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圳“民办第一”学校崩溃,震惊本土国际教育圈

财富   2024-09-01 09:01   北京  

作者 | 慢慢

来源 | Letsight

曾被誉为深圳民办高中“第一”的厚德书院突然倒闭,震惊了整个国际教育圈,也让家长和学生措手不及。

随着国内国际教育市场的过度扩张和管理问题频现,厚德书院的倒闭成为了这一行业不稳定的缩影。

在国际学校频频倒闭的浪潮中,家长们意识到,理性选择和警惕风险比追求学校的名气和招牌更加重要。


开学在即,神兽回笼的日子临近,深圳的家长们却收到了令人震惊的消息:


曾被誉为“民办高中第一”的深圳厚德书院在7月12号关闭。


这一突如其来的事件,令家长和学生措手不及。


近年来,国内国际教育市场迅速崛起,吸引了家长的关注。


然而,随着时间的推移,一些原本备受期待的国际学校开始暴露出严重的管理问题、财政问题,最终导致“爆雷”事件频频发生。


厚德书院的倒闭就是一个典型案例。



国际学校“爆雷”来得猝不及防


前段时间,深圳厚德书院由于长期拒不支付拖欠的租金、场地占用费,面临倒闭的消息,引爆国际教育圈。


事实上,厚德书院的危机并非一夜之间出现。


厚德书院创办于2016年,由邦德教育集团全资举办,曾一度是深圳民办高中的“明星学校”。



凭借其双轨制教学模式和高考成绩,厚德书院吸引了大量中考分数较高的学生,办学不过8年,曾被深圳家长称为深圳民办“第一梯队”。


近年来,学校逐渐陷入债务危机。自2023年初开始,学校就不断传出资金短缺、教师工资无法发放等负面消息。


尽管如此,学校管理层依旧试图通过对外宣称解决了债务问题,并积极进行新生招生,来挽救学校声誉。


今年4月,学校的财务问题已在社交媒体上被曝出,最大投资人黄小羽及其公司涉及的执行金额高达7亿元。



5月21日,深圳市教育局公布的招生计划中,厚德书院已被排除在外。与此同时,教师工资自5月起就已无法按时发放。


当时学校还发布一则声明,直指要采取法律行为控诉造谣者,如今看来,这份声明反而成为了厚德书院试图掩盖真相的证据。



到了6月份,学校的债务问题最终无法掩盖。校区的一张催款告知函,爆出了学校拖欠租金及其他巨额债务,校长甚至“跑路”的消息。



7月初,深圳市教育局介入调查,学校管理层消失,最终在学生期末考试后,厚德书院宣布关门。


三联生活周刊的记者采访了多位教师,他们普遍认为,厚德书院后期的不稳定因素主要来自投资人黄小羽。


黄小羽与厚德书院的深度绑定,使他的债务成为压垮学校的致命一击。



煎熬的家长,失学的学生


最受打击的无疑是家长和学生。


一些家长和学生原本认为学校是一个稳定的存在,但却在短短几个月内目睹了它的倒闭。


如今,厚德书院的学校用地被收回,校内近800名学生和200多名老师无处安放。



其中,受影响最严重的莫过于准高三的学生。就在其他同龄人全力备战高考时,厚德书院的学生却陷入了失学的困局。


许多家长在得知学校关停的消息后,立即开始寻找替代的教育资源。   


但随着新学期临近,深圳优质国际学校的名额已极为紧张,无学可上的危机依然没有解除。


此前,出于对学校的信任,许多家庭早已为孩子缴纳了三年或一年的学费。



厚德书院的学费是出了名的昂贵,在深圳民办高中中位列前十,高考班文化类、艺考类的学费分别为4.3w/学期、5.9w/学期。


现在厚德书院债台累累,退款变得遥遥无期。家长们不仅面临着孩子无学可上的困境,还要面对学费打水漂的现实。



家长们一边焦急地为孩子找学校,一边还得为学费的事儿奔波维权。


厚德书院校门外曾经拉满了催债横幅,教师和学生们在警察的保护下勉强完成了最后的考试。



目前,根据最新消息,市教育局已出面协调,将近800名学生分流到附近的民办高中。


虽然学生的去处暂时有了着落,但老师同样也是受害者,他们面临的工资未结和失业再就业等难题还有待解决。




国际学校关停潮仍在继续


无独有偶,因运营问题耽误孩子上学的还有万宁光亚学校。


近来网上还流传着海南省万宁市万宁光亚学校法定代表人卿光亚向海南省营商环境建设厅发布的公开信,要求维护万宁光亚学校的合法权益。



万宁光亚学校成立于2014年,是一所民办学校,位于海南省万宁市。学校通过万宁市教育局2020年民办中小学和幼儿园年检,为年检通过学校。


公开信中称,万宁市政府招商引资吸引成都光亚来当地投资办学,政府承诺提供免费场所、可延续办学且租赁期满成都光亚对场地等有优先取得权等。


但今年起,成都光亚被要求与海南一家公司合作办学。据悉,早在2019年,该公司已签订协议托管了原合同合作资产,但此时,万宁光亚学校的原合同尚未到期。



因此,成都光亚教育管理有限公司创办的“万宁光亚学校”正常经营受阻,开学在即,数百名学生面临无处报名、无学可上的窘境。


近年来,国际学校如雨后春笋般兴起,一时间风生水起。


随着市场的过度扩张与资本的无序涌入,进一步加剧了行业的不稳定性。



倒闭潮接踵而至,速度之快令人始料未及。


尤其是2021年和2022年,教育部下发的规范民办学校资质的相关文件,给原本高速发展的国际学校市场带来了巨大冲击。


许多学校因无法满足新规要求或因经营不善,不得不面临整改、转型甚至关停。   


以深圳为例,短短3年间就已经有9所国际学校因经营、资质或资金问题关闭。



过去4年间,广州荔湾区、天河区、黄埔区等已经有近20所民办学校先后停办,原因不外乎场地租赁纠纷、经营不善。



放眼全国,倒闭的国际学校多不胜数,而且这种趋势并未见减弱迹象,反而可能在未来进一步加剧。


随着出生率持续下跌,适龄入学儿童数量减少,国际学校的生源压力将日益严峻,导致一些学校再次面临生存危机。


生源不足直接影响到学校的经营情况,民办学校的运营本质上依赖于学费收入。


这笔收入不仅要支付大批外籍教师和双语教师的薪资,还要覆盖庞大的运营成本,同时还需要回报给投资者。



此外,在降薪、裁员压力下,很多家庭在教育上的投入也变得更加谨慎和理性,他们在权衡教育性价比的同时,不得不减少教育支出。


随着经济状况的不确定性增加,中产家庭也不敢轻易加大教育方面的杠杆。


生源减少、资金链断裂是民办国际学校面临的两大核心挑战,且这两个问题相互交织,同加剧了国际学校的生存压力。



教育不能成为“泡沫”


厚德书院的倒闭并非民办教育本身存在问题,而是某些从事民办教育的人在经营和管理上出了问题。


倒闭潮的背后,实际上是国际学校领域的一次“自清洁”。


那些倒下的,多为新建的或在资质上存在问题的学校。大浪淘沙之后,留下的往往是那些真正有资质、有实力的国际学校。



这场倒闭潮为所有追求优质教育的家长们敲响了警钟。


在追求优质国际教育的过程中,理性选择和警惕风险同样重要。


无论是新兴学校还是老牌学校,无论招牌多么响亮、名气多么大、教育理念多么吸引人,学校的资质问题始终不容忽视。


除了关注学校的教学质量和办学资质外,还要考虑学校的可持续发展能力,避免再次陷入风险。


倒闭前夕学校官方公众号依然在进行招生宣传


未来,我们希望相关部门要加强对民办学校的监管,特别是在财务方面的监管。


学校不应成为某些人圈钱的工具,而应回归其本质,成为帮助孩子成长和发展的坚实基础。


在不平静的国际教育市场,类似的事件可能还会发生。


为此,相关部门需要建立一套应急机制,以便快速处理此类问题,保护学生和家长的利益。


教育不能沦为市场的“泡沫”,更不能让孩子们成为其中的牺牲品。


这样才能让家长们能放心地将孩子交给学校,而不是在开学前夕,陷入失学的噩梦。

阿尔法工场研究院
深入全球资本市场,洞悉每日市场脉动,为您带来专业独到、洞察深刻的财经资讯。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