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田县融媒体中心讯(记者 韩丽)“这位小同志,太感谢你了,多亏有你的帮助,否则真不敢想我们会发生什么可怕的事情……”来自湖南省怀化市侗族自治县的退休干部彭远萍紧紧地握住李佳民的手,眼含热泪激动地说道。
说起今年五月初的这事,可以说是惊心动魄。彭远萍和三位朋友自驾国道219线,从阿里狮泉河镇向和田赛图拉镇行进,由于对当地实际情况不了解,导致他们从狮泉河镇经过五百多公里无人区来到红柳镇时,油箱见底,但附近却无加油点可以补充油料。此时已是晚上19时,天色已经黑透,气温骤降到0℃以下,他们所处的位置又偏僻,根本无人路过。屋漏偏逢连夜雨,此时一位同伴又高反加重,情况危急。彭远萍紧急拨打110求助,在民警的帮助下联系上了红柳镇人民政府,李佳民在得知险情后,立即带上急救药品和油料,赶赴搜救彭远萍一行人。
据李佳民说,这样的紧急情况,他每年都要遇到好多次。
李佳民出生于一个东北普通的城市家庭,自小就对祖国的大好河山充满向往。大学期间,他积极参与各类志愿服务活动,深入了解不同地区的发展现状。正是这些经历,让他萌生了毕业后到祖国边疆去工作的想法。2018年,大学毕业后的李佳民毅然选择来到新疆和田县,成为了一名乡镇基层干部。这位年轻人的决定不仅改变了他的人生轨迹,也为当地带来了不一样的青春力量。
位于新疆南部的和田县红柳镇是和田地区的边境乡镇之一,地处喀喇昆仑山腹地,最高海拔6260米,平均海拔4900米以上,高寒缺氧、太阳辐射强,全年冬季时长约8个月,用当地人的话说,这里一年分两季:一个是冬季,一个是大约在冬季。此处地势偏远、地形陡峻,自然环境十分恶劣。
“一片荒芜的黝黑色调之中,喀喇昆仑黑色的岩石折叠出层层褶皱。在这纵横交错的山脉中间,隐藏着一个小小的光点--这里,便是和田县红柳镇。一年中有四分之三的时间,周围的群山都被皑皑白雪覆盖。”李佳民经常和曾经的同学这样介绍自己工作的地方。
没来喀喇昆仑之前,李佳民从未上过高原。初见时,看着身材不高、不壮、说话略显斯文的他,大家都觉得他够呛。
“将2.6万平方公里的重要点位全部走到,最高点到海拔5808米的温泉达坂,这是我当值的每天都必须要完成的事。”李佳民说道。对于李佳民而言,巍巍昆仑、雪域高原不仅是他工作的舞台,更是对身心极限的挑战,每天都要面对刺骨的寒风、强烈的紫外线以及随时可能发生的险情……每一次呼吸都显得尤为艰难,每一次出行都充满了未知的风险。
然而,正是这样的环境,激发了李佳民作为一名东北汉子不服输的劲头,用实际行动诠释着“缺氧不缺精神,艰苦不怕吃苦”的高原精神。在谈到自己为何做出这一选择时,李佳民说:“我想在这里实现我的价值,帮助需要帮助的人,也让自己的生活更有意义。虽然这里的条件艰苦,但看到乡亲们脸上洋溢的笑容,我觉得一切都是值得的。以后,我还将继续扎根于此,为自己的理想和初心,继续坚守。”
来源:和田县融媒体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