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从生态系统整体性和流域系统性出发,追根溯源、系统治疗,防止头痛医头、脚痛医脚。
——习近平
荆门市生态环境局东宝分局党组书记
东宝区牌楼西河小流域综合治理试点工作小流域是集水和涵养水源的基本单元,如同大江大河的“毛细血管”,关乎整个流域的清洁通畅和广大人民群众的生活质量。我们荆门东宝的牌楼西河为汉江的二级支流,流经5个村,全长12.4公里。曾经,这里河道流量小、常缺水,流域水质总体较差、群众环保意识不强、农业产业效益低下。去年6月,省委将牌楼西河纳入小流域综合试点。分局党组谋定而动,协同相关职能部门和属地乡镇党委政府,积极探索小流域综合治理的“荆门实践”。要治水,先兴水。我们实施水系重构,开展湿地保水、坑塘蓄水、上游补水、灌溉节水行动,河道淤塞问题全部解决,流量提升近3倍,推动“死水”变“活水”。为避免“头痛医头、脚痛医脚”,我们系统推进农业面源污染防治、养殖污染治理、生产生活污水处理,河道水质从Ⅴ类提升至Ⅳ类以上,其中Ⅲ类占比达75%,达到水功能区划Ⅳ类要求,力促“治标”变“治本”。我们注重运用共同缔造理念和方法,优选党员干部下沉各村,通过湾组夜话、楼栋理事会、流域管护公约等方式宣传引导;将积分制管理引入流域综合治理,通过月奖励、季分享等形式兑现表彰奖励,吸引群众常态化参与环境整治、基础设施管护等,凝聚治理合力,从“干部干、群众看”变为“一起想、一起干”。想要治理出“实效”,得让机制能“长效”。我们坚持党建引领,完善“1个流域片区综合党委—5个村党(总)支部—15个湾组党小组—54个党员中心户”的党组织体系,构建环境理事会、产业协会、红色哨卡先锋队等为主的群众自治体系,形成全员参与格局。“绿水文章”越写越活,“金山效应”愈发凸显。短短一年半,流域内环境回容、人口回流、产业回迁——亲水旅游项目、现代都市农业、电商物流产业加快发展,农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从治理前的2.7万元增至3.11万元,5个村集体经济平均收入突破200万元。如今,“生态西河·富美牌楼”的美好愿景变成现实。未来,我们将继续深化小流域综合治理,为乡村振兴和可持续发展注入源源不断的动力。研学人:湖北省社会科学院社会学研究所博士
河湖污染,表象在水里,根子在岸上。
牌楼西河试点通过组织赋能、系统治理、全民参与,实现了水质改善、生活改善、产业复兴,是湖北以流域安全保障生态安全底线的成功实践,是贯彻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将流域综合治理融入乡村振兴和美丽中国建设的生动范例。
指导:湖北省委宣传部、湖北省委网信办
策划:万丽华、邓为、张小燕
统筹:李新龙、杨正国、刘卓、李斌、焦帅
主创:赵雯、孙泽宇、张博伦、冯然、熊禹
编发:肖晗
审核:李新龙、王颖
出品:湖北省社会科学院、湖北省生态环境厅、湖北党员生活杂志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