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八处世界文化遗产中,明十三陵最为神秘。这里埋葬着13位明朝皇帝,除帝陵外,陵寝区域内还有行宫、神宫监、祠祭署等众多附属建筑。其中,明定陵是迄今唯一一座经过发掘的明代帝王陵,出土文物达数千件。今天,就跟随小编,一起了解定陵出土的明代衮服。
衮服,是皇帝在祭天地、宗庙及正旦、冬至、圣节等重大庆典活动时穿用的礼服,具有极高的历史和文化价值。
黄缂丝十二章福寿如意衮服圆领,右衽,宽袖,身长136厘米,袖通长233厘米,宽55厘米,身下摆宽105厘米。整件衮服由前襟、里襟、领缘、袖片等共13片组成。两腋下缝有丝带鼻,腋下有开口,用于与衣襟上的罗带结在一起。
衮服上织有十二团龙和十二章纹样。前襟正面有上、中、下三条团龙,上面是一条正面龙,中间是左侧升龙,下面是右侧升龙,背面的三条团龙与前襟正面团龙的姿态相同。双肩的团龙为升龙,左肩部的右向,右肩部的左向。左、右两侧横摆上各有二团龙,上面为升龙,下面为降龙。十二章分别是日、月、星辰、龙、山、华虫、宗彝、藻、火、粉米、黼、黻。日在左肩,月在右肩,五颗星星平列于后肩部,山饰于后背部。华虫饰于两袖上部。宗彝、藻、火、粉米、黼、黻分别饰置在前襟和后背的上、中、下三条团龙两侧,左右对称。
除十二章外,通身还织有279个“卍(万)”字纹,256个“寿”字纹,301只“蝙蝠”纹和271个“如意”纹。八吉祥图案是螺、轮、伞、盖、花、罐、鱼和盘长。
整体来说,十二章纹饰包含了至善至美的帝德,象征皇帝是大地的主,其权力“如天地之大,万物涵复载之中,如日月之明,八方照临之内”含意;八吉祥图案具有吉祥、长寿、完美无缺的寓意;“卍(万)”字、“寿”字、“蝙蝠”和“如意”纹,寓以万寿、洪福、如意的意思,象征皇帝“万寿洪福”之意。
定陵出土的衮服不仅是明代服饰的代表,也是中国古代服饰文化的重要遗产。它们以其精湛的工艺、华丽的纹饰和深厚的文化内涵,展现了中国古代服饰艺术的卓越成就。
本文部分内容来源:央广网
视频内容来源:北京昌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