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锁2025江苏生态“作战图”,看各地如何施展“绿色大招”!

学术   2025-01-25 20:01   江苏  

回望2024年,是令人振奋的一年,是攻坚克难的一年,也是硕果累累的一年。我们并肩走过江苏的山川湖海,见证每一抹绿意的生长,每一条河流的澄澈。

从城市的公园绿地,到乡村的广袤田野;从波光粼粼的太湖之畔,到蜿蜒曲折的长江岸边,各地各级环保人奋进拼搏,用行动回应大地的呼唤。

当山河同春,溪流欢唱,江苏大地上,处处是我们守护生态的身影,处处焕发着新的活力,展现出天更蓝、水更清、山更绿的幸福图景。

凡是过往皆为序章,新的征程就在脚下。展望2025年,各地治污攻坚怎么干?有哪些重点任务?一文梳理,看各地新年新气象!

徐州



2025年,徐州市生态环境局将坚持干字当头,紧紧围绕美丽徐州建设目标任务,坚定不移以高水平保护支撑高质量发展。以降低PM2.5浓度为主线,聚焦源头治理,抓重点、强减排、提标准、控变量、优布局、强执法,持之以恒增蓝天;深化多领域协同共治,推动重点流域综合治理,全力以赴保碧水;加强土壤污染源头防控,加大农村环境整治力度,防控并举守净土;严格环境执法监管,推动传统“人防”向“人防+技防”的智慧监管转变,深化苏皖鲁豫交界地区生态环境协同治理。坚决走好绿色发展之路,奋力书写美丽江苏建设绿色答卷。


南京



2025年,南京市生态环境局将全面认真贯彻落实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坚定信心、奋发有为,坚决扛起省会担当,高标准落实中央、省生态环保督察反馈问题及交办件整改工作,高质效服务推动绿色转型发展,高水平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守护好南京的绿水青山、草木生灵,全面完成“十四五”规划目标任务,为“十五五”良好开局奠定坚实基础,以高品质生态环境支撑高质量发展,在美丽江苏建设新征程上走在前、作示范。

无锡



绘就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太湖美”。以“稳Ⅲ提优”为目标,以治太项目为抓手,聚焦重点区域和重点领域,进一步推进“外源减量、内源减负、生态扩容、精准防控”,推动太湖无锡水域水质实现根本性好转。


谱写治污攻坚环境改善“奋进曲”。紧盯大户减排和重点行业治理,不断改进工作方式方法,深挖减排潜力。


迈出绿色低碳发展转型 “新步伐”。深化排污总量管理改革,大力实施传统产业焕新行动,为高质量发展“增绿添金”。


凝聚齐抓共管督察整改“向心力”。坚持动真碰硬、闭环推进,确保整改举措见力度、见实效。


徐州



2025年,徐州市生态环境局将坚持干字当头,紧紧围绕美丽徐州建设目标任务,坚定不移以高水平保护支撑高质量发展。以降低PM2.5浓度为主线,聚焦源头治理,抓重点、强减排、提标准、控变量、优布局、强执法,持之以恒增蓝天;深化多领域协同共治,推动重点流域综合治理,全力以赴保碧水;加强土壤污染源头防控,加大农村环境整治力度,防控并举守净土;严格环境执法监管,推动传统“人防”向“人防+技防”的智慧监管转变,深化苏皖鲁豫交界地区生态环境协同治理。坚决走好绿色发展之路,奋力书写美丽江苏建设绿色答卷。

常州



常州市生态环境局将深入贯彻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以美丽中国建设为统领,全面落实全省生态环境保护工作会议精神,扎实开展新一轮太湖综合治理攻坚,深入打好蓝天、碧水、净土保卫战,持续深化“危污乱散低”综合治理,全力做好中央生态环境保护督察“后半篇文章”,全面完成“十四五”生态环境保护目标,以高品质生态环境支撑高质量发展,建设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美丽常州。

苏州



苏州市生态环境系统将深入践行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在省厅党组和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认真贯彻落实全省生态环境保护工作会议精神,坚持走在前、做示范、争一流,坚持抓项目、强治理、守底线,用好深化改革、大抓项目、数智赋能三大牵引。高质量打好“十四五”污染防治攻坚收官战,为群众提供更多生态环境的公用产品;积极探索人与自然和谐共生之路,打造高强度开发地区生态保护修复样板;优化环境监管服务,更高水平助力高质量发展;坚决扛起中央生态环境保护督察整改政治责任,深入推进全面从严治党,不断健全抓保护促发展的体制机制。更大力度推进美丽苏州建设,努力打造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市域范例,为“人间天堂、福气苏州”贡献更多的生态环境力量。

南通



2025年,南通市生态环境系统将坚持以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为指导,认真落实省厅各项决策部署,聚焦绿色发展之美、自然生态之美、城乡宜居之美、江海人文之美、区域善治之美,全面推进美丽南通建设,在污染防治攻坚、执法监管水平、环境基础能力、制度改革创新、生态安全屏障、环保铁军队伍等方面再发力、再提升,以高品质生态环境支撑高质量发展,为推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贡献南通力量!

连云港



2025年,连云港市生态环境局将认真贯彻落实省厅和市委、市政府各项工作部署,牢牢守住“环境质量只能更好不能变坏”这个底线,坚决扛起以高品质生态环境支撑高质量发展的使命担当,将党风廉政建设和作风建设贯穿于各项工作之中,对中央、省生态环保督察反馈问题,从严从细、从快从实抓好问题督导,确保有序推进反馈事项并完成整改。聚焦难点痛点,坚持本质治污,纵深推进环境源头治理,推动实施一批源头治理重大工程,坚定不移提升生态环境治理现代化建设,持续深入打好蓝天、碧水、净土保卫战。强化警环合作,推行“生态警长”行刑协作模式,形成“1+3+10”运行体系,严厉打击生态环境违法犯罪行为。

淮安



新的一年,淮安市生态环境系统将深入贯彻全省生态环境保护工作会议精神,坚决扛牢生态文明建设和生态环境保护政治责任,始终把环境质量变好作为生态环境建设的硬要求,进一步提升生态环境治理的系统性、科学性和精准性,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持续开展环境基础设施提升行动,全力打造“水佳心安”“气爽神安”“土净食安”生态品牌,推动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与生态环境高水平保护协同并进,为聚焦打造“绿色高地、枢纽新城”,全面建设长三角北部现代化中心城市提供生态环境支撑。

盐城



2025年,盐城市生态环境系统将以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全国、全省生态环境保护大会精神和市委八届九次全会精神,以党的建设统领各项工作。聚焦美丽盐城建设,深入打好蓝天、碧水、净土保卫战,推进“无废城市”建设;聚焦深化生态文明体制改革,重点抓好环评联动试点改革、水环境补偿制度优化、建立健全生物多样性保护工作协调机制、探索环境公益诉讼与赔偿诉讼衔接新路径和建立健全新污染物协同治理体系等六项改革;聚焦突出生态环境问题整改,制定督察整改方案,组织专项治理,强化执法监管,化解群众反映强烈的生态环境问题;聚焦生态环境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扎实推进生态环境监测监控能力建设,全面推进非现场执法,持续强化助企服务,以高水平保护支撑高质量发展。

扬州



2025年,扬州市生态环境部门将接续奋斗、砥砺前行,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深入推进“美丽中国·水韵江苏”示范建设,奋力谱写美丽扬州新篇章。深入实施治污攻坚行动。突出PM2.5和臭氧协同治理,实施电力、铸造等6大行业企业深度治理。开展新一轮长江通江支流专项整治、淮河流域入河(湖)排污口整治和美丽河湖建设,建成7座工业污水处理厂。全市农村生活污水治理率达到80%以上。统筹推进生态保护修复。建成8个生态安全缓冲区和三江营生态岛试验区,加快实施高宝邵伯湖群“生态岛”试验区建设。实施60个总投资103亿元的生态环境基础设施项目。系统提升治理能力水平。开展河湖水污染防治条例立法调研,探索生态环境损害赔偿的“扬州路径”。常态化开展企业环保、“绿色金融”服务,优化执法方式,为企业绿色发展保驾护航。做优“生态环境马上办”品牌,进一步提升环保为民公众满意度。

镇江



深入打好蓝天、碧水、净土保卫战,加强PM2.5和臭氧协同控制,深入推进长江大保护、新一轮太湖综合治理和大运河生态保护,全面推进“无废城市”建设,实施大气和水污染防治工程400项以上,持续改善生态环境质量。


保质保量按期完成中央、省生态环保督察反馈问题和长江经济带警示片披露问题整改,持续开展砖瓦铸造行业整治、小微工地治理、“十条路”顽固性积尘清理等专项行动,解决环境顽疾。


持续深化生态文明体制改革,精准化实施生态环境分区管控,基本建成生态环境智慧监管平台,加快推进生态环境“非现场”监管。


深入推进“市厅共建”,加快补齐环境基础设施短板,开展规划环评和项目环评联动改革,积极争取中长期特别国债和专项资金支持,擦亮“生态提升”金字招牌。

泰州



2025年,泰州市生态环境局将深入践行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突出源头治理、本质治污,制订实施水环境基础设施三年行动计划,加快开展“清洁空气”两年行动、“无废城市”建设两年行动,加强生态保护修复和生物多样性保护,狠抓生态环保督察反馈问题整改,有效防控生态环境安全风险,坚决守住生态环境质量“只能更好、不能变坏”底线,协同推进高质量发展和高水平保护,为美丽泰州建设作出新的更大贡献。

宿迁



2025年,宿迁市生态环境局将深入践行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认真贯彻全国全省生态环境保护工作会议精神,抓好省厅和市委、市政府决策部署,以底线思维切实改善生态环境质量、以极限思维稳步推动突出问题整改、以系统思维实施自然生态保护修复、以创新思维强化现代环境治理支撑,高标准推进上级督察反馈问题整改,深入打好蓝天、碧水、净土保卫战,深化骆马湖、洪泽湖综合治理,全域建设“无废城市”,全面推进“十四五”各项目标任务收官,为全面推进“美丽江苏”建设、扮靓“江苏生态大公园”作出更大贡献。


往期精彩回顾

徐州首批!9条线路

铜山这些地方将……

“点绿成金”!这个平台正式上线!

市攻坚办:解锁环保新年俗!

看“徐州人深爱的“她”,回来啦!”点击“阅读原文

守望家园
宣传生态文明理念;开展生态文明建设志愿服务活动;开展生态文明建设教育培训,对外交流与合作;支持和开展生态文明建设科学研究、科技开发和示范项目;监督有关组织遵守国家有关生态文明法律情况;依法组织实施基金保值增值;生态文明创新。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