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67年,江苏出现大字报,称毛主席找到了失散多年的儿子

文化   2024-12-21 12:20   湖北  

1967年5月,毛主席派警卫队队长陈长江回江苏老家,了解一下农村的真实情况。

陈长江回到北京后,马上找到了毛主席,汇报了江苏农村真实情况。然而,汇报之余,陈长江又说了一件让毛主席惊讶的事情。

他说,在他老家江苏省出现了一张大字报,声称毛主席找到了一个失散多年的儿子。这个孩子已经长大成人,现在在一个生产队当会计。大字报的内容洗具有逻辑性和条理性,令人深信不疑。

令人惊讶的是,不仅仅陈长江的老家有这样的大字报,整个江苏甚至全国范围内都有类似的消息传播开来。这个孩子很有可能就是毛主席的儿子毛岸红。

他是毛主席和贺子珍的孩子,在他还只有两岁的时候,中央红军要进行长征,毛主席将他托付给留在苏区的弟弟毛泽覃。然而,中央苏区沦陷,毛泽覃为了保护孩子的安全,将他交给了一名警卫员抚养,计划以后情况好转后再接回。

但不幸的是,毛泽覃在1935年英勇牺牲了,这个孩子的下落成为了谜团。新中国成立后,毛主席多次派人寻找自己的儿子,但始终没有找到确凿的线索,最终只能将心思从此事上转移。

直到1967年的这个大字报,江苏突然传来毛主席找到了失散多年的儿子的消息。

这张大字报的来源和真实性无法考证,但是这张大字报迅速传遍江苏甚至全国各地,说明了这一消息得到了人民群众的信任和支持。毛主席却并未因此而感到高兴,他十分着急地问陈长江是否已经辟谣。

对此,陈长江无奈地回答说,即使他辟谣了,群众也很难相信。毛主席越想越气愤,他不明白为什么这样一个不知情的人会在全国范围内散播这样的消息。

他认为,即使自己真的找到了儿子,宣传这个又有什么意义呢?陈长江试图安慰毛主席,说这只是大家对毛主席的关心和喜悦的表达。然而,毛主席却仍然感到不安,他不停地问:“他们宣扬这个到底有什么目的?”

大字报是1966年至1976年中国文化大革命期间的一种重要表达形式,人们可以在大字报上表达自己的观点,批评特定的目标。然而,毛主席对大字报“父子重逢”的宣传却感到困惑与不安。

他不明白人们为什么要将矛头指向这些家庭琐事,而不是将斗争的方向集中在更重要的事件上。毛主席的情绪一直都不平静,陈长江也十分为难。

毛主席最后表示,陈长江辟谣的是必须的,但他也了解陈长江身份特殊,无法对外透露真相。他叹了口气,与陈长江握手后,陈长江只能黯然离去。至于毛主席对此事的反应这么大的原因,他没有解释,陈长江也没有透露。

陈长江作为毛主席身边警卫队的队长,他对大字报“父子重逢”的宣传到处都有,以及毛主席的反应感到非常无奈。他明白自己的身份使然,出于纪律和保密的需要,他无法向外界透露自己是毛主席身边的一员。因此,他对于这种消息的辟谣工作举步维艰。即使他告诉别人这是假的,大家也不会相信他。

后来,陈长江回忆说:“这种情绪在毛主席身上是不易看到的,看到毛主席这样,我的心中涌起阵阵不安和痛楚,觉得再也谈不下去了。我站起来就要走,毛主席也站起来和我握握手。”

那么,毛主席为什么对这件事的反应这么大呢?

对这个问题,毛主席本人没有解释,陈长江也没有说,我们只能猜测一下,就是毛主席很可能认为,“大字报”这种东西是为“文化大革命”服务的,要把矛头对准重大的事件,发挥它应有的作用,而不是报道这些家庭琐事,把斗争的方向搞偏了。

当然,这只是我的猜测,至于到底是什么原因,欢迎大家来讨论。

总之,毛主席对大字报“父子重逢”的宣传反应异常大,体现了他对文化大革命宣传导向的关注与担忧。毛主席对陈长江的不悦反映了他对这类个人家庭问题宣传的不满。

与此同时,陈长江作为毛主席身边的一员,面临着保密纪律的限制,无法辟谣,只能黯然离去。这段交流也展示了毛主席对家庭的关怀,以及对陈长江的信任与期待。

疯狂的小历史
文章不代表本号立场,仅供读者参考,公益分享传播历史文化,不用于任何商业盈利。素材,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留言可删除,著作权属归原创者所有。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