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reya的留学暗恋日记(上):古早留学时期的壁花女孩

文摘   2024-12-04 12:00   加拿大  

留学圈平台,纽约晚间10点/北京时间10am更新。

商务合作/版权事宜洽谈:RichKidsGossip

01.

“留学生人均小康”这句话,其实是古早时期的梗。

古早留学时期神仙打架,那时候出国不像这么普遍,门槛很高。那个年代,每年消费百万以上的小孩都爱自谦一句“我们家是小康”。

但Freya想,不管别人小不小康,我是真小康。

不像发小Kristen那样从小国际学校,大学毕业为止花了近八位数。Freya同为一线土著,在没有学区房的郊区卷生卷死,上的普高。

人生中走的每一步都没有认为她铺路。她走的高考,也偷偷自己联系中介申请了海本,拿到了offer才和家里说。

确实是很好的名校,但爸妈还是责怪她:“你为什么不和我们说?”

Freya头一次为自己说话:“可是我想去。Carl和Phil,妍妍,他们都是去读的海本。“

02.

Carl,Phil还有妍妍都是爸爸同事们的小孩。

从小学的时候开始,他们几家就会在一起聚餐。

Carl和Phil是爸爸一个同事的儿子们,妍妍是另一个同事的女儿。

那还是个汤臣一品会因为四千万被人惊叹豪宅的年代。那一年网络世界也还停留在微博,人人,百度。“百万富豪”会字体夸张地出现在媒体上。

爸爸同事的小孩们都上着学费昂贵的私立,住中粮国际。父亲们都在同一家五百强外企,薪资之间没有差太多,都算金领。

只是有的人没有赶上08年的房市,又all in股票把积蓄亏得一穷二白。

Freya一家还住在郊区没有电梯的房子里。

每次Carl说“上海哪有四百万的房子”的时候,她都会觉得很羞耻。

她爸爸永远做不对选择,不会搞人际关系。

十二岁的Freya在爸爸同事们的饭局上,总是最乖巧的那一个。

Freya的妈妈总是夸其他女孩子的英语好,夸她的新裙子好看,夸Carl和Phil兄弟聪明。她也得跟着捧一捧别人家的小孩。

明明她才是这些小孩里最努力成绩最好的,却从没有人夸夸她。

03.

Freya暗恋过一阵子Carl。

和她后面人生中声色犬马的荷尔蒙吸引不一样,十二岁的暗恋当然都是莫名其妙的。长得好看,性格又带一点小恶劣的男生在青春期很受欢迎。

她一本正经地问Carl想考哪个高中,希望能有机会见到他,和他做同学。

Carl说:为什么呀,穷人才要考高中。

小时候,很少有人去关注过她的自尊心。大家都笑一笑就过去了,没人意识到Carl说了这么过分的话,也没人意识到她从小到大遇到的事情都不公平。

在没有学区房和师资极差的情况下,她还是自己考上了全市Top4的高中。

父亲们的饭局越来越少了,她也不再见到Carl。

Freya家里实行打压式教育,妈妈有一回想说她一晚上只做了五张卷子时间管理能力差,就说别人家小孩很聪明,学习好又运动好,前一阵子Carl兄弟和妍妍一块学马术,怎么怎么样……

Freya心想:是我不想去学马术吗?

妈妈又说妍妍英语很好,总被老师表扬。

Freya又想:你知道她英语比我差很多,就这她的英语外教还要每小时一千块。你什么时候为我花过钱了?

04.

这些话她在十年后和妈妈对峙的时候说出来了,但十年前她什么都没说,只是在狭小的卧室大哭一场。对Carl的那点好感也转换成了嫉妒。

她什么都靠自己。留学后很多人都问她是不是小时候移的民,毕竟长得不像abc,英语却说得不错。

Freya又想起来小时候在卧室听磁带学英语的痛苦回忆。

她高二的时候听说Carl兄弟转学去了美国。

听说他们总是给家里打电话说学习压力大,妈妈会拿这个事例告诉她留在国内高考有多幸福。

她终于忍不住了,说:“那你去当他们妈妈吧。”

也许是大人之间的捧杀,她对Carl已经没了好感,只觉得这是个拥有很好资源的男孩,可惜脑子不聪明,不太配。

毕业时,她拿到了很好的海外大学本科的offer,而Carl的offer正好同城,排名却很低。

她带着一点快意把邮件给爸妈看。

也许是因为过去十七年都很亏待她,又或许是在没给女儿出钱的情况下拿到offer确实意外。他们同意给她一百五十万的预算,让她自己选择。

那个年代其实一百五十万不少,但四年花下来,真的是勉勉强强。

05.

当时为了求稳,她选了Econ,决定晚点转商。

她第一次出国是坐一万的经济舱,一个小姑娘带着三个大箱子。没有什么奢侈高级的体验,但还是让她觉得很愉快,甚至有点扬眉吐气。

如果在这个城市遇到Carl,不知道两个人会怎么样相遇。

但她不知道,其实他的变化也很大。

Carl爷爷早年在那个城市当地富人区买了一个别墅。Carl留学时会在海景豪宅开party喝到天亮,会开跑车和朋友们在山下玩漂移,玄关CL的鞋架快堆到天上,为了追妹妹可以一掷千金。

她也不知道,到了国外,他还是那个顽劣的他,她也还是那个敏感脆弱的自己。

他们俩的差距并不始于上一代,还有更上一代。

06.

古早留学时代,出国更像是真二代三代筛选社交圈门槛,没有什么贫民窟留学生自嘲抽象,也没有二手群柴米油盐,每个人都大大方方张扬傲慢。

Carl的傲慢没有变。

他爸爸知道Freya也出国留学了,出于长辈关怀让他去接一下,拉了个小群。结果他说:“我的车本来也装不了大箱子。”

Carl爸爸说,那人家第一次出国,你看帮她找个接机也可以的。

Carl没什么反应,Freya觉得尴尬,才在群里说:“没事的,谢谢叔叔。真的麻烦了,我到时候可以自己解决的。”

她总是这样,怕麻烦到别人就主动推拒。

那天她刚落地,还没有国外电话卡,自己连上机场wifi,按照从网上搜的攻略下了Uber,打了一个大车。

那时候小红书还没什么人用,很多东西是看百度或者华人公众号。

周围的人要么有人接机,要么是一起飞过来的,这个城市的留学生们都很统一的低龄,神采飞扬。

07.

刚出来的Freya和留学风完全不沾边。

土纯,很有钝感,穿北美本土的快消品牌。她不是不漂亮,只是不会打扮。

她和Carl加了联系方式,交集仅限于“对方已通过你的好友申请”。

他那几年相当快活,朋友圈属于一个敞开的状态。

Freya很意外:他的学校那么差,为什么他还能玩得这么开心?

她很做题家思维,就像她的父母一样。

小时候的父辈饭局上,她爸爸是最努力的,Top2毕业后进入企业,从工程部到管理层;妈妈也是90年代初985毕业,是最漂亮的,在同一家公司工作

不能说他们一手好牌打得稀烂,只是他们俩都出身又太差了,又都太正直。

所以她爸爸后来才会因为被领导打压,心气很高辞职创业,遇上老赖合伙人被骗走积蓄。但这已经是Freya留学两年后的事情了。

她妈妈从来没有过过什么好日子,也不怪丈夫。她坚信苦难带给人成长,所以同样也严格地要求Freya。

08.

小时候Freya总是很羡慕Carl。

慢慢地夹杂了一丝妒忌,又渐渐在这一年掺杂了别的情绪。

有时候做完学业,她会孤芳自赏地化妆,发一两张自拍到朋友圈。

配上很少女的文案,同学们都会点赞,跟她纯课友关系的直男都会评论:跟平时完全不同,好看。

Carl从来没什么反应。

他根本刷不到她的朋友圈。大部分时间他只会看ins,列表里的女孩子们都穿得很少,妆容精致。

他住在当地最早开发起来的富人别墅区。这里很多华人小孩,从小有本地身份。

他们不是大家印象里简朴节约的asian,社交圈天然排外,留学生进不来。

Carl已经是来得晚了,为了和他们玩到一起去,其实费了点功夫。


09.

她过着最简单的生活,住狭小的学生宿舍,一日三餐精打细算。

学校parkade里总是以豪车出名,但呼啸而过的不管是小牛和911都和她没关系。

直到她认识闺蜜小宅,生活才有所转变。

闺蜜是美国华人,幼儿园就过来了,但并不十分abc,也不是浮夸留学生风格,大部份时间都素面朝天。因为同样简单,两个人关系很好。

Freya约闺蜜出门玩总是约不出去,对方要么在寝室打lol,去看学校里的曲棍球和冰球赛。

所以当闺蜜第一次主动问Freya要不要去朋友家玩的时候,她以为是很普通的家庭聚会,没化妆,穿着卫衣长裤就出门了。

深秋的天气,小宅穿着短裙在车站,她们像往常出门一样坐bus出门,到了dt逛了会街,然后有个男生来接她们。

她们过了桥上山,一路全是老房子。

时间让周围的建筑变得苍老过时,神秘的户主们买进又卖出。但很久以前,它们曾是地产经纪口中的顶尖豪宅。许多的老房子里,有一幢是小宅的家。

Freya并不知道这里贵,她的第一印象是:“好偏啊,你平时回来都这么麻烦吗?”

闺蜜笑了笑,有时候我会蹭朋友的车回来,没有的话就坐bus了。


09.

在没有地铁的城市,人人都爱玩车。

后来Freya听朋友说才知道,这个社区吸纳了很早的一批华人富裕家庭。一些中老年企业家会在那养老,其中包含很久以前港台商人影星,白人首富也是邻居,代表旧一代的财富。

闺蜜算是少数按照白人教育方式养大的小孩,能少花钱绝不多花,所以才会大学时住宿舍,出行坐公交。

她小学毕业后才开始和其他华人接触,十二三岁的时候一群人悄悄拿fake id买酒。

这里的大部分小孩都不是她这种。

他们这批人中学时代就已经懂了金钱至上的观念,这里的校园霸凌通常都和炫富有关。

一层客厅茶几上摆满了用fake id买来的酒,大家都差不多十七八九岁,在美区规定下仍未成年。

有人已经在后院烧烤,有人开了音响放Maroon 5。

她很局促,闺蜜拉她坐下来,介绍一下后开始喝酒。

一屋子高鼻梁和下衣失踪,Freya开始后悔自己穿得太老实了,像个nerd。有女生抱怨怎么人这么少,言下之意都是熟脸。

组局的人说在摇人了:“等着有俩你没见过的小哥哥来。”


10.
Freya没想到来的会是Carl。
窗外有爆裂排气和声浪的时候,组局的男生接了语音,下去开车库门。Freya的直觉很准,门开的时候她下意识心如擂鼓。
有时候Carl会把连漂移的视频发朋友圈,她刷到过好几遍。
但看几遍都不是你的。
她就这么看着Carl从半地下车库的台阶走上来。正好坐在Freya身边的男生跟他很熟,嬉皮笑脸地开玩笑,刚改装完吗?借我开开。
Carl真的把钥匙给他了,男生下楼去车库的时候,Carl顺便坐在了他的位置上,在Freya边上。
因为实在没有别的位置了。
大家都知道,前面走的男生并不是真的想去开车,只是不想坐一个土里土气的女孩边上。
11.
不知道为什么,Freya一直在紧张。
可能是因为本身就尴尬,也可能是很久没见到老朋友,又或者从小被家里打压到大,初中时对Carl有点自卑和喜欢的混乱心思。
小宅悄悄问她:有喜欢的人吗,一会玩十点半你们组队?
Freya对酒局游戏一窍不通,但是在小宅的各种推波助澜下,她和Carl结成一队了。
罚酒的时候,她看别的队男孩子会帮女生全挡了,于是也看向他。
Carl装看不懂,喝了一半,把剩下一半给她。
他那一阵子有喜欢的人,只是那个人不在这个局上,所以来了也是无聊。有时候会忍不住玩手机。
Freya的微信就是这个时候跳出来的,她问:“你不开心吗?”
真是最无聊的搭讪方式了。
12.
西海岸的城市大多都村,建筑低矮,和现代都市没什么关系。但不得不说,当古早留学生tag再次获得热度,在顶留滤镜的加持下,这个区域确实最能打。
现在想来那时对于他们所有人来说都是最好的时候,全校遍地豪车超跑,为了快乐可以随意挥霍青春和金钱,所有人间的苦恼和少爷千金们是无关的。
当然,“他们”并不包括Freya。
从她第一次见到小宅的朋友们开始,就注定她只是一个边缘人。
酒桌游戏上,Carl和Freya是一队的,他们坐得很近,但没有任何互动。
Freya的微信就是这个时候跳出来的,她问Carl:“你不开心吗?”
Carl:?为什么这么觉得
Freya:因为你不和我说话
Carl:我都没认出来是你。
说的是假话,Freya经常在朋友圈发自拍,她不会美颜也不会化妆,狭小的背景是学校最老的宿舍,他怎么可能认不出来。
Freya没听懂拒绝,她把这个当成了解释,于是主动找话题,想唤起两个人小时候的回忆。
也只有这样能让她在这个局上不那么像个局外人。
她絮絮叨叨,没话找话:“你记不记得,小学的时候,有一次我们在豫园附近的饭店吃饭,我妈妈当时让我给大家带小礼物。我当时给女孩子买了娃娃,给你和你弟弟买了滑板模型,你说很喜欢。你还记得?”
Freya当时情商不算高,她这么多年都很少参与校外社交。
她从妈妈那里学到要捧着上位者说话,却和父母一样不知道怎么察言观色,因此养成了爱付出的讨好型人格。
但那并不意味着讨人喜欢。
Carl惊呆了,他第一次被送礼的人追问礼物的下落。还是隔了这么多年。
本身为了融入这个小圈子,他就一直很少提国内的事情。现在简直把头下到了马里亚纳海沟。
他忍了又忍,说我不记得。
13.
先前那个向组局房主抱怨没有新脸的女孩子注意到了他们之间的不愉快。
Carl不想再理Freya,借着换酒挪开目光,正好和她撞上眼神。
同类型的人,看一眼就懂。
这个女孩子穿来的小香风外套已经被丢到沙发上,身上穿着一件吊带蕾丝内搭,天然F杯的沟壑直接明晃晃在从低领漏出来。
男生们在夜店都对巨乳天菜见怪不怪,怕被人当作没见过世面就别开目光。但嘴上装不喜欢,谁又真的不喜欢呢。
屋主介绍她的时候说,她叫Naomi,在边上小岛上学。
Carl主动问:“岛上好玩吗?”
很明显是给对方抛了个话题。
Naomi立刻笑着回答:“可无聊了,岛上没车根本哪都去不了。我好想回来啊。”
Carl刚进客厅的时候Naomi就准备好互动了,可惜沙发边上没有多余的位置,只有Freya那边是空出来的。所以她和Carl隔了一个茶几,只能靠眼神交流。屋主早就看懂了两个人之间的花火。
屋主插话:“那你怎么不找个有车的男朋友呀。”
Naomi故意说:“本来就没多少人,谁给我介绍?你么。”
屋主是个好僚机,可能也上头了,就说:“你在这一屋子里挑,都是我兄弟。”
就两句话简简单单挑明她单身可撩。男生们肯定都心动,但谁也不会在人前主动。
14.
Freya很明显感受到,冷落她一晚上的Carl来兴致了,就像豹猫找到了心仪的绒线团。
他看着Naomi,就当刚才屋主没说过挑男友的话题,他把话题绕回她的城市,语气有点遗憾:“那本来我还想趁下周末去一趟岛上玩的。”
Naomi说:“来嘛,来了我带你玩。”
Freya才知道,原来要挑起话题是这么容易。
有人开了新一局游戏,Carl很自然地和Naomi坐到了一起,两个人说悄悄话。
北美文化里有个词是wall flower,壁花。用来形容派对上性格内敛格格不入的男孩女孩,他们会自然地把自己和人隔开,处在角落里。壁花少女,用来形容Freya刚刚好好。
小宅坐过来悄悄跟她说,你要是没那么开心,我们就回学校。
小宅直接跟屋主说,我们要回去了。
屋主才发现Freya的低气压,他有点惊讶地挽留两句,但还是帮她们打了车,送她俩到玄关:
“下次还来玩呗。”
小宅却冷下脸:“你干嘛让我朋友难堪?”
15.
Freya愣了一下,正奇怪她为什么发火,但屋主不仅没生气,还有点委屈:“我也不知道你朋友喜欢他啊,我跟他也没熟到能摁头介绍小姐姐的地步。”
玄关离客厅有一段距离,屋主有个有点憨萌又好客阳光的男生,为了方便朋友们来玩,集齐了一地的LV和Dior男拖女拖当室内鞋,相当用心。但对小宅隐隐约约,有点格外用心。
“那你说怎么办吧。”
他竟然意外地好说话:“要不,我请你们吃饭吧,给你朋友介绍小哥哥,行么?”
“那你要说到做到。”
小宅是Freya整个留学生涯中少数的真心朋友之一。她这才满意,拉着Freya的手出门就上了cab,一点都不对这个全省最富裕的社区留恋。
回学校的路上,Freya因为喝多了酒靠在小宅肩上,崎岖山路后是闭了灯的狮门桥,整个downtown进入深夜,玻璃落地窗后灯火半明半灭,小宅劝她:“别想了,他们俩肯定要睡觉。”
Freya摇摇头:“我没有喜欢他,只是因为我们从小就认识了。”
小宅说:“青梅竹马啊。”
酒局上都是这样的,总会问到一点“今天这个局上你最喜欢谁”的话题,用了烘托气氛,有的人顺水推舟,有的人撩完就跑。
可越是装作不在意,就越是忍不住回想起国内的时候。
16.
青梅竹马这四个字,其实只有她的主观视角。
Freya眼里的青梅竹马是四个人,除了她之外,有Carl和Phil这对同父同母的兄弟,还有另一个家境很好的女孩子,叫妍妍。
十二三岁的时候,他个子突然拔节,比他弟弟高出一个头。
周六下午的家庭聚会,男人们在其中一家打麻将,女人们带着孩子出门去伊势丹逛街。当然,是由Carl的妈妈提议的,孩子们都正好在长高,要换衣服。
说是逛街,更像是Freya的妈妈陪两个贵妇逛街。
另外两家都是本地人,那几年赶上炒房,生活更优渥了。
Carl和Phil兄弟的妈妈,还有妍妍的妈妈,虽然说是全职太太,但家里都请了阿姨,平时送完孩子去私立上学也比较清闲,就是逛街和保养。
Freya妈妈是其中唯一全职上班的,但过得最落魄。她是一件衣服穿到破也不舍得扔的人,当然不会购物,只是一味地奉承另外两个家长的好眼光。
Carl的母亲问Freya妈妈:“你没什么想看的吗?”
“没有,家里的东西都够用。”
“那小孩子呢?总要买新衣服的呀。”
妈妈撒了谎:“前两天才刚给她买过。”
Freya知道家里经济条件一般,所以目不斜视地跟在妈妈身后。但听到这样的谎言,心就好像被刺了一下。
她的妈妈一辈子被“好女人”的枷锁束缚,以勤俭节约为荣,也从不奢求物质,不管是职场还是家庭生活都不为自己争取利益。眼睁睁地看着丈夫把钱扔进股市,亏了一次又一次,反而安慰他有责任心就够了。
他们克扣自己也苛待小孩,在教育资源最撕裂的地方把她丢到很差的学校,受校园霸凌也不管。
妈妈常常让Freya懂事,说“你爸爸只是时运不济,他这么冒险都是为了你”。
Freya小时候感动至极,总是偷偷掉眼泪,觉得自己父母是世界上最好的爸妈。
17.
这个时候,旁边一直在来来回回试衣服的妍妍突然发小公主脾气:“我要去恒隆!”
Carl也来劲了,说“我也要去”,Phil一直存在感很低,沉默着表示也想去。
恒隆就在隔壁,Freya当时上初中,从来没听过这个商场。但不管去恒隆还是伊势丹都没有区别,顶多是自尊心换个地方被蹂躏罢了。
Carl妈妈说:“凑什么热闹,你有钱么。”
Freya反应过来,才意识到她是在和自己儿子说话。Carl不服气地说,我带了零花钱。他妈妈笑着说,你那点哪够啊,收好吧,还是我们大人来付吧。
Freya看着别人的幸福,觉得好像只有这样的家庭才适合生养小孩。
准备换商场的时候,趁着大人们去盥洗室,Freya坐在等候区思考周末的作业,Carl却突然冒出来,拿出一支袋装礼盒。
他说:“送给你的。”
Carl的少年时期确实让她怦然心动。刚长高就暗暗在学韩流穿搭,五官也很秀气,比现在好看很多。
Freya没什么反应,Carl连忙说,你快装好,不要让我妈发现。
毕竟人生中第一次收到男生送的礼物,她思绪杂乱,但听话地用帆布袋把礼袋套住。
Carl确定不会有人发现,很满意地说:“好了,一定要保存好。”
本来以为在恒隆看他们逛街的时光会很煎熬,这件事发生后的一整个下午她都神游天外,完全无心委屈了。
回去后礼物被Freya妈妈发现,居然是老字号的玉坠。
她质问女儿为什么要随便收人贵重礼物,骂她不自重,说不好回礼。成年后很长一段时间里,Freya又敏感又脆弱,一直没法接受异性的好意。
妈妈的话语刺耳到让她落泪,但心里也生出惊讶和其他的情绪。

18.
现在想来,讨女生欢心这件事,Carl真的是无师自通。
他小时候也对钱没什么概念,零花钱是家里随要随有。他妈妈说去恒隆买东西不用他自己花钱,Carl就觉得现金累赘,想赶紧花掉。
十多年后国外的酒局上,Freya提到曾送给他和他弟两个滑板模型。他已经忘得一干二净了。
但那一天,恰好是中午Freya先送了小礼物,他就有了花钱的理由,顺道回一个给她。
只不过是回的价值不匹配,又不在大人面前,很难不产生误会。
至于为什么只送了她…在场的另一个女孩子妍妍才小学毕业,完全只是小孩。但凡妍妍长大两岁,不管有没有送礼物的借口,这小玉坠的价值和数量都会一分为二,雨露均沾。
过几年妍妍长大了,他果然对她区别对待格外明显,讲话轻声细语,像个温柔体贴的哥哥。
这件事情Freya自己也觉得可笑,她的少女时期一直对他耿耿于怀。每次在初高中的课堂里,作业写累了,成绩名次浮动了,需要动力的时候就会忍不住想,他在做什么。
还有什么时候,她才能和他站到一起。
凭什么呢,钱和爱都会流向不缺爱也不缺钱的人,就连她的爱也不例外。
19.
现在的她好像又回到了那个时候。
豪宅区的家庭酒局之后,她没有多大改变,每天提着bookstore买的文件包穿行于图书馆和教室,行色匆匆。
但是走神的时候,她还是忍不住偷偷找到Carl和Naomi的facebook,看他们是不是有互动,猜测他们走到了哪一步。
Carl有喜欢的人,跟他和大凶妹妹搅在一起并不冲突。
男生们私下都低俗幼稚,挤眉弄眼地揶揄他拿下天然F。
Naomi当然也有自己的鱼塘。在女留中她的风格只能算微胖精致土,但很会展示自己的身材优势,热衷于把事业线发上网,等一个缘分。
她在岛上上学,平时过来不方便。留学生们比白人更懂situationship。在当时的西海岸,每个人都有两到三个暧昧对象。两个人的关系相当随便。
在搞清楚这一点的时候,她居然,可悲地松了一口气。
她忍不住唾弃自己,可是那又和你有什么关系。
20.
酒局屋主之前答应了小宅,要给Freya介绍条件好的哥们儿。但他对Freya印象不深,一时半会儿沉迷各种朋友圈内的social,完全忘记了。
等到万圣节,当地华人夜店办主题rave,他们几个男生定了卡,摇妹妹来玩的时候才想起来有这么个人。
小宅听说有Carl,把消息一键转发给了Freya。Freya正在图书馆写作业,问你去么。
小宅说,我就不了,感觉临时摇人不太郑重,你想玩的话可以自己去。
“什么算郑重?”
“idk,总之我不想当免费气氛组。一叫就出门多掉价,谁是真的为了喝酒啊,除非是熟人局,不然要么别人觉得你是出来玩的,要么觉得你是谁谁谁的小姐姐。”
Freya后来才知道,摇人有拉扯这道程序。小宅就是那种要人三催四请车接车送围着她转才肯赏脸,但是喜欢她的人都特别上头,青少年时期也算是顶私中学里的腥风血雨女主角。
小宅说:“不过Carl会在的,我朋友也都不是坏人。你想去玩的话我就和他们说。”
Freya说,晚点再讲吧。
她提醒自己要专注,却不小心又点开了Carl的主页和朋友圈。他最近什么都没发。
一直在图书馆磨蹭到了晚上九点,她实在待不住了,电脑一合,收拾文件回寝室化妆。

北美毒舌女
北美贵圈。留学生吐槽八卦,情感故事。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