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革创新】市委编办深化“优编强医”改革加速推进“健康莱阳”建设

民生   2024-10-09 19:02   山东  

今年以来,市委编办充分发挥机构编制源头基础作用,以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卫生健康需要为目标,通过深入推进体制机制改革创新、加速优质医疗资源扩容下沉、强化基层医疗服务人员保障推动优质医疗资源均衡布局,持续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加速推进“健康莱阳”建设。

一、深入推进体制机制改革创新,卫生健康服务体系实现从“有”到“优”。一是抓基础,构建卫生健康事业新格局。结合党政机构改革、事业单位改革重塑卫生健康事业工作体制,构建1个行政机关为组织统领、3个事业单位为有力支撑、5处专业及综合医疗机构为服务主体、18处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为基础保障的“13518”全方位服务体系。二是强弱项,深化疾病预防体制改革。响应省市县三级疾控体制建设,在卫生健康局加挂疾控局牌子,将疾控中心升格为正科级,专业技术岗位占比提至80%,持续壮大防范化解卫生健康领域重大风险的“中坚力量”。不断充实疾控领域编制保障,累计核增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事业编制31名,编制增长幅度达40%。三是补短板,优化中医药发展体制机制。推动中医药事业健康发展,在卫生健康局加挂中医药管理局牌子,负责拟订全市中医药中长期发展规划和政策并组织实施;进一步明确中医药管理局继承和发展中医药文化职责,强化中医药管理局中药资源保护、研究开发和合理利用等职能,充分发挥中医药特色优势,加快中医药传承发展。今年以来,现有二级以上医院均设立中医临床科室,全市中医类科室总量增长27%,中医药边缘化趋势得到根本扭转。

二、加速优质医疗资源扩容下沉,人民群众求医问药实现由“远”及“近”。一是合作办院促进扩容增能。注销市第二人民医院,批复设立市人民医院,为PPP办院新模式“量身定制”章程条款,明确行政机关、社会资本、管理机构角色定位,厘清三方权利义务。院区新建扩容后床位数由240张增至365张、日均门急诊量由139人增至600人,有力保障南部城镇居民就医需求。二是医联合作引进优质资源。极争取老牌三甲医院签约合作,引导市中医医院与烟台山医院成立“脊柱外科”医联体,协调烟台山医院每月派遣专家团队来莱开展专家坐诊、教学查房、手术会诊、学术讲座等工作;开通转诊绿色通道,建立双向转诊合作,疑难杂症患者可从市中医医院直接转诊到烟台山医院,推动医疗服务更加优质高效。去年以来,烟台山医院脊柱外科专家来我市坐诊32次,接诊约640人次,指导手术30余例,开展业务讲座6次。三是医共体建设保障分级诊疗。主动探索医共体机构设置和人员保障模式,构建起由市中医医院、市人民医院为牵头单位,18处基层医疗机构为成员单位的医疗共同体,通过远程诊疗、常驻坐诊等方式推动基层首诊提质,实现“小病不出村,常病不出镇、大病不出市”。

三、强化基层医疗服务人员保障,一线医疗卫生队伍实现由“弱”变“强”。一是动态“核”,精准配备编制。统筹服务人口变化、城乡人口流动,立足莱阳市“东西短、南北长”地理实际,对北部谭格庄、南部穴坊等4个偏远乡镇卫生院按1.5‰上限核编,强化编制保障力度。今年以来,动态核定镇街卫生院人员编制900余名。二是持续“补”,筑牢人才支撑。坚持“保证重点、服务发展”原则,近三年累计批复卫生领域用编进人计划200余名(不含公立医院),保持医疗机构空编率只降不增;以人才招引推动结构优化,针对急需紧缺高层次人才,将录用年龄限制放宽至50周岁;统筹考虑“短、中、长”期医学人才需求,增加护理、影像、麻醉等紧缺专业人才招聘数量,提供正高、副高级专业技术岗位,不断夯实高层次医疗人才储备,近年来从一线城市三甲综合医院招引心内科、麻醉科主任医师2名来莱工作。三是科学“管”,强化制度保障。贯彻落实中央编办《关于做好大学生乡村医生专项计划编制保障工作的通知》精神,着眼“发展壮大医疗卫生队伍,把工作重点放在农村和社区”的工作导向,推行乡村医生“县管乡聘村用”制度,有序做好大学生乡村医生的计划制定、编制保障、专项管理等工作,全面推动乡村医生队伍能力提质、素质增效。

来源:莱阳市委改革办

莱阳人家乡事
乐享莱阳城市生活。爱在莱阳,爱上莱阳在线。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