总部团委、科协联合北京市盲校开展团日活动
青春百分百 青年志愿行
10月15日是国际盲人日,在今年的盲人日前夕,总部团委组织青年志愿者前往北京市盲人学校开展青年志愿活动,助力打造能更好服务残障用户群体的咪咕产品。在本次活动中,咪咕公司青年志愿者参观了盲校校史馆、美工教室、盲文刻印室、科技馆、黑暗体验馆、智慧教室,与盲童共同上了一次体育课。在座谈交流中盲校学生代表分享了当前使用音乐类、读书听书类、体育视频类、游戏类软件产品时的需求痛点,极大触动了咪咕青年。
咪咕公司各业务与技术条线青年通过本次活动了解了盲童在学习、生活和就业方面的需求和痛点以及当前国内手机软硬件无障碍化改造的现状。未来咪咕公司团委继续发挥团业融合作用,与业务部门开展合作,持续开展青年为民活动,推动咪咕产品无障碍化改造,更好服务全国1700万盲人群体。
线下开展志愿服务
(总部团委、科协联合北京市盲校师生合影)
青年志愿者感想
梁茜诗
和想象的场景不太一样,接触到的小朋友们活泼、可爱、阳光,会大方地和我们交流、倾诉、分享。在体育课上,一个小男孩拉着我的手大步流星的向前走,向前跳,和我说他是“跳跳小飞侠”,说他待会儿想吃“毛绒篮球”。我问他毛绒篮球是什么呀,他说你没有吃过吗,很好吃的。这时我才回过神来,哦他是看不到的,在日常生活中也看不到,那可能是他吃过的一道菜,给他的感觉像是毛绒绒的篮球,于是有了这个名字。
他们对一些事物的认知和理解可能和我们正常的轻而易举就获得的感受会不太一样,因此我认为可以尝试研发针对视障群体的AI语音互动模式,这种互动可能会脱离正常的聊天逻辑,可能对同一个事物的认知有千差万别的解释,但可以给予他们聊天和倾诉的出口,用科技的方式给到他们更多能够感受到被陪伴的时间。希望他们能够听到这个世界的五彩缤纷,也能够告诉世界他们自己的独特光芒。
王靖童
今天,我有幸参加了咪咕总部团委、科协与北京盲校联合共建活动,参观了盲人学校,让我对盲人群体的日常生活和学习有了更深刻的理解。这些视力障碍人群在生活中、学习中都遇到了很多我们不曾想过的困难,比如孩子们在使用电子产品时,由于网页、软件在开发时没有充分进行无障碍适配,在读屏时有时不能顺利有效地获取信息,进行学习。另外,在使用视频类软件时,常常会遇到广告跳过按钮不够清晰而难以规避广告的痛点,会很大程度影响学生们的使用体验。
而作为咪咕公司的一员,这次参观让我意识到我们在为特殊人群提供服务方面还有很大的提升空间。我们可以结合盲人学生的需求,利用数字技术为他们打造更加便捷的文化体验,如,在咪咕阅读、咪咕音乐产品开发专门的音频课程、播客、更多的有声读物。在产品的实现上,也应该考虑到视障群体的需求,主动去与市面上的主流读屏软件进行无障碍适配,让这部分人群能够更好地进行文化体验、学习、娱乐。
总之,这次参观让我看到了视障学生的坚韧与乐观,也让我更加深刻地意识到作为央企的社会责任感,努力为特殊人群提供便利、创造更多有用的价值与更好的体验。
肖丹
通过这次与北京盲校的联合共建,我对视障人士这一特殊人群有了更多了解。同这些视障学生们的近距离接触更让我意识到,从走路到认字,从学习到就业,视障人群在生活中的种种不便将伴随他们一生。盲校在课程设置、实践学习、资源分配方面尽量在有限的资源内做到更好,努力让学生们吸收知识,为的只是让学生们在日后生活中能进一步融入社会。但这不仅是盲校的责任,更是企业需要考虑并承担的一份社会责任。咪咕作为国资央企最大的文化+科技公司,应该更多考虑当前视障人群的痛点,从适配性、内容丰富度和易用性三个方面做提升:将咪咕APP适配当前热门读屏APP,方便视障人群使用;在咪咕视频推出更多无障碍版比赛直播或录播,无障碍版电影,丰富视障人群精神生活;加强语音交互和推荐,让视障人群能够更方便找到自己需要的内容。后续希望可以组织更多和视障人群的交流,进一步发挥咪咕内容+科技优势,切实优化特殊群体的内容体验。
杨堃
本次活动让我深刻体会到弱势群体在社会中的不易,通过与老师和学生们的互动,我了解到他们对知识的渴望和追求,同时也看到他们在寻求知识路程中的不易与艰辛。作为一名科创工作者,这让我对科技创新的意义有了更深的认识,每一项科技成果不仅是社会发展的基石,同时也是弱势群体的保障。活动中,我被学生们的坚韧和乐观所感动,他们面对困难时的积极态度让我深受启发,希望更多的人可以关注到他们的所需所想,让我们共同创造一个更加包容和便利的世界。
咪咕青年以行动诠释责任,用热情服务社会!来自不同工作条线的咪咕青年通过现场参观,深入思考咪咕内容与科技更好服务盲人群体,助力公司“四个运营”,助推公司高质量可持续发展。
未来公司团委将持续围绕“四个青春行动”开展系列活动,团业融合助力青年创新创效,让青年为公司改革发展贡献磅礴的智慧与力量。
供稿:咪咕公司团委
初审:刘诗扬;复审:陈琳;签发:何初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