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日复一日的慢生活节奏里,我忽然发现了这些80年代农村常有的五种匠人,他是如此的让人感到亲切,让人值得回味。
在远去的乡愁里,这些曾经我们见过的匠人而今也却日益模糊,慢慢走出你我的世界。
第一种匠人:杀猪匠
杀年猪在中国民间已经有3000多年的历史,在中国民间传统习俗中,农村家家户户习惯从冬至节开始宰杀年猪,象征来年是丰衣足食的“肥年”。如今这种民俗的传承人——杀猪匠却越来越少。
现在农村很多人都在外打工,有的到城里买了房,农村养年猪的人也少了,“杀猪匠”也越来越少了。杀年猪成了一种记忆,成了一种乡愁。
第二种匠人:打米炮
打当街头传来打米炮的响声,我们都会不由自主的捂紧自己的耳朵。我们会怀想起自己的童年、难忘走过的青春,感知流失的岁月;每当街头响起这样的声音,我们都会想起儿时的记忆,告别故乡的行李,错把它乡当故乡的依稀,那回得来的故乡,载不动的乡愁的无奈。
第三种匠人:打草鞋
据考证草鞋在中国有三千多年的历史了,可以说是中国人发明了草鞋,并穿上了草鞋走路,成为人类最早的有鞋一族。
历史上最有名的草鞋达人应该是三国的刘备了,他是卖草鞋的出身成就一番大业。
其实,最让我们感动的还是红军两万五千里长征。红军战士穿着草鞋单衣,爬雪山草地,最后顽强的到达了陕北,成为人类的一项壮举。
草鞋其实就是一种编织物,使用的编织材料很广泛,有野草、有稻草,有麦秸,玉米秸,现代草鞋编织又加入一些棉布与丝织物,使其更牢靠、更美观、也更实用。
草鞋虽然是人类穿鞋历史上一个重要阶段,但自古以来主要还是劳动用鞋,特别是山区,无论男女老幼,下地干活,上山砍柴、伐木、采药等,不分晴雨都要穿草鞋。
草鞋轻便、柔软、防滑,既利水又透气,现在依然有人喜欢穿。特别适合夏天走长路,穿上草鞋清爽凉快,软硬适中,步履敏捷,给人一种惬意感。
最后想说穿布鞋、穿皮鞋的今天,永远不要忘穿草鞋的过去,草鞋才是鞋的鼻祖,才是人类走向文明的开端。
第四种匠人:裁缝匠
80年代,随着时代的发展,缝纫机很快普及到了每个家庭,每次看到缝纫机,总会让我想起那些旧时光。
80年代农村谈女朋友,缝纫机是不可缺少的,就象现在必须要有车有房一样,但是,当时生活条件艰苦,很多人家中都买不起缝纫机的。尽管买不起,但要娶媳妇要嫁女,还是得想方设法买,所以在80年代缝纫机基本上到了普通人家都有。
随着时代的飞速发展,做衣服生意的越来越多,加上人们大都在网上购买衣服,八十年代的缝纫机已经失去了它的作用。很多人把它们丢弃在地下室或者一个不起眼的角落里,有的早就把缝纫机丢掉了。
第五种匠人:手工织渔网
王师傅从事手工织渔网已有五十多年了,手艺是从父亲手上传过来的,王师傅从小就以打鱼为生。
手工织渔网的竹牌,也称尺板,一般由竹片削成,像一个小格尺,其大小决定网眼的大小,要求两边要一定平行,否则编织出来的渔网会网眼大小不统一。
竹梭,也称梭子,是织网的重要工具,它的好坏直接影响到织网的速度和质量,王师傅说梭子都是他自己用竹片做成的,竹梭头部为尖形,最难刻制的就是头部山字形的绕线槽。
手工织渔网是一纷很细致的活,织一幅手工网大约需要5至6天的时间,而一幅网的销售价在600元左右。除开网线和网脚的成本,王师傅也只能赚几个零花钱。
渔网作为捕鱼者的谋生工具,一直受到人们的欢迎。手工织渔网一度成为农村随处可见的场景。随着时代的发展,机器编织的塑料网逐渐代替了传统手工网,如今,年轻一代很少再从事这一行了,手工织渔网的场景已难得一见,只有老一辈还在利用手工编织渔网赚一些零花钱。手工织渔网的手艺,面临失传的境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