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科普】肠道传染病可不是夏季专病

文摘   2024-11-01 23:45   云南  


健康从“肠”计议

谨防肠道传染病

科学  预防

民以食为天

而病由“口”入

因此肠道传染病的防控

任何时候都不可松懈

一起来看看秋冬季常见肠道传染病

如何防控


 肠道传染病是指病原体由消化道侵入而引起的传染病。

这类疾病传染性强、危害性大,主要通过饮水、食物、日常生活接触等渠道传染。

秋冬季比较常见的肠道传染病有:手足口病、诺如病毒感染、轮状病毒感染、霍乱等。

1

常见肠道传染病的症状

01

手足口病

手足口病是由CoxA16、EV71等肠道病毒引起的急性传染病,夏秋季高发、多见于5岁以下儿童,临床表现为手、足、口腔部位的皮疹、疱疹、溃疡,部分患儿累及臀部、膝部皮肤,可伴发热、腹泻等症状。

多数病例症状轻,病程自限,一周左右自愈。部分EV71感染者可引起重症病例。


但当患儿出现下列情况时说明是重症病例:

1.有意识障碍、频繁抽搐、甚至昏迷者。

2.有头痛、颈项强直、频繁呕吐者。

3.出现一群或多群骨骼肌麻痹或瘫痪者。

4.出现呼吸困难、呼吸节律不稳、紫绀、咯血者。

5.高热不退、严重腹泻、脱水者。

一旦患儿出现上述情况,患儿要到定点机构接受正规治疗。


需要注意的是,对早期症状轻微的患儿,家长和医生也不能掉以轻心,因为有一部分病例病情可短期内迅速变化,仔细观察发现苗头性问题非常重要。

02

诺如病毒性肠炎

诺如病毒是一种传染性很强的病原体,主要通过粪口途径传播,包括摄入污染的食物、水,接触病人排泄物或呕吐物,接触污染的手、物体或用具,摄入粪便或呕吐物产生的气溶胶等。

每年10月到次年3月是诺如病毒流行的高发季,人群普遍易感,人感染诺如病毒后,一般12-48小时出现症状,导致急性胃肠炎。

主要临床表现:呕吐和腹泻,其次为恶心、腹痛、头痛、发热、畏寒和肌肉酸痛,多数患者症状持续2-3天后恢复。极少数病例可发生重症甚至死亡。发生重症的高危人群为高龄老人和低龄儿童。

03

轮状病毒感染性腹泻

轮状病毒是全世界0—5岁儿童严重腹泻的罪魁祸首!全年均可发生,但秋冬季节更为明显,因此也叫小儿秋季腹泻。

感染轮状病毒的儿童(成人也可以感染喔,成人症状一般轻微)的排泄物(或呕吐物)里有大量轮状病毒,如果吃的、喝的、用的被带病毒的排泄物(或呕吐物)污染,轮状病毒就会直接或间接传染给其他人。

通常先吐后泻,三多一少。患病的儿童最初出现呕吐,之后出现不同程度的腹泻,多伴发热,严重时出现大便量多、水多、次数多而小便量少的临床特征。

腹泻(呕吐)严重时,不可忽视,要及时就医,儿童会因为脱水严重导致休克,甚至死亡,尤其是小于1岁的儿童。

少数儿童感染轮状病毒后还会并发心肌炎、惊厥和肺炎等,也要引起重视并及时就医。

04

霍乱

霍乱是由霍乱弧菌引起的急性肠道传染病。该病主要特点是:潜伏期短,最短为6小时,以1~2天为多见;突然发生水泻和随即而来的呕吐,大便每日几次至十几次,一些病人解米泔样便,呕吐可呈喷射状。由于水分和电解质大量丢失,病人可出现眼窝深陷、皮肤皱缩等失水症状,严重时可出现血压下降、酸中毒、神态不清甚至死亡。


2

如何预防肠道传染病?

生活中要养成 “勤洗手、喝开水、吃熟食”的良好习惯,把好病从口入关,主要注意以下方面:


1.勤洗手。加工制作食品前要洗手,养成饭前便后洗手的习惯,防止病菌经手入口。


2.不喝生水。喝开水,不使用不干净的水漱口、刷牙、洗餐具等。

3.不吃生冷食物。食品在食用前要煮熟、煮透,尤其是贝壳、甲壳类等海产品;隔夜食物食用前一定要彻底加热。


4.加工凉拌菜时要生熟分开。要用专用的熟食案板、刀具和专用盛放容器,避免交叉污染。

5.生吃瓜果蔬菜要洗净。瓜果蔬菜食用前,先用清水浸泡,然后多次冲洗,要特别注意根部等部位的清洗,葡萄、草莓等水果在冲洗的过程中,用手轻轻地洗刷表面。

6.选择正规餐厅就外出就餐时尽量选择卫生条件好、具备卫生许可证的正规餐厅,使用公筷公勺,尽量少吃凉拌菜和肉类烧烤食物。


7.做好灭蝇、灭蟑螂工作。家中发现苍蝇、蟑螂要及时消灭,做到环境整洁,不乱丢垃圾。

8.接种疫苗。手足口病、轮状病毒感染性腹泻、霍乱均有针对性的疫苗,及时接种疫苗可以有效预防感染和流行。


9.及时就医。一旦出现腹泻、呕吐等症状,应及时到医疗机构就诊。如身边有腹泻、呕吐患者,要注意做好患者粪便、呕吐物的消毒处理,避免造成水源和食物污染。

3

学校传染病防治须知

1

学校应该做什么?

一、“检”:开展晨检,发现学生出现发热/咳嗽/皮疹/腹泻等症状时,督促就诊治疗,排除传染病;

二、“追”:追查因病缺勤学生的病因;

三、“报”:发现疑似传染病疫情报告辖区疾控中心;

四、“拒”:患病学生在传染期不得带病上课;

五、“查”:入学接种证查验;

六、“洁”:日常清洁和消毒;

七、“宣”:开展疾病防治知识宣传。


2

学生应该做什么?

一、“防”:培养良好的生活卫生习惯,尤其手部卫生;

二、“报”:出现身体不舒服,立即告诉老师和家长;

三、“养”:患病后居家/住院治疗,避免带病上课。

3

家长应该做什么?

一、“防”:与孩子一起养成良好的生活卫生习惯,尤其手部卫生;带孩子及时接种疫苗;

二、“查”:发现孩子出现发热/咳嗽/皮疹/腹泻等症状时,尤其家中或孩子玩伴中出现类似症状时,及时就诊治疗,排除传染病;

三、“报”:因病缺勤及患病原因报告班主任;

四、“养”:让患儿居家/住院治疗,避免带病上课。




来源:勐海疾控


象往勐阿
发布勐阿工作动态,宣传国家方针政策,帮助您深入了解勐阿社会、政治、经济、文化,让您发现大美勐阿。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