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烈祝贺!全国唯一个人!全省全市多人上榜!

文摘   2024-08-20 16:48   广东  


崇尚人文精神,彰显医者仁心
以花致礼,敬赠白衣执甲
紧握希望,用爱治愈伤痛
勇敢无畏,医者仁心永不凋零
今天是第七个中国医师节
让我们致敬守护我们白衣天使
致敬新时代最可爱的人




中央宣传部、国家卫健委最美医生
广州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林丽珠



救治超10万人次肿瘤患者,其中危重症近万名;主持肿瘤中医药研究课题近40项,参与新药研发项目近80项;培养博士后10余名、博士研究生60多名、硕士研究生80多名……


从医近40年,广州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岭南肿瘤研究所所长林丽珠深耕肿瘤中医药治疗领域,奔波一线,不断刷新着自己的纪录。她是练就一身本领,给无数家庭带来希望的“侠医”,也是敢啃硬骨头,矢志攻克肿瘤的“科研尖兵”,还是毫无保留传授知识的温暖良师。


8月19日是第七个中国医师节,中央宣传部、国家卫生健康委向全社会公开发布了2024年“最美医生”,林丽珠成为广东省唯一入选的个人。



在接受南方日报、南方+采访时,林丽珠表示:“我是医生,是在治疗人患的病,更是在治疗患病的人。理解、尊重、共情,赢得患者的信任,是我和患者共同抗敌的前提,希望在中西医结合的路上不断探索,做一名给癌症患者带来希望的医生。”



以身试药,练就精湛“武艺”


在不少人的印象中,对抗癌症,西医是“主战场”,而中医更像是“最后一根救命稻草”。然而,林丽珠认为,中医药对抗肿瘤,同样大有作为。


“手术、放疗、化疗等西医治疗手段,当然有其优势,中医药治疗很难做到把一大块肿瘤消掉。”林丽珠说,但是相应的,西医治疗方法带来的皮肤损害、肝肾损伤、骨髓抑制等毒副反应问题,就需要中医药的介入,才能让肿瘤患者活得更有质量。


几年前,治疗肺癌的二代靶向药物问世。不少患者用药后出现严重皮疹。林丽珠遍查古方,判断自己临床应用多年的“消疹止痒方”能起作用。于是,她带着团队深入研究古方成分和组方思路,整理严谨的临床数据,研发院内制剂“金花解毒搽剂”。


拿到第一批药品后,林丽珠仍不放心,带着医护“以身试药”,确保安全有效后,才给临床患者使用。结果证明,中医药对治疗包括靶向药物在内的多种药物引起的皮肤毒性,有着良好疗效。


“肿瘤治疗不应该做‘选择题’,而应该做‘加法题’。”林丽珠说,医生要全面系统掌握中西医两套治疗方法,不争中西,融会贯通,才能让患者活得更长、更好。


为此,林丽珠不仅苦练中医“望闻问切”的基本功,还深入学习西医治疗肿瘤的各种方法、西药最新的前沿进展,持续精进“武艺”,力求为患者制定最合适的治疗方案。


深耕中晚期恶性肿瘤中西医结合临床和基础研究,填补国内外中医药肿瘤诊疗规范的空白;制订中医肿瘤学行业标准,并在全国推广应用;首创中医肿瘤领域患者生存质量评价体系……这些年来,林丽珠在中西医结合治疗肿瘤的路上,不断探索,开拓出属于自己的一片天地。


侠骨柔情,助患者重燃希望


每年,林丽珠都会准时收到患者小刘亲手做的点心。这背后,是浓浓的医患情。


在一次查房时,林丽珠注意到,患有子宫绒毛癌的小刘脸色苍白,一掀被子,发现大出血。紧急关头,林丽珠第一时间叫来医护参与抢救,又组织多学科会诊,通过手术、化疗加中医药的治疗方案,小刘得救了。


然而,成功保住生命的小刘,由于家庭经济困难,还是愁眉苦脸。为了安抚患者情绪,林丽珠发动科室募捐,筹得5000多元。拿着这笔“启动资金”,小刘回家乡开了一个蛋糕店,日子越过越有盼头。


“让我们来帮你。”这是林丽珠常对患者说的一句话。为了减轻患者的痛苦和负担,林丽珠想尽办法,制定个体化的治疗方案,为他们省下每一分钱。


患有舌癌的吴伯,担心手术费会让本就拮据的家庭雪上加霜,更担心手术会影响日后的生活质量,坚决不同意手术。林丽珠得知后,翻阅大量的高龄患者病历,反复分析老人的发病历程,为他制定了中医药联合免疫治疗,并辅以减量化疗的方案,费用降低了一半,也维持了良好的生活质量。


总能准确说出“老病号”的名字和病情、给来复查治疗的肝癌患者庆祝生日、成立肿瘤康复俱乐部……面对疾病,林丽珠刚毅果敢,与死神争时间、抢速度;面对患者,她多了份柔情,用仁心抚慰病痛,让患者重燃希望。



林丽珠对患者的好,同样得到了反馈。有一天,她累倒在门诊。令人感动的是,患者及家属纷纷抢着照顾她,买生活用品,帮忙抹汗、量体温。甚至有的每天做好饭菜,穿过大半个广州送到病床前,像照顾亲人一样照顾着她。


传承不辍,对后辈倾囊相授


坐小板凳、拿笔抄方,不时能闻到煲药传来的中药香。这样的场景,林丽珠的学生们并不陌生。


“当年跟着周老,我抄了20多年的药方,得到了很好的锻炼。”师从国医大师周岱翰,林丽珠也将自己学到的本领,对后辈倾囊相授,勉励他们学习中医要长期坚持、不怕辛苦。


硕士毕业的小乔,很多知识都不懂。可林丽珠发现,小乔踏实肯干,不断给她“开小灶”,还把早年自己的学习笔记给小乔参考学习。在老师的不断打磨下,小乔从一名“小白”成长为能独立管床的医生,当上了科室主任,还出版了专著。



对于门诊“新手”,林丽珠会不厌其烦地重复带教。有一次,学生小沈接待完初诊患者,刚把写好的病历递到林丽珠面前,就被发现了问题。林丽珠没有生气,而是耐心指出病历中的错漏,将相关知识讲述了一遍又一遍,直到学生能够熟练掌握。


经过严谨细致的培训,林丽珠所带学生写的病历,系统完整、观点正确、讨论具体、分析到位、结论明确,成为医院的“样板病历”。她常说:“培养好学生的基本功是当好一名医师的前提。”


“严师”林丽珠,也不乏温情。她有一个被称为“加油站”的柜子,里面装满了为学生们准备的食品,担心他们加班会饿着。看着学生们在肿瘤防治领域崭露头角,林丽珠觉得,一切都是值得的。


“当医生应该要像蜡烛一样,不计较个人的辛苦和牺牲,给他人带来健康和希望。”这是林丽珠写在日记里的一句话,也是她坚守不变的从医信念。




评选得奖



近期公布的羊城好医生”“羊城好护士”
“广州好医生”以及首届广州“青年医学尖兵”
广中医人榜上有名















@羊城好医生


广州中医药大学第二附属医院(广东省中医院) 陈志强


前往大德路、二沙岛、大学城三个院区坐诊,带着年轻医生到病房查房,开展疑难病例研讨……67岁的广东省中医院外科学术带头人、主任中医师陈志强依然忙碌,每周把工作排得满满当当。

行医41年来,陈志强潜心钻研医术,探索中西医优势互补的临床方法,打造了全国中医系统有名的品牌外科。遇到棘手的病例,他敢于挺身而出,冲在最前,成为医护心中的“定海神针”。

点击查看详情:陈志强:在中医院打造品牌外科的“定海神针”| 寻找身边的好医生

@羊城好护士


广东省第二中医院(广州中医药大学第五临床医学院) 詹文英


在护理行业耕耘超过30年后,詹文英真正意识到,无论是在治疗疾病还是传递希望过程中,护士都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詹文英说,一个优秀的护士不仅需要扎实的医学基础,以确保病人得到有效的治疗,还需要一颗时时为患者考虑的心,满足他们在心理和情感上的需求。

点击查看详情:詹文英:传递希望,做一位有温度的护理人|寻找身边的好护士

@首届广州“青年医学尖兵”


8月16日,由广州市卫生健康委员会、广州市总工会评选出首届十大广州“青年医学尖兵”、百名“广州好医生”。


我校第一附属医院陈汉锐获评2024年“青年医学尖兵”



我校第一附属医院罗立杰、刘诗怡、庄昆海,第二附属医院(广东省中医院)钟小生、张海波,第三附属医院李颖广东省第二中医院(广州中医药大学第五临床医学院)袁道彰,广州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白云医院庄坤海,广州中医药大学金沙洲医院吴良平2024年广州好医生”



今年正值我校百年校庆
让我们走进广州中医药大学
欣赏属于我们的
医师图鉴


广州中医药大学医师图鉴

















  
共情


在保持对病症的客观的同时

学会与患者共情

是每位医师成长路上的必修课

同频交流的人文关怀成为纽带

医患合一的不变理念视为信仰



  
硬核


危机突然迫近时

总能输出惊人的战力

娴熟的手法挽救一条条生命

专业的操作逆转一次次危机

奋勇向前

无惧风险

是广中医“硬核医师”的代言词



  
严谨


每一次详细的询问

是作为医生的职责

每一次皱眉的思考

是对患者的负责

厚德仁医,严谨求实

他们用严谨的职业精神,挽救着无数生命



  
热爱


不甘平凡,热血狂澜

坚守职责,甘于平凡

赤诚地追梦,滚烫的热爱

只为守护天下人

他们用爱心和热爱

精研技术 铸就康复之路







身着白衣,心有锦缎

医展芳华,“医”路生花

一袭白衣,是救死扶伤的圣洁

一个微笑,是化忧解愁的良方

他们白衣执甲,以仁者之术,道济天下

他们丹心为矛,以凡人之躯,比肩神明

他们肩负光荣与梦想,照亮生命与希望!


从黎明到夜幕,每一步都值得

致敬中国医师!

祝医务工作者节日快乐!


转自公众号“广州中医药大学”
来源 | 党委宣传统战部 南方日报
广州中医药大学第一、第二附属医院
制图 | 洪筠 王谢雅聃 檀祈婧 许颖轩 阮靖瑜
执行编辑 | 徐伟洛
责任编辑 | 王婧怡
审核 | 林芷涵
审定 | 陈   霖

广州中医药大学校友会
联络广州中医药大学校友,促进校友组织建设,加强校友间、校友和母校的联系和情况交流,加强校友文化建设,为校友回馈母校搭建平台以及符合本会宗旨的其他活动。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