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蓝字关注“演说洞见”
无人关注的Poster没有任何意义
19世纪初,随着工业革命和城市化的推进,海报作为一种广告和宣传工具逐步兴起,并逐步成为当时街头广告、文化宣传以及社会运动的主要形式。从某种程度上说,海报不仅见证了历史,也参与创造了历史。
战争史、设计史、商业史上著名的海报
直到今天,海报作为宣传工具的使命从未改变。
当代电影海报
大部分学术海报都是视觉垃圾
上面这些海报设计的已经堪称优秀了:内容清晰,排版整齐,看上去比较舒服。然而扪心自问,当你在大厅面对这些海报,哪一张最能吸引你?坦白说,这些海报的设计是千篇一律的。这背后大概有四方面原因:
1. 意识上:大部分科研工作者并没有意识到需要以“引入注意”为出发点进行设计,只是在即将参加会议时节选论文部分内容套个模版敷衍了事;
2. 能力上:科研工作者很少有经历过平面设计的学习,无论审美和技术上都无法支撑作出吸引眼球的出色设计,能保证逻辑清晰、排版舒适就已经很不容易了;
3. 客观上:学术海报除了要吸引人外,还需要当成一个展板,展示很多必要的、供给读者较为深入了解和讨论研究的细节,这种既要吸引力、又要信息量的既要又要,客观上大幅提高了学术海报的设计难度;
4. 本质上:制作海报的原因更多的恐怕是会议举办方要求,大部分科研工作者并不重视学术海报,自然只能是“差不多就行了”。如果真重视,即便有各种各样的困难,花钱找专业的设计师做就是,就像做期刊的封面图一样。
综上,这种意识上的空白、能力上的不足、客观上难度大、本质上又不重视,若这样作出的学术Poster还不是视觉垃圾,那只能期待极少数天纵奇才了。
好在总是有些科研工作者是重视Poster的,更好在,里面有一些财大气粗,他们找到了《Science》官方,请其设计师为自己设计了Poster,终于让我们见到了学术海报的最高水平,或者说学术海报应有的面貌。
《Science》如何做Poster
在本公众号(演说洞见)下,回复“Poster”即可下载17张Science官方海报的PDF高清文件。
从这些作品中可以体会到,和我们见到的绝大多数学术Poster相比,《Science》设计师有完全不同的设计思路。为方便比较,以下将第一类海报称之为A型,Science做的称之为B型。
1.设计出发点的区别
A型设计以清晰呈现内容为出发点,这是典型的“写作”思维;
B型设计则以引人注意为出发点,这是典型的“设计”思维。
2.外在呈现的区别
A型海报整体看上去像是一页杂志,以文字和图表为主;
B型海报整体看上去像是一页广告,以图片的表现为重点。
3.文字处理方式的区别
A型海报像是一篇微型的论文:标题,Introduction,Result&Disccusion, Conclusion, 这些文字和内容结构和论文写作时完全相同,非常客观;
B型海报则完全不按照论文写作的套路,重新梳理内容结构:标题简短而有力,甚至不超过10个词,内容则以展示原理、优势为主线,相对主观。
4.展示结果的区别
A型海报看完后,仿佛读完了整篇论文,好奇解决;
B型海报看完后,仿佛收到了一份不错的简历,好奇加深。
然而:
就算能体会这些不同,也未必能放下成见;
就算放下了成见,也未必有能力做漂亮;
即便有能力,也基本不可能拿出时间/经费去做一件自己不觉得太重要的事。
说到底,咱们能从这些Science作品中,找到几个可以快速落地的小建议,才是最实在的。
学术Poster如何引人观看
1. 标题要短。《Science》制作的海报的标题,最长不过6个单词。一方面短的标题更好记,另一方面,标题越短,字号才能越大,让潜在读者能够远远地发现你。不要把论文题目当做Poster标题,Poster不是论文,而是论文的广告。即使标题无法变短,其中最终要的一两个关键词也要够大够突出。
2.使用深色/彩色背景。《Science》这些海报大部分背景都是浓墨重彩的。这是因为大部分科研工作者习惯使用浅色甚至白色的背景,若反其道而行之,使用深色/彩色的背景,就容易从里面凸显出来。霓虹灯夜晚才夺目,在深色背景下,色彩会更鲜艳、更突出、更有吸引力。
3.使用超级视觉符号。视觉符号,就是能代表研究内容的最重要的视觉图形。超级视觉符号,就是大尺寸的、与众不同的、制作精良的、色彩鲜艳的图形。图形永远比文字更吸引人,超级视觉符号就是你的巨型广告牌。
4.次要信息字号小一点。只要被标题、背景和超级符号吸引到了,读者自然会在海报上寻找其他信息。除了标题和超级符号,其他信息字号和尺寸不必太大,因为次要信息尺寸大了,留给标题和超级符号的空间就小了,这个取舍要敢做。
5.加上二维码。学术会议是前沿信息场,但更是社交场。海报吸引人看只是第一步,最终的目的是什么?是加微信!不多交几个朋友,这会议不是白来了吗?海报上不用讲的太全,引导人对你的课题感兴趣、最终扫码才是关键。泡圈有名言:网聊的目的是加微信,加微信的目的是约会,约会的目的是下一次约会!道尽了社交的本质。
前面讨论了这么多,好像都是说科研工作者应该注意这里,应该提升那里。那这锅是归科研工作者背吗?不不不,错就错在学术海报这事本身。因为它早该被扔进历史的垃圾堆了!
Poster将死,学术社交平台当立
在互联网如此便捷的今天,在人工智能技术跨越奇点的前夜,学术海报、甚至学术会议的组织形式,已经影响了科研生产力的发展、不合时宜了。
如果真的想让参会方相互了解,一个线上的学术交友平台应该是更好的选择,我们不放大胆一点,先将其命名为:中国学术社交平台 V0.1
这是一个研究人员社交平台,包含以下三个基本功能:
1. AI生成用户信息图谱:研究人员填写自己的个人资料、下一步研究兴趣,并上传已发表论文,AI分析这些材料及平台数据库,生成用户个人和研究信息、师承关系、合作者关系、引用与被引用关系。
2. AI好友推荐:基于得到的用户资料图谱,为用户推荐同领域用户、兴趣领域相关用户,用户可发起陌生人聊天和添加好友。
3. 学术会议:用户可发起学术视频会议,学术视频会议在平台大厅以圆桌形式公开展示,其他用户可查看参会者个人图谱以及与会人员之间以及与自己的关系图谱。其他用户同会议主持人双向选择,确定是否加入会议。
这三个功能即可替代传统的学术会议,且组织形式更灵活,相互了解更充分,学术交流更方便,学术社交更高效。
除了三大基础功能,基于AI的学术社交平台有无限可能,这里随便写几条:
4.最新研究信息AI分析与推送;
5.AI人才分析、推荐与招生/招聘;
6.企业研发需求AI分析与推送;
7. .……
平台建议由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牵头,联合国内主要AI厂商共同注资,初期拨款1亿人民币启动初始版本开发,受资助者申请自然基金与结题均需上传资料,完成初始数据库建立与积累,顺便完成对受资助者的实时AI成果监控与评估。与其未来收益相比,算的上花小钱办大事了。
以上空想未经任何论证,纯属个人大言不惭,如有冒犯,纯属巧合。
欢迎大家留言讨论、多多碰撞
一旦有了类似的平台,谁还需要Poster?
02
PPT的强大,只被发现了1%
↑点击以上图片了解ThreeD插件功能
如果您对课程内容感兴趣,请点击下方图片查看课程介绍。
请扫描上图二维码,或点击下方“阅读原文”链接购买课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