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全市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和二十届二中、三中全会精神,上下同心、聚力攻坚,全市经济运行稳健,地区生产总值突破300亿元。
2024年,全市地区生产总值301.7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同比增长4.9%。三大产业保持增长,经济发展步稳行健。第一产业增加值102.4亿元,增长4.7%;第二产业增加值76.0亿元,增长9.4%;第三产业增加值123.2亿元,增长2.6%。
农业供给稳步增长,农民收入持续增加。全年农林牧渔业增加值完成104.6亿元,按可比价计算,同比增长4.8%。全年粮食产量55.5万吨;蔬菜及食用菌产量30.2万吨,增长4.3%;园林水果产量5.6万吨,增长6.9%;草莓产量23.7万吨,增长6.9%。
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6362元,名义增幅6.1%,总量居全省第8位。
工业生产增势较好,支柱产业支撑有力。全市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同比增长6.3%,增加值增长10.6%。高技术制造业产值下降1.2%,战略新兴企业产值增长3.4%。四大支柱产业“三升一降”,纺织服装业、食品加工业、装备制造业分别增长21.7%、5.8%、5.6%,医药化工业下降1.9%。
固定资产投资节奏放缓,工业技改投资保持增长。全市固定资产投资总额同比下降5.1%。其中,建设项目投资增长5.8%,房地产开发投资下降29.0%。按产业分,第一产业投资增长21.2%;第二产业投资增长20.7%,其中工业技术改造投资增长17.6%;第三产业投资下降27.2%。三次产业投资结构比20.7:37.8:41.5。
市场活力不断激发,升级类消费增势较好。2024年,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完成57.5亿元,同比增长7.0%。其中,限额以上单位消费品零售额30.3亿元,增长7.8%。从经营单位所在地看,城镇实现零售额25.0亿元,增长10.1%;乡村实现零售额5.3亿元,增长3.9%。从商品零售类值看,通讯器材类增长38.1%;金银珠宝类增长37.3%;家用电器和音像器材类增长21.4%;汽车类增长8.9%,其中新能源汽车增长196.0%。
服务业平稳发展,其他营利性服务业全面增长。全市服务业增加值完成120.9亿元,同比增长2.5%。其他营利性服务业增长14.5%,其中,租赁和商务服务业增长15.8%,科学研究和技术服务业增长13.0%,居民服务、修理和其他服务业增长14.1%,文化、体育和娱乐业增长26.3%。
财政收支平稳运行,存贷余额稳健增长。全市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完成20.5亿元,同比增长7.1%。一般公共预算支出48.1亿元,其中,社会保障和就业支出增长6.4%,科学技术支出增长50.0%,文化旅游体育与传媒支出增长23.4%。
截至年末,全市金融机构本外币存款余额887.0亿元,同比增长7.2%;金融机构本外币贷款余额413.7亿元,增长10.0%。
作者|葛怡菲 刘苏锐 排版|谭晓冬 责任编辑|王荣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