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11日,《中国妇女报》报道了《“了不起的妈妈”沈燕萍:用爱把耳朵“叫醒” 聆听花开的声音》一文。
在无声的世界里,如何聆听一朵花开的声音?沈燕萍用20多年时间,为这道难题找寻着解题思路。
“推己及人,能够帮助更多家庭、更多孩子,和大家一起携手走过人生黑暗,我的内心充满了获得感。”这位普通的妈妈,说着质朴的话,却感动了无数人。
沈燕萍是国网浙江嘉兴海盐县供电公司的一名普通员工。因为爱,她20多年来不断训练从小听力受损的女儿试错、矫正,凭借超强意志,摸索出一套语训康复“宝典”。又因为爱,她无私地将自己的“宝典”分享、传授给有需要的家庭和孩子,一路走来帮助了全国各地30位听力受损的孩子。
廿年磨一剑,一声“妈妈”让她听到了花开的声音
20多年前,沈燕萍一岁多的女儿不幸因注射耳毒性药物被确诊为“感音神经性聋”。这六个触目惊心的字让她肝肠寸断。从那一刻起,她就下定决心,不管吃再多的苦,花再多的钱,也要让女儿听到世界上美妙的声音、说出最动听的话语。
看唇形、盯舌头位置、摸声带、观测腹部起伏变化……要教一个听力损伤在100分贝以上的聋儿开口说话,谈何容易!这挑战着人类的耐心与勇气,还需承受一次次尝试后的失望乃至绝望。为了训练女儿连贯的气息,沈燕萍已经记不清为她点燃过多少根蜡烛,又多少次为女儿能吹灭蜡烛而感到欣喜。为了能让孩子叫出“妈妈”,她一遍一遍地摸着女儿的声带,张大嘴教她说“妈~妈、妈~妈”,孩子因为一遍遍努力却失败哭泣时,她紧紧抱她,鼓励她,告诉她“一定可以的!”当女儿第一次清晰地叫出“妈妈”两个字时,那一刻,她听到了梦想花开的声音,眼泪止不住地往下流。
在多年的语言康复训练过程中,沈燕萍和爱人从摸着石头过河到慢慢一点一点积累经验,女儿也通过不断地试错、不断地矫正,终于在6岁那年,语言表达能力达到了正常的同龄孩子水平,而且口齿非常清晰。与此同时,女儿的汉字识字量也达到一千多字。在之后的求学路上,他们一直悉心陪伴和引导女儿,一步步克服常人无法想象的困难。
常人难以想象的付出收获了甜果。女儿顺利考上重点大学、后又远赴英国攻读硕士学位,如今已是一名高校教师。
“现身说法”,让家庭在聋儿语训的艰辛路上看到曙光
这些年来,沈燕萍一家人的故事鼓舞着许许多多和他们一样的特殊家庭。在长达20来年的时间里,沈燕萍时常把当初摸索出的一套语训康复“宝典”无私地分享、传授给有需要的家庭和孩子。
从女儿小学三四年级开始到现在,沈燕萍已经结对了全国各地30余户需要帮助的年轻家庭。一开始,那些家庭的家长们都不相信聋儿可以通过语言康复训练达到沈燕萍女儿几乎“完美”的状态,但沈燕萍通过各种方式,不断地跟聋儿家长交流、沟通、辅导,甚至带着女儿上对方家里去“现身说法”,毫无保留地分享自创的语训“宝典”,让他们在聋儿语训的艰辛路上找到方向、看到曙光。
回想起助人时光里的难忘瞬间,沈燕萍的思绪回到了2008年冬天的一个早晨接到的一通电话。
“电话一接通,就听到一个女子哭着说,‘请你帮帮我’……”沈燕萍有些动情地说,待她将女子的情绪平复下来后,她了解了事情的原委。原来,女子叫燕子,是一位来自杭州的年轻妈妈,她出生6个月的儿子在新生儿听力筛查时被确诊为先天性耳聋,在杭州一家听力机构的介绍下,她找到了沈燕萍。“她说着说着又哭起来了,说自己的世界塌了,不知道孩子长大了怎么办,听她这么说,我的心也跟着一起痛了,我太清楚这种感受了。”
为了给予这位年轻妈妈信心,在那个寒冷的冬季,沈燕萍带着10岁的女儿来到燕子家中,女儿用一首诗朗诵,颠覆了燕子对听障儿童语言康复的认知。沈燕萍坚定地告诉燕子:“你的世界没有塌!我们一起加油!”
从那以后的三四年里,沈燕萍和燕子相互成了电话两头的牵挂。从燕子儿子发出第一声“妈妈”到成为康复明星,这一路,沈燕萍都是燕子在她儿子语言康复苦旅上的精神支柱。
初心不改,将爱心一直延续
在海盐,沈燕萍的家庭故事被广为流传,去年还被评为浙江省最美家庭。富有爱心的沈燕萍也是海盐520位“党员妈妈”中的其中一位。值得一提的是,近年来,沈燕萍还从关爱听障孩子延伸到了老年人的听力康健上,自2021年起,就在自己单位牵头发起了“把耳朵叫醒”关爱老年人听力志愿服务项目,对听力障碍初期老人也进行早期干预和帮扶。
如今,沈燕萍又有了新身份——“爱心妈妈”。今年,她主动报名参加了嘉兴市妇联发起的“嘉里有爱”爱心妈妈志愿者的招募行动,并结对了本县一位事实无人抚养的困境儿童。中秋佳节将至,沈燕萍已早早地准备了节日礼物,打算给结对儿童送去“妈妈”的节日温暖。
“我是一位妈妈,更是一位党员妈妈、爱心妈妈,我深深地明白家庭里有听障孩子的艰难与不易,我想用自己小小的善举,让更多有需要的特殊家庭得到帮助,让更多的听障儿童在有爱的阳光下茁壮成长、绽放光彩。这,就是我的初心,我要将爱心一直延续下去。”沈燕萍语气坚定地告诉中国妇女报全媒体记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