锻造乡村“兴”力量

政务   2024-12-06 15:06   湖北  
民族要振兴,乡村必振兴。11月4日至6日,习近平总书记考察湖北时强调,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必须加快推进乡村振兴。

农,天下之本,务莫大焉。总书记念兹在兹,牵挂于心。鄂州峒山、宜昌许家冲、咸宁四邑……党的十八大以来,总书记多次深入湖北农村,走田间、访农家、问收成、察民情,将为民情怀刻印在荆楚沃野。

作为农业大省,湖北在全国“三农”大格局中有着重要的地位和作用,推进乡村全面振兴,使命重大、任务艰巨。湖北学习运用“千万工程”经验,以“强县工程”为抓手,突出党建引领,聚焦强镇赋权、强村富民,持续答好习近平总书记交给湖北的“必答题”。

从大别山区到江汉平原,从长江沿岸到秦巴山脉,红色引擎点燃田野热土,荆楚乡村升腾“兴”气象。

习近平总书记在咸宁市嘉鱼县潘家湾镇十里蔬菜长廊考察时,同菜农亲切交流。

同题作答  夯实责任链条

11月7日,习近平总书记结束对湖北考察的第二天上午,湖北省委常委会举行扩大会议。

会议强调,深刻领会、坚决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在城乡融合发展和乡村全面振兴上奋发有为”的重要要求。

第一时间召开会议,传达学习习近平总书记考察湖北重要讲话精神,湖北对乡村振兴作出了再动员、再部署。

办好农村的事情,实现乡村振兴,关键在党。湖北省委始终扛牢责任、抓好落实。

早在2024年初,湖北省委发布一号文件提出,加强党对农村工作的全面领导,推进乡村全面振兴各项重点任务落地见效。

全面落实责任制、落实“四下基层”制度……这份新世纪以来第21个指导“三农”工作的一号文件,是奋勇争先的“路线图”,更是久久为功的“作战书”。

3月26日上午,湖北省委农村工作会议召开。省委书记王蒙徽主持会议并强调,坚持五级书记抓乡村振兴,充分发挥县级“一线指挥部”和县委书记“一线总指挥”作用。


竹山县擂鼓镇西河村在乡村振兴示范区稻田剧场举行第四届农民丰收节。

坚持上下联动、部门协同,增强整体合力。省委组织部健全工作机制,先后召开全省组织工作会议、组织部长会议、基层党建重点任务推进会等,部署安排抓党建促乡村振兴重点任务。

省委组织部部务会成员全员建立联系县跟踪指导,推动13个党建引领乡村治理试点县结合实际大胆探索实践。健全党建引领乡村治理促进乡村振兴协调推进机制,推动34家省直单位抓好分工落实,增强工作合力。将抓党建促乡村振兴工作纳入干部实绩考核,纳入书记抓基层党建工作述职评议考核的重要内容,推动各级领导干部责任上肩、任务落地。

一分部署,九分落实。省委拧紧责任链条,坚持以上率下、层层压实,推动乡村振兴施工图变成实景图。


各市县乡党委书记将抓党建促乡村振兴纳入履行基层党建“三个一”(作出1份党建公开承诺、至少领办1个党建重点项目、建立1个基层党建联系点)内容,实行清单化管理、项目化推进。

聚焦乡村振兴,17个市、州(直管市、林区)党委书记晒出“项目单”,带头领办——“发展壮大新型农村集体经济”“实施村(社区)党组织带头人后备力量培育储备行动”“加强基层骨干队伍建设”“全面消除集体经济薄弱村”“试点建设全国红色美丽村庄”“加强农村党员队伍建设”“实施产业链党组织建设全面覆盖”……一批“书记项目”紧扣实际,大力推进。

在襄阳,市委书记领办“发展壮大新型农村集体经济”项目,组织9名县(市、区)委书记赴堰河村沉浸式开展集体经济调研,深化“百企牵手百村”行动,探索“百强示范引领”,全市90%以上村集体经济年经营性收入超10万元。

荆州市委书记领办“实施群雁工程”项目,推动“头雁领航”“名雁示范”“强雁振翅”“外雁归巢”“弱雁齐飞”“雏雁成长”,以基层骨干队伍建设赋能乡村全面振兴。

第四届“稻香石柱 欢歌花桥”农民运动会在秭归县九畹溪镇石柱村举行。


各级党委切实扛起政治责任,以更大力度推动乡村振兴。全省各地健全党领导农村工作的组织体系、制度体系、工作机制,进一步提高新时代党全面领导农村工作的能力和水平。

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向更高更远目标迈进,荆楚大地响彻再次出征的号角。

同心并力  建强头雁队伍


乡村振兴,关键在人、关键在干。

建设一支政治过硬、本领过硬、作风过硬的干部队伍,才能真正担纲乡村振兴的中流砥柱。

从穷困山窝窝,到如画度假村,几年间,松滋市曲尺河村焕发新样貌。

2018年,38岁的覃海露被选为村党支部书记。上任后,她遍访企业、广寻资金,一年内实现了全村道路硬化、安全饮水、安全用电。

2021年换届,覃海露获连任。其间,她自学提升学历,带头组建一支学历高、能力强的“群雁”队伍。曲尺河发展起农家乐、民宿、农副产品加工厂等30余家市场主体,去年创收超过1000万元,村集体经济收入突破50万元。

强雁领航,立竿见影。在农村,选好带头人是关键,也是难点。曲尺河的美丽蝶变,覃海露的华丽转身,正是湖北念好“选”字诀的动人写照。

松滋市卸甲坪乡探索“旅游+”发展模式,实现精彩蝶变。

“选得准、配得强,关键在于实行县级党委组织部门备案管理。”省委组织部分管负责同志表示,坚持县级党委主导、县乡联动,打破过去乡镇备案、就村选人的局限,围绕推进乡村全面振兴来选人,选出能够堪当重任的人。

突破“选人难”瓶颈,非一日之功。一直以来,湖北着眼于“选”,咬定青山不放松,持之以恒下硬功、出实招。

2018年,湖北在全国率先探索村党组织书记县级党委备案管理。

2020年,省委组织部总结实践、出台文件,推动备案管理工作规范化制度化。

2021年,湖北继续深化拓展,把村党组织书记作为县级党委提级管理的重要力量来抓……

2021年村“两委”换届以来,每年开展履职情况分析研判。2024年,全省结合届中运行情况分析,各地调整183名不胜任不尽职人员,村干部队伍结构持续优化。

截至2024年11月底,村党组织书记平均年龄47.1岁,大专及以上学历的占比47.3%。 

南漳被称为“桑蚕之乡”“菌耳之乡”“银杏之乡”“核桃之乡”,是“中国有机谷”核心区。

村干部队伍质量全面增强,不仅仅在于“书记严选”,更源于湖北积极探索完善全链条工作机制:“省级打样”育、“制度清单”管、“拓展空间”用。

书记们上任后,如何速进角色、进一步提能?省委组织部建立三级联训制度,实行省级示范培训、市级重点培训、县级全员培训,确保村党组织书记每年轮训一遍。

4月21日至26日,省委组织部、省委社会工作部在省委党校红安分校举办示范培训班,全省200名村主职干部与村“两委”年轻干部“同上一堂课”。

近3年,省级示范培训都在省委党校举办,通过专家辅导、案例教学、现场观摩等方式,每年示范培训200人。

“书记讲给书记听”“书记论坛”“支书微讲堂”,建立乡村振兴名书记师资库、高频问题最优解案例库、编印《支部书记谈党建》50期活教材……省委组织部创新更务实管用的培训形式和内容,帮助书记们活学活用、增长本领。

新发展阶段“三农”工作更加复杂,面临新情况新挑战,乡村振兴工作要求更高。结合全省实施“十大民生实事”,省委组织部会同省农业农村厅举办高素质农民暨发展村级集体经济示范培训班,120名新型村级集体经济扶持村党组织书记参加培训,抓集体经济发展能力和本领进一步提升。

眼下,湖北正探索村“两委”干部全覆盖进党校集中理论培训,推动党的创新理论精准直达基层。开发村“两委”干部“2+10”理论培训课程体系,以课程建设带动师资队伍建设,让全省10.5万名村“两委”干部在党校“大熔炉”锤炼党性、充电提能。

精练内功、广开眼界。省委组织部会同省乡村振兴局“走出去”,开展乡村振兴头雁示范培训,第一批组织全省133名优秀村党组织书记,赴浙江省集中学习6个月,进一步增强履职能力。

在省级示范带动下,各地加大实干实训力度,采取现场观摩、“导师帮带制”等方式,增强培训实效。荆门市每月开展一次“村(社区)党组织书记大讲堂”,以讲促学、以讲促干;云梦县等地县委书记每个季度组织村党组织书记开展一次现场交流,促进互学互比互鉴。

全省200名村主职干部与村“两委”年轻干部“同上一堂课”。

要让村干部想干事、能干事,还要干成事、不出事。

湖北注重以制度管人,规范“四项管理”、推行“届期履职规划+年初实事承诺+年底双述双评”、出台《湖北省村务监督委员会工作规则》、推动以县为单位建立村级小微权力清单……一系列制度规范,帮助村干部减负松绑,同时心无旁骛施展才干。

乡村振兴广袤天地,是培养锻炼干部的广阔战场。湖北对在艰苦地区、关键岗位工作表现突出的干部优先重用。2021年以来,共选拔243名村党组织书记进入乡镇领导班子,从优秀村干部中定向招录528名乡镇公务员。

在身份上给空间,在政治上给荣誉。2021年以来,8个村被评为全国先进基层党组织,1名村党组织书记被评为全国先进共产党员,5名村党组织书记被评为全国优秀党务工作者,226名村党组织书记获得省级以上表彰,52个县(市、区)设立“名书记工作室”……村党组织书记担当作为、干事创业正当时。

近3年,省级示范培训都在省委党校举办,每年示范培训200人。

与此同时,省委组织部放眼长远,做好下一轮村“两委”换届准备工作,全面实施村党组织书记后备力量培育储备三年行动。

恩施州来凤县,中组部确定的村党组织书记后备力量培育储备重点跟踪联系县。以此为试验田,省市县合力破题,边深入试点、边完善实践,同步总结经验、同步全省推开。

恩施州委组织部专班进驻、全程参与。来凤实行县委主导、县乡联动、综合施策,推动县级领导摸排“下得去”、后备力量储备“选得优”、能人强人返乡“引得回”。

以“起底能人、高线选人”为主要思路,试点通过县乡村“三级联动”,逐级遴选形成大中小“三个名单”,让人选过“三遍筛子”,达到好中选优、优中选强的目的。

既要有得选,也要选得好。“三个名单”一方面借助信息平台、人才台账“广泛海选”,让适合的人都能进入“大名单”。另一方面通过实地走访、多方座谈,掌握实际情况,尤其是充分了解群众口碑,逐步缩小选人范围,实现“精挑细选”。

省委组织部总结运用来凤经验,推动县级党委书记将培育储备作为“书记工程”,把到村调研摸排作为县级领导干部今年践行“四下基层”的规定动作。

99个涉农县(市、区)落实“县委书记带头、县级领导班子包联乡镇”要求,2558名县级领导干部,全覆盖到20250个行政村摸排,共开展16.8万余人次座谈,走访14.8万余户党员群众,摸排村党组织书记后备力量意向人选4.4万人。

各地扎实推进村级问题“大排查”、乡土人才“大起底”、在外能人“大联系”,为下次换届打下了坚实的人才基础,生动地将肩扛责任、大抓基层体现在乡村振兴实践一线。

同向共进  铸就坚强堡垒


乡村要振兴,关键是把基层党组织建好、建强。

“希望乡亲们在党组织带领下,齐心协力、团结奋斗,用自己勤劳的双手,让特色产业更有效益,把村庄建设得更美,共同创造幸福美好的生活!”在咸宁市四邑村,习近平总书记的温暖话语,既是祝愿,更是嘱托。

蕲春县彭思镇朗山村村民们划着特制小船,穿行在水面采摘菱角。

紧扣组织振兴这条主线,湖北实事求是“补短板”、因势利导“树标杆”。广袤田野点燃“红色引擎”、书写“土特产”文章,乡村全面振兴步伐愈加坚实有力。

坚持党的一切工作到支部,湖北着力把村党组织建成有效实现党的领导的坚强战斗堡垒。在广大农村,全省以“五个基本”建设打牢基础,以标准型、示范型、红旗型“三型”支部创建提升质量,健全落实以财政投入为主的村级组织运转经费保障机制。

在此基础上,湖北着力整顿软弱涣散,补齐短板。每年组织县级领导干部开展“村村走到、村村排查”,2024年全省共排查出895个软弱涣散村党组织,“一村一策”制定整顿工作方案,加强集中攻坚。

红安县七里坪群山之中的八一村,处处可见红色历史。

湖北红色资源丰富,是近现代中国革命的重要策源地之一。2020年以来,湖北从2000多个红色资源丰富的村中遴选112个推荐纳入全国红色美丽村庄试点,精选30个作为省级试点,鼓励市县扶持建设200多个红色村。

全省上下将红色村试点,作为促进乡村全面振兴的一项星火工程、民心工程、铸魂工程,着力建成基层党建的标杆、乡村治理的样板、乡村振兴的示范。

“纵身一跳,疯子威名扬天下;刀劈三关,智勇双全誉神州……”在《亮剑》李云龙主要原型、开国中将王近山故里,红安县高桥镇程河村,村歌《亮剑英雄》脍炙人口。

坐落于红安县高桥镇程河村的亮剑广场。

作为全国红色美丽村庄试点村,程河村开设特色主题党日,组建由党员、军烈属、退役老兵、少先队员组成的“红色宣讲团”,为游客讲解红色故事。村里如今旅游火了,每年接待不少游客,已然成为“红色明星村”。

2023年5月,通过组织牵线,青年党员、致富能手陈洋成为一名“新程河人”。依托独有的英雄文化,陈洋打造农副产品直播销售基地,讲好红安故事、卖好红安味道,带动100余人就业。

程河的嬗变,颇具代表性。

湖北坚持将红色精神的丰富内涵,转化为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的动力源泉,探索推行组织强村在内的“六村同创”,深化红色村党组织“五个基本”建设,全面增强政治功能和组织功能。

依托革命遗址和场馆,各地优化红色村党群服务中心布局和功能。有条件的村建设政治生活馆,组建红色文化讲解员队伍,开展“党课开讲啦”“红色课堂”“革命文物小讲堂”“红色故事大家讲”等活动。

红色资源“活”起来,红色旅游旺起来。在恩施州,22个红色村吸引62.3万人次到村开展红色教育,带动5万余名群众增收。

一批“支部强、产业旺、生态优、乡风淳、治理好、村民富”的红色村焕发新姿。

据统计,截至2024年10月底,各地组织到红色村开展党性教育和现场教学累计超过4000万人次。全省红色村共兴办776个村级产业,预计2024年村平均收入超25万元。同时,省级层面推出50期“红色美丽村庄行”系列报道,10个红色村获全国表彰。


随州市九口堰村运用红色资源开展现场教学。

乡村全面振兴,要的不仅是百花齐放,更要满园春色。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把产业振兴作为乡村振兴的重中之重,积极延伸和拓展农业产业链,培育发展农村新产业新业态,不断拓宽农民增收致富渠道。

“2025年,村集体经营性收入大于10万元的行政村占比达到70%。”湖北省委把发展村级集体经济纳入流域综合治理和统筹发展规划纲要,并明确提出目标。

全省17个市、州(直管市、林区)制定发展新型村级集体经济或消除集体经济薄弱村的行动计划,并出台支持政策。

各级党委组织部门协调农业农村、财政等部门,持续实施扶持村级集体经济发展计划,重点抓好全省6批5824个村集体经济发展项目。

全面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深度、广度、难度,不亚于脱贫攻坚。在加强顶层设计的同时,湖北以更有力的举措、汇聚更强大的力量来推进。

公安县欣荣村,鑫盛农贸有限公司在此建成基地。

省委组织部在全省总结推广公安县土地“三清”、组建“三社”经验,引导各地打通要素市场化通道。

黄冈市通过土地“三清”“变废为宝”增加村集体机动田地19.9万亩,处置收回土地9.36万亩,追缴补缴资金2.3亿元。

咸宁市推动3816个村湾开展组级“三资”清理,315个湾组探索党组织领办股份制合作社模式。

“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积极发展乡村特色产业”。湖北因地制宜探索发展模式和利益联结机制,支持集体经济扶持村做好“土特产”文章,推行村与村党组织建立2600余个联合党委,加强资源共享、抱团发展。

孝感市依托龙头企业,在重点产业链组建28个产业链联合党委、202个党组织,更好地促进产业健康发展。

潜江市聚焦“南红北绿”农业产业布局,持续优化虾-稻产业链党建,探索半夏产业链党建,做大做强潜江虾稻、潜江半夏等特色农业产业链。

神农架林区通过联结带动,推行党支部领办合作社等模式,扶持4个村集体经济项目,村党组织领办56个合作社。今年,将推动村级集体经济经营性收入10万元以上的村超过75%。

聚焦稻香、花香、果香、茶香“四香”特色农业产业,黄陂区打造以木兰大道为主轴的110公里“一主两翼”美丽乡村示范带。

在乡村振兴一线,红色战斗堡垒巍然矗立,政治功能和组织功能充分彰显。全省各地因地制宜、各展其长,倾力探索强组织、强引领、强产业、促振兴的更有效举措。

各地采取“新型经营主体+村集体+农户”利益联结方式,让农民流转土地经营权“获租金”、就地打工“挣薪金”、资金等入股新型经营主体“得股金”。

全省79个县建立村集体经济经营绩效与村干部报酬挂钩的奖励机制。一般集体经济年经营性收益达到10万元以上,拿出年经营性收益新增部分10%左右,用于奖励在发展集体经济中作出突出贡献的村干部,有效激发村干部发展村级集体经济的积极性。

在奔向乡村振兴的希望田野,一列列红色“火车头”“动车组”势头正劲,满载光荣与梦想加速驰骋。

同频共振  缔造多元融合


我们党的最大政治优势是密切联系群众。

能否凝聚调动广大人民群众参与到乡村全面振兴中来,考验的是组织力、号召力,事关乡村全面振兴的成效。

全面脱贫后,农村群众期待更高质量的生活,对公共服务提出了新要求。同时,农村“空心化”“老龄化”“三留守”等问题日益突出。仅靠三五个村干部,难以为群众提供优质服务,存在群众诉求反映不及时、困难帮扶不到位等问题。

在驻村第一书记的帮扶下,种植羊肚菌的点军区三岔口村村民大幅增收

在实践探索中,湖北把村民小组作为“党的领导有效落实、群众基本需求有效满足、矛盾纠纷有效化解、群众自治有效开展”的治理单元。推动组织设置、党员管理、村民自治、公共服务、文明创建“五个进组”。运用共同缔造的理念和方法,组织群众邻里守望、互帮互助,切实打通服务群众“最后一百米”。

各地普遍建立“行政村党支部—村民小组党小组—党员中心户”组织架构,注重从退役军人、致富能手等优秀人才中,推选担任党小组长并兼任小组长。全面推行“村湾夜话”“板凳会”,“点子群众出、方案集体定、材料就地取、用工本地找”,发动群众变“要我做”为“一起做”。

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持续增强,真正迈向“广泛依靠农民、教育引导农民、组织带动农民,激发广大农民群众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投身乡村振兴,建设美好家园”美好图景。

天地更加广阔,乡村更有可为。

“让乡村振兴成为全党全社会的共同行动”。湖北持续派强用好驻村第一书记和工作队。通过健全驻村工作机制、严把人选质量关口、加强全员实操实训、严格驻村管理考核、落实驻村待遇保障,坚持“派硬人、硬派人”。

目前,湖北共向14075个村选派3.45万精干力量驻村工作,覆盖69.7%的行政村。在全国率先出台《湖北省驻村工作考核办法(试行)》,近两年举办3期示范培训班,每年全覆盖培训中直、省直单位驻村第一书记(工作队长)400余人。

1874名驻村干部得到提拔重用,5396人次获县级及以上表彰。湖北2次在全国驻村帮扶工作大会上交流发言。

多方力量奔涌汇聚,点亮乡村振兴大舞台。湖北强化人才支撑和企业联村帮扶,推动各类人才智汇乡村振兴一线,政策鼓励外出能人返乡干事创业。

在黄冈、荆州、随州、仙桃、天门等地,各级组织部门探索向集体经济薄弱村选派驻村第一书记加强产业帮扶;从本地在外企业家、创业成功人士等优秀人才中聘请担任本村“发展顾问”,协调发展项目,拓宽发展门路;从银行等金融机构中选派“金融村官”,到村担任村党组织书记或村委会主任助理,发放贷款支持村级发展产业项目。

武汉等地开展“国企联村”活动,组织市属企业带头结对联村,带动一大批民营企业参与乡村振兴,吸引各类资金超过千亿元,村级组织“造血”能力持续增强。

传技术、解难题、搭平台、聚人才。全省常态化开展“专业人才智汇基层”活动,统筹实施“院士专家企业行”“科技副总”“科技特派员”“博士服务团”“乡村振兴农业产业帮扶团”等专项,省级累计选派6791名专家人才,带动全省各级3.6万余名科技人才下沉到重大战略实施的前沿阵地。

创业有舞台、干好有激励、发展有空间,各地通过出政策、给项目、建机制、搭平台、结对子,全方位推动广大社会力量在农村广阔天地大展才华、大显身手、大有作为。

黄石市全覆盖组建4735个湾组理事会,发动群众群策群力推进村湾建设发展。选派市县两级单位与786个村全覆盖开展结对共建,统筹拨付奖补资金5840万元,激发群众参与人居环境整治热情,农村地区村容村貌焕然一新。

荆门市开展“接您回家·揭榜招贤”,筛选60个村集体资源项目,举办项目路演活动,邀请400余名市场主体及返乡人才参加,与30家市场主体达成合作意向,签约金额1.72亿元。


揭接

榜您

招回

贤家



荆门市在钟祥举行村级集体经济项目路演活动。

党组织牵头聚合力,源源注入原动力。

荆楚大地间,田野山林中,果实结在泥土与枝头,笑容绽放在群众脸上,获得感充盈着农民钱袋子。

抓党建促乡村振兴,湖北形成动人格局和喜人态势。荆楚乡村“兴”力量,愈加鲜明而强大。

各级党组织和党员干部,与广大人民群众一道,将智慧倾注于山水,把汗水浇灌在田间。他们的耕耘之姿、奋进之为,闪耀着多彩光芒,释放出巨大动能,将继续照亮和推动这场人类史上波澜壮阔的伟大征程。

 欢迎关注党纪学习教育与基层减负专题 


END


撰稿 | 张小燕 王颖

编发 | 肖晗

审核 | 李新龙 王道勇

出品 | 党员生活杂志社全媒体编辑中心

长按封面阅读本刊:


党员生活
湖北掌上党刊:党务工作的参谋 支部书记的助手 共产党员的益友 积极分子的向导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