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爸爸,是妈妈,是校友!

文摘   2024-09-09 20:09   广东  

广州中医药大学肇始于
1924年的广东中医药专门学校
1924年9月
第一批学生正式开入学
从此,广中医人
生生不息,接续传承
将岭南中医药
不断守正创新,传承发展

步入新的开学季,又有一批莘莘学子怀揣传承中医药根脉的理想,走进广州中医药大学这座杏林殿堂。他们中,有的受到自己从事中医的父母的影响,再次选择了中医;有的在建校百年之际,成为自己父母的校友。一起走进他们的故事,感受中医带给他们的特别经历吧!





一份中医情缘在香港的传


何卓颖 2024级中医学专业香港籍本科生


“因为自己曾经生过病,体会过病痛的折磨。我知道生病是一件很煎熬的事,所以也想以医生的身份去救治帮助患者。”8月31日,何卓颖的父母陪她到广州中医药大学报到,她也正式成为了父亲的校友。


从小,何卓颖一直为父亲是一位中医而感到自豪和佩服。她觉得,研习掌握中华文化底蕴深厚的医学是很厉害的事,加上见证过父亲治疗各类病症之后,更是加深了她对中医药的浓厚兴趣。从记事起,她都是在中医药的保驾护航中长大。长大后也有到父亲的诊所帮忙。印象最深刻的是见证一位带状疱疹的病人由初发至康复的过程,深深被中医的博大精深吸引,更加坚定了她学医的决心,让她想探究中医是如何治疗疾病的。


选择广州中医药大学中医学,并非来自父亲的推荐,相反,父亲会与她聊起读中医很辛苦,需要坚定的毅力和加倍的付出。但何卓颖自己坚定地选择了成为父亲的校友,传承父亲的事业。而父亲也就鼓励她目标明确就要全心投入,支持她义无反顾地选择报考中医学专业。入学这天,父亲为她准备了《中医基础理论》《汤头歌诀》等书籍。


“非常期待在父亲的母校,沿着他的足迹学习中医药,未来还可以向他请教,和他讨论,一起为守护民众健康和中医药传承发展贡献力量。”何卓颖希望可以在广州中医药大学学成后,回香港向身边的人推广和普及中医药的知识和疗效。而她的父亲也非常欣慰,从他毕业到香港从事中医,看着香港首家中医医院筹备的过程,女儿学成毕业回香港有望见到首家中医医院已投入使用,中医将有更广阔的舞台。



与妈妈成为校友,一针一药相辅相成


官芝宁 2024级中药学院中药学本科生新生


8月31日,官芝宁在母亲的陪伴下,接过“接力棒”,成为了广州中医药大学2024级中药学的一名新生。

选择中药专业,最初是来自母亲的建议,而官芝宁也愿意接受母亲的建议。“我妈妈以前学的是针灸推拿,我进入中药学院学习可以和她形成一种相辅相成的效果。”提及小时候印象深刻的事,官芝宁想起小时候半夜发烧,一般的父母都是火急火燎送去医院挂号,而她则是被爸爸和阿姨两个人按在沙发上,由妈妈给她扎针。“回想起来,确实是从小被扎着针闻着中药味长大的。”

“我感觉自己跟广州中医药大学很有缘分,高考前考虑过很多学校,最终报志愿时还是非常坚定选择了广中医,我特别高兴能加入广中医大家庭!”看到女儿成为自己的校友,官芝宁的母亲也回想起自己当年在广州中医药大学读书的时光。“希望女儿珍惜大学的学习时光,珍惜老师们的教诲,珍惜同学之间的互相帮助,学会做人,学业有成。同时希望咱们的学子可以细致探究中医中药,领会其中的精髓,不断精进自己,并把我们中医中药深厚的文化传承发扬。”


是父亲,是中医引路人,

更是校友


苏裕航 2024级第二临床医学院中医学本科新生


就在同一天,还有一对父子也成为了校友。新生苏裕航的父亲是一位毕业于广州中医药大学的中医整脊医师。自小,苏裕航就看到,在亲友欢聚的时刻,父亲常常化身“健康使者”,为那些被各种颈肩腰腿痛症困扰的人们施以援手。他娴熟地运用中医技法,每每都能取得立竿见影的神奇疗效,那场景着实令人惊叹不已。也正因如此,一颗中医的种子悄然在他的心中播下。每当自己偶尔遭遇颈肩疼痛的困扰时,父亲的精心治疗总能让他迅速恢复,以神清气爽的状态重新回归校园。通过这些亲身经历,苏裕航深刻体会到了中医那独特而迷人的魅力,产生了对中医的向往之情


迎新当天,父亲陪着苏裕航到母校报到。对于成为校友的儿子,父亲对苏裕航有特别的期许,希望他能在自己的母校好好历练,在这里汲取知识的养分,磨砺自己的医术,期待将来的他能用精湛的医术造福身边的每一个人。走进母校的新校区,看到一张张年轻的面孔,苏裕航的父亲也希望学弟学妹们能够用心体悟中医的博大精深,努力传承岐黄之术,为中医药的辉煌未来添砖加瓦,让古老的中医药焕发出新的生机与活力,为人类的健康事业一起贡献力量。


苏裕航自己也表示,深感无比荣幸能够踏入梦想院校——广州中医药大学。这里,宛如一座神圣的知识殿堂,承载着无数中医人的期望与梦想。“中医,作为中华民族宝贵的文化遗产,历经千年的传承与发展,蕴含着无尽的智慧与奥秘。我愿以赤诚之心,努力将这份瑰宝发扬光大,让中医的光芒在新时代绽放出更加绚烂的色彩。”



儿时过家家“把脉”

今成中医学生


梁潇 2024级第一临床医学院中医学本科生新生


来自广西贵港的梁潇,父母与爷爷都是中医医生。小时候,她看着父母明天面诊很多病人,乐此不疲,而医治好的病人也常常送来的礼物表示感谢。打那时起,她便觉得中医生是个负责任且受人尊敬的职业,萌生了成为和父母、爷爷一样优秀的中医生的念头。


梁潇的父亲开有一家民营中医医院。从小开始,每次假期时,她常陪父母到医院上班,看着父母、爷爷面诊病人,儿时的她甚至学着妈妈把脉的动作与同伴玩过家家小学学业没那么繁忙时,她还随着父母到药材市场挑选中药,时常花费一两天时间,在药材店精挑细选,在药材的形色味上追求完美,这段经历让她体会到,好的药汤需要好药材,好的成果离不开精益求精。而生病时为她驱赶病痛的中药,让她感到中药疗效显著,使她对中医充满信任与崇拜。


“父母,爷爷以及很多亲戚都是中医生,成长在中医氛围浓厚的中医世家里,我想和长辈们一样,成为一位受人尊敬、治病救人的优秀中医生,将中医文化传承下去,将家族的中医行医传统传承下去”梁潇说。


梁潇的家人期望她能在广州中医药大学学好中医,今后行医解除患者病痛,造福一方。她自己则对妇科方面的中医治疗比较感兴趣,想在大学阶段学好理论知识再掌握好实操能力,帮助更多女性解决妇科问题。我必定努力学习,将中医精髓继续传承下去!




从医圣仲景之乡

来到中医药百年老校


王玥萱 2024级第二临床医学院中医学本科新生


王玥萱来自于中医药底蕴深厚的医圣仲景之乡河南,自小接受中医药文化的熏陶。


王玥萱的妈妈是一名“西学中”医生。让王玥萱印象深刻的是,小时候她反复高热不退,一开始妈妈用西药进行输液治疗,退烧后发烧还是经常反复,爸妈转换治疗思路,通过学习《伤寒论》,发现她总是在下午四五点钟出现高热,符合《伤寒论》中白虎汤证中的“日晡发热”,结合其他症状,遂采用白虎汤,2、3剂就彻底治好她的反复高热。此后她再生病,父母都是使用中医中药来治疗,这使她对中医产生了越来越浓厚的兴趣和期待,埋下了一颗学习中医的种子。


广州中医药蓬勃发展的历史,各种实用技术和老百姓对中医的高度认可,这是王玥萱选择来到广州中医药大学学习中医的原因。她的妈妈表示,“孩子有幸能被广中医录取,我们也希望她能秉承仲景的‘勤求古训,博采众方’,在这里汲取各位老师、大家的精华,将来能够融会贯通,传承发展,为中医药文化的传承发展尽一份力,为更多的人解除病痛。相信她在广中医这样一个严谨务实的平台中一定能够成为一名优秀的中医。”


新环境、新同学、新挑战让王玥萱充满了好奇心和跃跃欲试。“我希望通过在广中医跟着各位老师学习,成为一个能治好很多疾病的很厉害的医生!



“中医和爸爸的奇妙结合,

构建了一个健康的家”


陈朝经 2024级第一临床医学院中医学本科生新生


在陈朝经很小的时候,他的父亲经常跟他说,“生病了不要害怕,家里面我是医生,我会把它赶走的。”对陈朝经来说,事实也的确如此。


在陈朝经的记忆中,小时候总是觉得中药很苦,不想喝,这时候他的父亲总是拿出一碗糖水或者棒棒糖来哄他,说喝完中药就可以解苦。但小时候的他任性,就硬是不喝,直到拖到真的卧床起不来的时候才被灌下去。“良药苦口利于病”,喝完之后病情好转的陈朝经,又碍于面子不好意思夸父亲,就一边索要着棒棒糖,一边为了快快治好病去继续喝中药。直到后面长大,他才发现对比反复的病情的痛苦来说,喝中药的苦真的不算什么,棒棒糖也似乎不是必须的,只是为了劝自己喝下中药的一种借口罢了。度过了小苦,才不会被大苦所折磨。


疫情期间,父亲根据陈朝经的病情,及时调整中药药方,他在4天左右即退烧。这些亲身体验的中医的奇妙,在陈朝经与他爸爸之间,还有很多故事。他说,“在一次次的故事里面,中医一次又一次地帮助了我。我很感谢我的父亲,也很感谢中医。两者的奇妙结合,共同构建了一个健康的家。





转自公众号“广州中医药大学”

来源 | 党委宣传统战部 学生工作部 

第一、第二临床医学院 中药学院

港澳台和外事工作部

执行编辑 | 许安琦

责任编辑 | 郭培杰

审核 | 林芷涵

审定 | 陈   霖

广州中医药大学校友会
联络广州中医药大学校友,促进校友组织建设,加强校友间、校友和母校的联系和情况交流,加强校友文化建设,为校友回馈母校搭建平台以及符合本会宗旨的其他活动。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