写作首要在于准确。准确意味着内容贴合事实,数据、细节无误。文字表述需清晰界定,避免多义或漏洞。试比较 "选出的人民检察院检察长须报经上级人民检察院检察长提请该级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批准"和"选出的人民检察院检察长须报经上一级人民检察院检察长提请该级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批准"。前者“上级”表述模糊,可能指向多个层级;后者明确指向直接上级,表述更为确切。因此,严谨选词炼句,确保语言精确无误,方能真实反映客观实际。
文章强调以事实为依据,但事实繁多未必有益。过多事实使内容冗余,重点模糊,阅读负担加重。故需果断删减或调整次要事例,确保主题鲜明。如某文初稿:
某市采取开放促进开发的方针,制定了优惠政策,改善投资环境,大力吸引外商外资。至七月底止,已与美国、瑞士、法国及港、澳、台等国家与地区的客商洽谈了各类经济技术项目60多个,共引进外资4500多万元,兴办了7家中外合资企业,到年底投产的4家企业可创产值1亿元。
修改时,应优先凸显关键信息,将成功缘由等移至正文,不必要的细节删减。可精简为:
至七月末,某市引入外资超过4500万元,成立7家合资企业,预计4家年底前投产,产值可达1亿。
文章宜避冗长,尤其是公文,讲究言简意赅,力求以最简练的文字承载最多的信息,确保条理清晰,主旨鲜明,便于快速阅处,提升工作效率。例如:
各原有和新兴金融聚集区要差异化发展。
此句中,“原有和新兴”即指所有,二者放在一起就成了“所有所有金融聚集区要差异化发展”,是重叠的,可把“原有和新兴”删除。苏写作者以为公文中此类赘述不少,如“目的是为了”“亲眼目睹”等,需去除多余成分,保证文风干净利落,阅读流畅。
稿件中的议论应立足事实,忌空谈。观点宜潜藏于事实之中,引导读者自我领悟与思索,减少直接的价值评判。为此,写作中,应剔除非实质性的叙述与议论。以某段描述为例:
某县棉麻土产公司年轻的经理XXX,和他的同事们果敢地率先进入市场,主动转换机制,自觉参与竞争。随之而来的,是企业的兴旺发达。两年前,该公司还是特困企业,背负512万元的亏损包袱;两年后,企业购销额翻了两番多,完全甩掉了亏损包袱。
此段中,“率先进入市场,主动转换机制,自觉参与竞争”的表述显得空泛无物。改稿时,应聚焦于该经理采取的具体举措及其成效,用鲜活实例替代抽象概括,使人物形象丰满,事迹鼓舞人心。
公文写作,旨在客观陈述事实,应避免华丽、夸大及过度修饰,而倾向于简洁、质朴、清晰。在修订文档时,务必去除浮夸修辞,采用平实表达。比如,某通知原句:
当前全县工业园地百花争艳,县人民政府希望工业战线广大职工借这股强劲东风,像园丁一样,开动脑筋,群策群力,辛勤地耕耘我县的工业园地,努力工作,力争超额完成今年全县工业生产任务。
这段话可简约表达为:
当前,我县工业正迅速发展,县政府呼吁工业界同仁团结协作,共同冲刺超越本年度全县工业生产目标。
公文务必浅显直白。这要求在写作中注重可读性,有效“翻译”复杂信息。例如,将专业术语转化为通俗语言,用大众熟悉的比喻阐明复杂概念,以及将外来词汇汉化处理。确保文稿通俗易懂。绝不可仅以个人理解为基准,更不应为显示深度而故意将内容晦涩化。
在公文写作中,增强文稿的生动性而不失正式,是一门艺术。比如,在讲话稿中描述网络信息安全时,若说“防护墙如同破筛子,数据安全漏洞百出”,相比刻板的“安全防护存在多处缺陷”,更显生动且易懂。拟稿时,宜融入生活化的语言和紧跟时代的词汇,如“跨界合作” “云端办公” “知识付费”等,这些表达不仅新颖,而且贴合现代语境。
修改文章核心在于彰显本质,深化主题。细微调整,若恰到好处,足以显著增强文章内涵,如将《红 军的伟大胜利》改题为《二战转折点》,不仅展现胜利,更深刻反映战局质变——由守转攻、由弱转强。新题或许初看不够震撼,但其准确把握历史转折的笔触,而更具全球视野与深远影响。此例证实现文稿质变,非华丽言辞,而是需高瞻远瞩,全面审视,勇于大刀阔斧修改,方能成就深刻之作。
【欢迎转发分享。如转载,请注明来源“大写作”。不得照搬照抄或者商用】
点亮“在看” 好运相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