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从有了桥,河西才有了城”

文摘   2024-11-25 11:54   湖南  
东起五一路,西连溁湾镇,横跨橘子洲,橘子洲大桥(原名长沙湘江大桥、湘江一桥)历经50余年的风雨,依然屹立在湘江之上。作为湘江长沙段第一座大桥,也是长沙连接河东与河西的交通要道,橘子洲大桥带动了河西的发展。

橘子洲大桥发展对比图。

作为橘子洲大桥建设的参与者,88岁的朱怀明依然记得当初桥梁建设的火热场景。从1960年至今,他曾参与橘子洲大桥、猴子石大桥等多座大桥的建设,并亲眼见证了长沙的沧桑巨变。

80万人参与橘子洲大桥建设
“我们在长沙修的第一座大型桥梁就是现在的橘子洲大桥。这个就是我们在建设2号桥墩时的场景,我当时所在的位置就是3号施工船上。”翻阅着老相册,往昔的时光仿佛又重现眼前,一张泛黄的老照片,勾起了朱怀明的无限回忆。

朱怀明翻看老照片,回忆往昔。胡谦 摄

朱怀明是湖北监利人,现居住在岳麓街道湘桥社区,1960年跟随单位建设队伍来到长沙,从此跟这块土地结下了不解之缘。

1970年5月,长沙湘江大桥指挥部成立。1971年9月6日,在中共湖南省委及长沙市委直接领导下,橘子洲大桥正式开工修建。朱怀明作为建设者之一,主要负责保障桥梁建设的电力工作。

朱怀明在橘子洲大桥建设期间的留影。(翻拍)胡谦 摄

“当时,建设的条件比较艰苦,机械设备远没有现在的先进,加上河床地质复杂,很多工作都必须依赖人工。但是,这个项目是当时湖南的第一大工程,省里领导有求必应,机关团体、群众也都非常支持。”朱怀明回忆,“大家有机械的出机械,有力气的出力气,很多群众纷纷前来筛沙子、抬鹅卵石,前前后后差不多有80万人参加了桥梁建设。也正是因为大家的支持,原本计划要花2到3年时间修好的桥梁,只用了一年就修建起来了。”

建设中的橘子洲大桥。湖南日报
橘子洲大桥建设时,长沙市民争相参与义务挑土运石。资料图片
建设中的橘子洲大桥湖南日报

1972年国庆前夕,橘子洲大桥建成通车,从此改变了长沙人过河必须坐轮渡的历史,密切了两岸的往来,更带动了河西的发展。

橘子洲大桥建成通车时的盛大典礼。湖南日报

1972年9月30日建成通车的橘子洲大桥。资料图片

1972年,鸟瞰橘子洲大桥。资料图片

半个世纪见证河西发展日新月异
半个多世纪过去了,橘子洲大桥已然傲然屹立在湘江之上,成为长沙重要的交通节点。如今,望着往来河东、河西的行人和车辆,依然日夜奔流不息,朱怀明思绪万千。

“在没建设橘子洲大桥之前,河西这边还是一片农田,岳麓山脚下都是橘子树。从溁湾镇到当时的中南工大,只有一条窄窄的路,而且只有一趟9路公交车。”朱怀明回忆,“大桥通车后,麓山南路陆续拓宽,河东的公交车也过来了,河西也新增了好几条公交线路。”

在时光飞逝中,河西的开发建设变得如火如荼,高楼平地起,阡陌变通途,渔场变成了公园。橘子洲大桥两侧,银盆岭大桥、月亮岛大桥、猴子石大桥等过江大桥也陆续横跨于湘江之上。

银盆岭大桥。

“湘江之上,三汊矶大桥采用的是当时比较先进的自锚式悬索桥设计;猴子石大桥采用的是三角形稳定性施工,算是桥梁施工过程中的一个重大突破;月亮岛大桥则是设计的公路铁路两用桥……”朱怀明自豪地向记者细数自己参与建设过的大桥特色。

三汊矶大桥。

1977年,朱怀明当时所在的桥梁建设单位迁往江西九江。他与同一批来到长沙的桥梁建设者,因为割舍不下就选择留在了这里。“其实,当时的条件依旧艰苦,但我想着时代是发展的,日子总会慢慢好起来的。”朱怀明说道。

40多年的时光过去了,河西发展日新月异。朱怀明一家从简陋房屋搬到了高大的电梯房,门前的田埂变成了宽敞的马路,走出小区就有公交、地铁,去哪儿都方便。“现在回过头来看,我当时留在长沙的选择是对的。”朱怀明感叹道。

福元路大桥。




记者:胡谦

图片:胡谦 摄、湖南日报、星球引力场、YUE 长沙、湖南湘江新区城市馆、政协云

视频:黄凌晨

编辑:吴梦珊

校审:李波 罗瑶 袁路华 杨刚
更多精彩内容

▶ 下月,胖东来改造长沙这家店!

▶ 从西伯利亚到洞庭湖,小天鹅戴着它一路飞来

▶ 名单公布!大王山旅游度假区上榜!


了解更多新区资讯

请扫码关注我们

湖南湘江新区
湖南湘江新区官方唯一政务账号。权威、新鲜、及时,从这里读懂新区。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