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里那碗太平麵

文摘   文化   2024-11-13 15:37   福建  




家里那碗太平麵


天冷了,风吹得落叶沙沙作响。来到香港几十年了,家乡的一些习俗却依然保留。每到过年,或是家人过生日,家里餐桌上总是会为每人端上一碗鸡汤线麵。淡黄色油花漂在汤面上,鸡肉发出诱人香味,白色线麵上浮着一颗鸡蛋。水煮鸡蛋在老家被称为“太平”,这碗麵就叫“太平麵”。寓意着吃下麵,这一年就会吉祥太平。


太平麵可不是什么人都可以煮,一般由家里辈分最高的妇女下厨。小时候在家过年,煮太平麵的是奶奶。奶奶煮的太平麵里,鸡腿一定是放在爸爸的碗里。在她的眼里,在爷爷去世后,爸爸是家里的顶梁柱,要上班养家餬口,最辛苦。而在我与弟弟的碗里,会多放一个鸡蛋。在老人心里,孙子能平安成长,是她最大的期望。



丝细如髮、柔软滑韧、入汤不糊,且易消化,这是福州线麵的精髓。我家有个乡下亲戚会做线麵,每年节假日前,他都会用扁担挑来二三十斤线麵,顺便带来两只鸡。据奶奶说,线麵是宋朝时中原人南下迁徙,把它带到了福州。而后福州人加以改造,用和麵、揉条、加盐、串麵、挂麵、拉面、日晒、挽麵,让线麵经由阳光的暴晒与自然风干,形成银丝般细长的面条,再用红绳扎成一小束。每当生日、结婚、生子等重要日子,福州人都会煮一锅鸡汤线麵,一人一碗。那碗太平麵,就会带来平安吉祥的“福气”。


奶奶去世后,煮线麵的事就交给了母亲。母亲煮的线麵,在熬鸡汤时会加入香菇、墨鱼干、金针菇等辅料,使鸡汤更为美味。而在母亲掌勺之后,两只鸡腿就是我与弟弟一人一只。在母亲的心里,两个儿子的地位高于父亲。当年我们住在一个四合院的偏院,厢房客厅里摆了一张四方桌,旁边搁了四张长条櫈。每次吃线麵,我们都迫不及待地坐在各自的板櫈上,等待母亲把热腾腾的线麵端了上来。




到了香港之后,煮线麵的事就交给了妻子。在香港吃鸡汤线麵,这个鸡汤就带有粤味。港人煲鸡汤爱用乌骨鸡,此鸡肉味鲜美,营养丰富。原隻鸡会在当面剪开,而令到鸡肉更为入味。港人熬鸡汤的用料、做法更为讲究。将鸡洗淨后,去掉内脏与多余的脂肪。沥乾水后,在锅中加水,放入整鸡,再加入两汤匙料酒,煮沸后焯水约五分钟,以去除杂质和腥味。之后,加入冬菇、瑶柱、花胶、红枣、枸杞等,放入锅中熬上一个半小时。再将线麵放在沸水中烫熟,加入鸡汤与鸡肉,放上一个白煮蛋。一碗暖胃,又鲜美的太平麵就煮好了。  


港人尤爱吃鸡。鸡肉可以炖汤,还可以做白切鸡、盐焗鸡、脆皮烧鸡、豉油鸡、四杯鸡等。在香港这块历史悠久、海纳百川的土地上,鸡肉不仅是餐桌上的常客,更是承载港人对生活品质的追求与饮食艺术探索的象征。


不过,做鸡汤线麵却是福州人的特产。因为线麵必须是手工才能制作的。限于产量,福州线麵在香港少见商铺售卖。每次回港,我们都会带些福州线麵回来。现在孩子们已经不太爱吃鸡汤线麵了。只有我与妻子有时还会去买隻土鸡,熬鸡汤,中午当午餐吃个两三天。煮鸡汤的辅料也越来越高档了,味道似乎更为鲜美。也只有在吃太平麵时,才可借此回味一下家乡的味道。



转眼之间,就到了十一月。时间如风,从眼前无情地吹过。不知不觉,已在香港度过了三十多个春秋,也吃了三十多年的太平麵。在香港,每个人走路都很快。现代、新潮、摩登、时髦等,都是这个城市的代名词。但在繁华背后,还有一个香港蛰伏在这个城市的每一个角落,这就是浓厚的中国传统文化。这种与生俱来的基因,生发成根深蒂固的行为与观念,持久留存在港人生活中。


我吃过许多碗太平麵,但最怀念还是当年母亲煮的鸡汤线麵,清甜质朴,鸡油飘香,散发着浓浓的母爱。


青清画画
文化名人文章分享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