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物件:揉茶机、尖担、蓑衣,勾起70、80年代农村人的无限乡愁

文摘   生活   2024-10-25 06:09   湖南  

老祖宗留下的老物件!劳动人民看了还想看!

在远去的乡愁里,这些曾经我们亲手用过,养育过我们的老物件而今也却日益模糊,慢慢走出你我的世界。

这些老祖宗手上就有的用具,代表了劳动人民的智慧结晶,曾经是农民生活的得力伙伴,有一种天然的亲切感。

揉茶机、尖担、蓑衣三个常用的老物件,勾起70、80年代农村人的无限乡愁

1、揉茶机

制茶有许多道工艺, 揉捻是最关健的一环,所以便有了揉茶机的诞生揉茶机在揉捻过程中,揉捻叶在揉桶内受到平压和曲压两种力的作用,使茶团滚动,叶团内部叶子受到挤压力,发生皱褶,由于主脉硬度较大,叶片皱褶纹路基本上与主脉平行,并向主脉靠拢,卷曲成条,揉捻叶在轮流通过揉捻量最大压力区时,部份叶细胞扭曲破裂,挤出茶汁,附在表面上,增加了叶子的粘结性,其中水溶性物质组成茶汤浓度。



揉捻应该是茶制作的第二道工序,到了70年代、80年代,木制揉茶机已基本消失了,取而代之的是人工手动、柴油机、电动揉茶机。每桶盛装容量、揉捻时长都有相关要求,这样才能保证茶叶的形美而质优。

大集体时代做茶确实很苦很累,每逢做茶旺季,一般没日没夜的连续转,把茶做好后,还得肩挑背扛的走山路,把茶叶挑到数十里外的集镇上交茶,采茶、制茶、卖茶,虽然马不停蹄,因为承载着大集体艰苦年代家庭的生计,便在心里萌生着一种生存的希望。

2、尖担

尖担:挑柴用的长棍,竹木制成,两端尖,可插入柴束内,故称尖担。在部分农村也称撑担,类似扁担的一种,我们农村常用的扁担是扁扁的,两头是平平的,可以用来挑东西。尖担和扁担有区别,其作用也不一样了,尖担两头呈圆形,两头都是向上翅起尖尖的。不知你的家乡怎样称呼尖担的,欢迎在留言区说一说。

我们的老祖宗在长期的劳作中积累了丰富的聪明才智和劳动智慧,他们至所以把尖担作成这样的工具,是因为在劳作中有时候会去山上挑一些捆好了的干柴禾,或下到田间挑一些捆好了的稻草草,这个时候用扁担是十分不方便的,而用翅起的尖担又简便又省力了,因为尖担两头都是向上翅起尖尖尖的,可以直接往捆好的柴草里一扎,就可以挑着回家了,尖担成为60年代、70年代、80年代当时农村非常实用的劳动工具。

3、蓑衣

中国自古以来以农立国,五千年的文明史是一部农耕史。在悠久的中华农业文明发展史上,蓑衣被世人传承千年

中国古人最早使用且使用范围最广的原始雨衣叫“袯襫”(bó shì),就是后来通称的“蓑衣”。出现于先秦时期。《国语·齐语》“管仲对桓公以霸术”条里已提到:“脱衣就功,首戴茅蒲,身衣袯襫,沾体涂足,暴其发肤, 尽其四肢之敏,以从事于田野。”这是齐国农民遇雨天做农活时的装束,从管仲所述来看,袯襫的防雨效果似乎不是太理想,农民虽然身着袯襫,但身体还是被雨水打湿了。三国时吴国学者韦昭释之为“蓑襞衣也”,清郝懿行《证俗文》说得更具体:“案袯襫,农家以御雨,即今蓑衣。”

在2000多年前的周代,【诗经-小雅】中有云:“尔牧来思?何蓑何笠。”牧童黄昏放牧归来时,带着斗笠,披着蓑衣,记载了周代农人身穿蓑衣的情景。

蓑衣,除了是我国农村常用的一种雨具,发挥其可以遮风防寒,穿戴灵活轻便,是农事操作不可或缺的用具之一外。在古代的部分农村地区,蓑衣还是农民心中的神具。南方有很多人家,将蓑衣挂于墙上或包裹木炭放置井底,可以驱邪避害;盖新房到“上梁”时,用蓑衣包裹正厅中间的“正梁”,暗示着家族兴旺、无祸无灾。此种情形,蓑衣则成为一种仪式,寄托着农人心中美好的愿望。

蓑衣与雨伞一类的雨具相比,不仅避雨效果好,而且空出的两只手可以干活。不只是农民雨天喜欢穿,也成为渔夫在雨雪天垂钓时常披的雨具。

揉茶机、尖担、蓑衣,勾起70、80年代农村人的无限乡愁!

看完后点个“在看”!感激友情支持!

图说常德
用图片说话!话说常德!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