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匠·传承 | 留住老手艺 古建有传承——“汀州宋应星杯”传统建设工匠培训班在长汀职专举行

文摘   2024-12-15 16:16   福建  




留住老手艺 

古建有传承


探索传统建筑  邂逅古代文明



近日,长汀举办“汀州宋应星杯”传统建筑工匠培训班,全县农村青年工匠、传统工匠带头人、长汀职专建筑专业的学生等参加了为期两天的培训。

将职业院校学生纳入传统建筑工匠培训班,成为长汀培养传统建筑工匠的又一项创新尝试。

长汀是客家首府,作为我省5个国家历史文化名城中唯一的县级城市,近年来,长汀持续探索客家传统建筑工匠培训模式、方法,旨在让这门老手艺后继有人,让客家古建修缮有人、建筑有方。




技艺传承遇困境


客家传统古建筑多为雕梁画栋、飞檐翘角,其营造技艺精巧,结构千姿百态,将建筑艺术与建筑技术融为一体,是中国古代汉族建筑业的重要流派。

作为客家首府,长汀客家传统古建筑体量庞大,据初步统计,仅古城保护核心区内就有老旧传统风貌建筑4856栋。

“一生劳碌,做只大屋”这句客家民谚,反映出住宅在客家人一生中的重要意义。古代做大屋离不开木头,无论四梁八柱、雕梁画栋、开门立窗,都离不开木工。

年近六旬的赖远进,正是木工中的大木作,负责房屋的梁柱等主结构搭建制作。他19岁拜师,学成之后一直从事客家传统建筑营造,至今已有39年。“我们这行经历了繁荣到冷淡,再到繁荣,忙时一年忙不开,闲时要跑到外地去找活,变化很大。”

赖远进所说的变化,是随着现代化进程加快,水泥、钢筋、瓷砖等代替土木石成为建筑主要取材,土木石传统建筑营造技艺濒临消亡。

“2012年古城保护之初,县里修缮一座古桥太平桥,却找不到一家专业队伍,最后是凭一位老工匠在多个乡镇寻找,才最终凑齐了维修队伍。”长汀县名城管委会负责人李靖生回忆起当时“一匠难求”的情景,记忆深刻。

近年来,长汀古城旅游热年年红火,古色古香的古建筑成为长汀文旅招牌之一。眼下,长汀名城保护进一步向乡村延伸,城、镇(乡)、村三级古建保护修缮,让长汀对拥有客家传统建筑营造技艺工匠的需求更加迫切。

新工匠拜师有“门”




在“汀州宋应星杯”传统建筑工匠培训班上,华侨大学文化遗产保护与城乡发展研究中心、建筑学院等单位的专家学者作了《闽西民居建筑风貌概述及长汀古城民居平面类型》《建筑材料相关知识》《传统古典家具造型设计》等专题讲座。

2012年以来,长汀先后出台长汀县乡村建设工匠名录及轮训、评价制度的实施方案,长汀县砌筑工、木工职业技能标准。

当地常态化开展各类乡村建设工匠培训班、古建筑特色工种培训班,培训木工、泥水匠、木雕工、瓦工和镶嵌工等1900多人,考核合格后颁发证书,并择优到县级提高班学习。

上课有本地“土师傅”,也有外来“大专家”。借着中建集团对口支援长汀的契机,长汀邀请中建集团3名规划领域专家,及华侨大学、福建理工大学等高校学者,不定期为本地工匠开展培训,提升本地工匠的理论水平和职业素养。












此外,长汀从2020年起陆续举办四届客家传统手工木工技能竞赛和红色砖砌工职业技能竞赛。近两年赛事从县级承办升格为市级赛事。

通过竞赛,近200名参赛者通过了理论、实操考核,取得了职业技能等级证书,为历史建筑修缮、活化利用等挖掘、培养了人才。

长汀众多的客家建筑成为“师带徒”的第一课堂,此外,长汀打造的“一馆三所”则旨在为客家传统建筑的技艺传承与科普上承担更多责任。

12日,记者走进位于长汀四大历史街区之一的东大街,在国内首个客家传统建筑营造技艺传习所木工馆里,看到了客家建筑样式、木工源流、木工工具、木工流程等内容,这里正成为集木工技艺展示、科普教育、教学研习于一体的一大基地。

“目前长汀客家传统建筑营造技艺传习所和木工馆已经开馆,石匠馆和堪舆馆正在前期筹备中。”长汀县名称管委会相关负责人廖夙志介绍,目前,木工馆是中国客家地区唯一、我省首座客家传统建筑营造技艺微型博物馆。










老手艺成“香饽饽”


年轻工匠和职专学子的加入成为“汀州宋应星杯”传统建筑工匠培训班的一大亮点。

“课内学习的都是现代建筑知识,参加这次培训为我们打开了新的窗户,我希望以后有更多机会了解并学习这门课程,为今后的学习和择业提供更多选择。”长汀职专学生刘榕彬兴奋地说。

“本次培训班是培育年轻工匠的一次探索,今后我们也将持续推动华侨大学、福州市名城古厝设计院、长汀一建、长汀职专等院校企合作,为客家传统建筑工匠培育、就业形成可持续可操作的发展模式。”李靖生说。

眼下,客家传统建筑工匠面临着缺少年轻血液,人才断层的窘境。“我不带徒弟很多年了,身边从事这行的人里我算年轻,其他大多都已经六七十岁高龄。”谈及接班人的问题,赖远进感触颇深,“年轻人不爱从事这行,一是考虑学了之后有没活干,二是担心社会评价不高。”



如何建立标准化的社会评价体系?长汀首先从给工匠建档,做有身份的工匠做起。当地建立工匠名录,将参训并取得证书的工匠人员应纳尽纳,目前列入工匠名录的有2220人。

为增强工匠认同感,2012年起,长汀在评选乡土人才时就将客家建筑传统工匠纳入评选范围,每年评选出5名工匠,每人3万元奖励。在随后改革的农村实用人才评选中,又专门设立“民间传统工匠”评选,每名获奖者可得到一次性2万元奖励。当地还将传统工匠职业技能等级证书、师徒班组作为历史街区、名村、传统村落修缮等项目竞标加分项。

随着长汀名城保护工作不断推进、乡村振兴需求不断扩大,长汀县传统匠人成了“香饽饽”,大量外出务工人员回归传统工匠行业,同时越来越多的长汀传统工匠走向粤、赣、浙等地,让传统技艺技能得到更好传承,也让传统工匠拥有更广阔的发展空间。

“原来到外地干活是因为本地没活,现在不仅本地的活干不完,外地也过来雇请我们过去,一整年都闲不下来。”赖远进笑道。





转载来源:新福建(文字)

福建省长汀职业中专学校
长汀职业中专创建于1983年,2000年被批准为福建省重点职业高级中学,2004年被认定为国家重点中等职业学校,2012年7月成为第三批“国家中等职业教育改革发展示范校”立项建设学校。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