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18日,《中国妇女报》报道刊登《“幸福姆纸”匠心坊负责人施杏凤:让纸艺成为孩子成长的温暖阳光和雨露》一文。
“我没有万丈光芒,但要始终温暖有光”。这是浙江省嘉兴市海盐县石泉小学“幸福姆纸”匠心坊负责人施杏凤常说的一句话。
一把剪、几张纸,是施杏凤最常与孩子们沟通交流的工具。从教三十多年来,她一直通过辅导孩子们剪纸、折纸来关爱、帮扶特殊孩子,让他们感受到纸艺的温度、阳光的温暖、世界的美好!
“幸福姆纸”匠心坊是由施杏凤为主建立的浙江省匠心名师工作室,工作室还吸纳了十多名爱心老师。纸艺暖童心,他们几十年如一日陪伴孩子成长,勾勒出海盐县“党员妈妈”工作室的生动实践。
“一架纸风车”转出师生情谊
当年还在村小担任负责人的施杏凤经常利用课间教孩子们制作纸风车,然后让他们回家再做几个比较一下,挑出最棒的参加第二天班队课上的比赛。
“施老师,这个风车昨天折好了,今天又忘记了怎么折,你能再教教我吗?”这天,班里的“小西瓜”低着头侍弄着手里的纸片,怯怯地问施老师。施老师立即又教了一次风筝的制作方式。
从此“小西瓜”总爱靠近施老师身边,问这问那。施杏凤不仅给他开小灶补课,周末带他去自己家做客,教他功课,还给他做好吃的,有时还带他出去玩。直到“小西瓜”成年参加工作后,两人还保持着密切的联系。
这段师生情,对施杏凤触动很大。不过是个简单的折纸,却成了她与孩子们亲密互动的有效媒介,这也坚定了她用纸艺助童的初心和决心。
“一把剪子”成就孩子人生职业
一些农村孩子因父母忙于生计,成了留守儿童。施杏凤看在眼里,疼在心里,于是就利用空余时间,把这些特殊孩子集中到自己工作室,用手里的剪刀和彩纸,把孩子们引向一个神奇的剪纸世界。孩子们认真学着施老师的样子,拿起了剪刀,横着剪、竖着剪,乐趣无穷。
“我是个笨孩子,你们都不要理我!”外地转学而来的女孩小娟(化名),因为不自信,不知该如何面对同学们的关心,说出了这样的话。得知此事后,除了日常关心,施杏凤带她去参加了剪纸活动。“我发现她一旦剪起纸来,眼睛里会放光,全身心投入其中,好像忘了一切烦恼。”
于是,在施杏凤的引导下,剪纸渐渐成了小娟引以为傲之事,整个人也开朗自信了起来。如今,小娟回老家后,用学到的剪纸手艺在一家服装厂找到了工作。
“任何时候,都不要放弃任何一个孩子。发现孩子身上的闪光点,助力他们走好今后的人生。”施杏凤深有感触地说。
“一张纸”让孩子在成长路上行稳致远
“现在电子产品充斥着孩子们的生活,孩子好动性强,专注力明显欠缺,很多孩子学习动力也慢慢减弱,剪纸是一种很好地提升孩子专注力的办法!”施杏凤的“幸福姆纸”匠心坊成了石泉小学的明星课堂,面对络绎不绝前来咨询的家长们,她总是热心地给家长们介绍剪纸对孩子们成长的作用。
“贝贝乐乐妈妈,你好,今天你们稍微晚点来接他们,我等下给他们上一节剪纸课。”施杏凤班里一对双胞胎男孩,聪明可爱,父母在镇上开了一家水果店,生意很好,孩子在店里学习容易被打扰,到了二年级,学业开始有点吃力。施杏凤一直关注着这对双胞胎的学习情况,发觉孩子的专注力是个问题,于是便主动向孩子的父母提出了给孩子上剪纸课的想法。正如施杏凤所料,通过一段时间的剪纸,孩子上课的专注力提高了,期末还考到了班级前五名的好成绩。
“很庆幸曾经有那么一位心里装着孩子的老师,引领我们走进艺术的殿堂。或许正是有了剪纸艺术的陪伴,我养成了沉稳而不缺逸动的性格,理智而不缺感性的作风。”曾经也加入过剪纸班,现已工作的欢欢(化名)在给施老师的信中这样写道。
小小的剪纸,盛放出孩子们大大的世界,一批又一批孩子因为剪纸改变了自己,一个又一个的不同学科的老师因加入了剪纸元素而课堂变得格外的精彩。
“一纸一世界,一刀一乾坤,剪子里流淌的爱已成涓涓细流。剪纸让孩子们扩宽人生的赛道,最终成为眼里有光,心中有爱,脚下有路的人。最迷人的风景是成长的足迹,最动人的故事是未完待续,我将一如既往用我最热爱的田园纸艺在教育这片沃土上,不辍深耕,笃行不倦。”施杏凤是这么说,也将继续这么做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