知识。

这段时间对毛主席的思想、政治意识和世界观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在这所学校里,毛主席结识了一些志同道合的朋友,与他们一起学习、讨论问题,培养了团结合作的精神。他还积极参加学校的各种社团活动,如文学社、体育社等,锻炼了自己的领导能力和组织能力。

在东山高等小学堂的短短一年时间里,毛主席取得了很大的进步,同时也面临了不少困难和挑战。由于家庭经济拮据,他不得不兼职做些轻工,以便支付学费和生活费。尽管如此,仍然无法解决所有的问题,导致毛主席经常饱受挨饿之苦。然而,他并没有放弃,而是更加坚定地努力学习,争取取得更好的成绩。

结语:

毛主席在求学之路上经历了许多坎坷和困难,但他坚持不懈,不断努力学习并攻克了一个个难关。他的求学经历不仅展现了他的智慧和勇气,还展现了他对于知识教育的追求和重视。

这些经历对于他后来的革命事业有着重要的意义。毛主席17岁才上小学,但他通过自己的努力和毅力,最终成为了一代伟人,为中华民族的崛起和发展作出了重大贡献。

疯狂的小历史
文章不代表本号立场,仅供读者参考,公益分享传播历史文化,不用于任何商业盈利。素材,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留言可删除,著作权属归原创者所有。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