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生态环境领域国际重大影响期刊《Global Change Biology》(中科院一区Top及JCR一区期刊,影响因子10.8)上发表了中南林业科技大学生命与环境科学学院项文化教授团队的研究论文“Balancing water yield and water use efficiency between planted and natural forests: a global analysis”。
▲全球研究样点分布
森林生态系统功能和服务高度依赖于碳固存与水消耗之间的有效平衡,而这一平衡对减缓全球气候变化至关重要。近年来,人工林因其在碳固存和木材生产方面的关键作用,愈发受到广泛关注。然而,大面积造林与再造林活动可能对局部水平衡产生不利影响。由于气候条件及林分特征(如树种、森林覆盖、树高、基底面积、林龄)的差异,人工林对产水和水分利用效率的影响存在分歧,引发了关于森林-水关系的持续讨论,尤其是在干旱或洪涝频发的地区。
该研究强调了在干旱区应更加重视水资源管理和造林树种的选择,以避免有限水资源的过度消耗,确保人工林的可持续发展。最重要的是,尽管人工林比天然林消耗更多的水,但干旱地区人工林的碳吸收速度更快。这表明,通过有效的水资源利用,特别是在水资源有限的地区,人工林可以提供更多的木材生产和干物质积累。因此,未来的造林项目应确定如何在固碳和储水之间取得平衡,以最大限度地发挥森林恢复和全球绿化的生态功能。此外,优化林分种植密度和调整林分结构的管理策略(如适当间伐)可以最大限度地提高森林的产水和水分利用效率。本研究突破了以往认识的瓶颈,明确了干旱、半干旱半湿润和湿润3个气候区人工林与天然林产水和水分利用效率差异的分布格局,探讨了这些差异的驱动机制,强调了在造林过程中需要更加重视水资源管理和树种选择,为全球森林管理提供了重要的科学依据。
该论文以中南林业科技大学生命与环境科学学院为第一署名单位,生命与环境科学学院、湖南会同杉木林生态系统国家野外科学观测研究站2021级博士研究生孙淑兰为第一作者,项文化教授为通讯作者,合作作者包括加拿大蒙特利尔大学彭长辉教授等。本研究得到了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林草局会同生态站运行项目、国家留学基金委等项目的资助。
文章链接:https://doi.org/10.1111/gcb.17561
点分享
点点赞
点在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