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府工作报告指出,推动文旅农商体融合发展,提升居庸山月等活动影响力,拓展体旅融合新场景,加快建设“骑行示范区”,完善“一横四纵”骑行网络,新建骑行驿站110个……作为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昌平区不仅拥有丰富的历史文化遗产,还具备独特的地理资源禀赋,2024年以来,通过做精文旅融合、做优文化供给、做强文化产业,推动文旅农商体深度融合,澎湃高质量发展新动能,全方位展现了“京师之枕”的独特历史文化魅力。
特色文旅活动不停歇
下好文旅融合发展先手棋
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坚持以文塑旅、以旅彰文,推进文化和旅游深度融合发展。”这为新时代新征程文旅深度融合发展指明了前进方向。
2024年,我区依托丰富的文旅资源,精心策划并成功举办了一系列独具特色的文旅活动。5月,居庸关长城启动了夜游长城专场,近6个月时间,为市民增加暑期夜游长城的乐趣,还启动为期两个多月的“长城奇妙夜 音乐一‘夏’”活动,将旅游、音乐、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美食融为一体。在居庸关云台东侧广场,专门以长城为背景搭建舞台,每周末组织不同主题的音乐派对。摇滚乐团、舞蹈、武术、汉服表演等节目轮番登场,为游客提供视听盛宴。
自2022年首次开启“长城夜游”模式以来,“居庸关夜长城”已成为越来越响亮的特色文旅品牌,全国各地慕名而来的游客络绎不绝。围绕居庸关长城丰富的历史文化资源,我区坚持推进历史景区活化利用,不断完善景区配套设施,加快居庸关古客栈提升改造,策划建设世界级旅游景区,落地“飞越长城”空中游览项目,引入麦当劳、首农超市、居庸关主题邮局等,丰富游客体验,带动景区消费升级,提升居庸关长城文化魅力。
可持续消费是文旅产业发展的基石。我区大力发展“农业+旅游”“体育+旅游”“节庆活动+旅游”“赏花游”“避暑游”等旅游新业态,助力旅游市场升温。在居庸关“夜长城”开放期间,我区创新开展明潮嘉年华、花朝节等演出活动;创新举办居庸关徒步挑战赛、长城主题交响乐等活动,征集100种昌平特色产品,并与东方甄选首次合作开发昌平专场活动等,高标准、高品质举办第四届明文化节、“中国体育彩票”2025年全国新年登高健身大会北京主会场暨居庸关长城垂直挑战赛、“运河源 白浮泉”旅游文化节等,策划2024明文化论坛系列活动,丰富的文旅消费场景为游客提供更多文旅新体验。
围绕“四区”建设,我区加快推进文旅农商体融合发展,产品供给丰富多元,消费体验品质持续攀升,品牌影响力显著增强。结合昌平区文旅农资源优势,我区还举办了“点亮北京—昌平艺术之旅”系列主题活动,以艺术赋能乡村为主题,通过设计论坛、艺术作品展、特色市集、乡村音乐会、乡村会客厅等内容,将我区精品民宿、艺术文化、餐饮美食、特色农副产品等资源有机结合,同时与中央美院、中国农业大学、首都经济贸易大学等高校合作联动,打造文旅农融合发展的艺术乡村新样板。在此基础上,兴寿镇下苑村被评为全国乡村旅游重点村、北京市文化体验基地、北京设计周昌平分会场,助力兴寿镇成为北京首批“百千工程”乡村振兴示范区。
2024年至今,我区以旅彰文,为游客提供更深入、更有内涵的旅游体验,让其不仅能欣赏美景,还能感受当地的历史、文化和生活方式,增加游客停留时间和重游意愿。据统计,共开展各类“文旅+”活动近2000场,区域文旅形象强势“出圈”。
强化文旅品牌创新
吹响文旅融合发展奋进号角
2024年中秋节,跨越山海,五湖四海的乐迷相聚在昌平,共赴2024明潮·千帆音乐节,这场活动也是我区今年打造文旅品牌的新尝试。
光影交错、人潮如涌,荧光灯海伴随着滚滚音浪“点燃”夜空。9月15日、16日、17日,2024明潮·千帆音乐节在北京昌平拉斐特城堡火热唱响,这场融合了音乐、自由与浪漫元素的音乐盛宴,不仅吸引了来自全国各地的乐迷,更让拉斐特城堡瞬间化身为激情四溢的音乐海洋。
据昌平文旅集团相关负责人介绍,此次活动是充分发挥市场引领、社会导向、政府支持积极作用,首次策划、筹备、成功举办的超大型户外音乐演出活动,三天累计接待乐迷8万余人次,综合收入超3000万元,线上线下累计辐射人群10亿余人次。
近年来,我区通过发掘文化内涵,走产业化、品牌化发展路子,依托生态、文化、历史等特色资源,把更多文化内容、文化符号注入景区景点,激发旅游新活力,推动文旅深度融合发展。
当星辉照耀古今交汇的边界,“天下第一雄关”居庸关长城化身为一幅流动的梦幻画卷。9月16日晚,2024“居庸山月”中秋晚会在居庸山长城脚下拉开帷幕,作为北京长城文化节子品牌及全国文化中心建设年度重点任务,“居庸山月”中秋晚会目前已连续成功举办四届。本次晚会以“居庸山月”为主题,以中国传统文化为情感核心,结合现代科技和媒体融合力量,通过国风歌曲、少林武术、民族音乐、历史故事、诗歌朗诵、器乐演奏等多种群众喜爱的艺术表现形式,全方位展示昌平地区文化和特色民族文化。
为持续提升旅游热度,我区不断培育文旅品牌,通过对各景区历史文化、自然环境、生态资源、产业特色的打造与宣传,不断提升我区吸引力和知名度。2024明文化论坛、第十二届中国北京国际魔术大会暨世界大学生魔术交流大会等重点品牌活动持续举办,通过“文旅+”和“+文旅”的融合,构建新业态新场景,实现“破圈”吸引人气,为文化繁荣及经济增长注入强劲动力。
2024年9月底,区文化旅游局与市文化旅旅局联合筹备举办了第二届京张骑游大会。通过展示强化昌平在京张体育文化旅游带的重要地理区位优势,结合昌平在骑游方面促进文旅发展的重要成果,助推全区骑游氛围营造,推进文旅农商体融合发展。
以推动全区文旅农商体深度融合发展为目标,探索打造文旅体验新场景,策划开展“秘境昌平 绿野寻踪—‘燕平八径’”文旅主题精品旅游线路推广活动。活动以徒步、越野等户外生活方式为载体,串联重点景区和乡村旅游重点村,进一步激活沿线文旅农商体业态,释放融合消费潜力,为区域经济发展注入新动力。“燕平八径”为8条特色文旅主题线路,包括:4条“京师之枕”文物主题游径,分别为白浮泉韵、探秘明陵、居庸关城、银山塔林;4条“昌平秘径”乡村旅游重点村线路,分别为长峪怀古(流村镇长峪城村)、“莓”好辛庄(兴寿镇辛庄村)、蘑栗北庄(延寿镇北庄村)、橡树谷里(崔村镇西峪村)。
文旅产业提能升级
激发文旅融合发展新活力
冬季,冷空气来袭,位于流村镇溜石港村的“后院”民宿却格外温暖。2024年5月1日,“后院”民宿在溜石港村投入运营,该项目不仅保留了村落原有的自然风貌,还充分利用当地自然资源,打造融合自然与人文的高端住宿体验环境。民宿选址为村庄最幽静之处,周边环境优美,空气清新,是远离城市喧嚣的理想之地。
随着“后院”民宿项目的成功落户,吸引了大量游客前来流村体验乡村生活,为游客提供了极致舒适的住宿体验。
“后院”民宿项目是我区文旅产业提能升级的一个缩影。文旅业既是民生产业,也是促进经济转型升级、扩大消费的重要产业。随着消费者需求不断向多样化、精细化方向发展,文旅产业融合发展、升级发展趋势不断增强。我区正进一步丰富文旅供给,打造文旅新品牌,提升市场竞争力,积极“引客入昌”,打造具有强大吸引力的旅游热地、度假胜地。
2024年8月,位于兴寿镇下苑村的昌品如苑书店投入运营,这是我区今年新建的京北第一家乡村艺术生活书店,在这里不仅能够看书,还可以点一杯咖啡,静享冬日时光。
下苑村被誉为昌平的艺术家村,村内随处可见涂鸦墙和艺术雕塑,仿佛置身于798艺术区。2022年,下苑村入选北京市网红打卡地以及北京市文化旅游体验基地。在这艺术与乡村融合的氛围下,下苑村吸引了越来越多的城市人群特别是年轻人来访或者回归,带动了当地餐饮、住宿的联动发展。如今,书店的运营也让下苑村呈现出乡村与文化共创共生的新模式,这也为全区乡村休闲和文旅发展提供了新思路。
今年,我区还更新利用昌平公园弘文阁,打造昌平政协文史馆及昌平城市书房,群众精神文化需求得到进一步满足,昌平文化魅力和丰富内涵充分显现。此外,我区以文旅农商体深度融合为重要抓手,积极整合资源,优化文化产业布局,创新开发文创产品,成功开发设计“装满薪水”保温杯、“九龙漱玉”丝巾等三大系列20余种文创产品,“装满薪水”保温杯、“九龙漱玉”丝巾、“一手好牌”文创扑克在2024年昌平区文化创意大赛中荣获文化创意产品赛道一等奖,有效赋能品牌发展出圈。
通过一系列创新举措与深度融合策略,我区在文旅产业升级、品牌塑造等方面取得了显著成效。乐多港假日广场获评国家级旅游休闲街区;组织各镇开展2024年度乡村民宿等级评定工作,共评定乡村民宿12家,预计获评甲级3家、乙级3家、丙级6家;阳坊后院民宿获评全国乙级乡村民宿。北京昌平延寿越野挑战赛、下苑村入选2024年北京市体育旅游精品项目名单。
全域旅游跨界创新
释放文旅融合发展新动能
文旅融合发展,离不开产业跨界融合。今年,我区不断推动文旅农商体跨界融合,推进“骑行友好城市”建设,打造城市文旅IP,让游客流连忘返的同时,融合出一片新天地。
在打造“骑行友好城市”过程中,我区对现有骑行道进行特色化梳理,打造“龙源兴昌”“潮玩居庸”“遇见‘莓’好”等热门文旅骑游线路,其中“环十三陵水库骑行”“绿氧益行 艺览昌平”两条骑行线路成功入选“2024中国骑行地图”,成为全国百条精品骑行线路之一。
截至目前,昌平区已拥有环西自行车骑行道、羊台子山地骑行、流村百里环廊、环十三陵水库等热门骑行线路近10条,“畅行回天”“中轴向北”等特色主题文旅线路超过20条,累计里程超过200公里。这些线路主题丰富多样,类型涵盖广泛,难度层次分明,既满足了大众骑行需求,又兼顾小众个性化体验。
在完善骑行配套服务方面,2024年,昌平区全面落地实施了“333骑行驿站招募计划”,通过实施“政府搭台、社会共建”运营模式,吸引迪卡侬、捷安特、喜德盛、美利达、TREK等知名自行车、运动企业,打造专业骑行驿站14个;与黑山烤房、如苑书店、葵花小院等各类餐饮、民宿、营地、景区、商场等合作,打造共享骑行驿站90个。这些驿站满足了骑行爱好者休息、餐饮、停放自行车等多元需求。2025年,我区将新建骑行驿站110个,持续提升服务品质,点燃文旅发展新引擎。
2024年,昌平组织开展数十场骑行赛事和骑游活动。其中,连续两年登陆昌平的世界三大公路自行车赛之一的“环西班牙自行车赛”,吸引了超2500人直接参与骑行,间接参与人群累计超1.1万人次,近6000名网红达人参与了赛事讨论和传播,相关话题播放量近9000万次,成为昌平区最有热度和影响力的赛事之一,形成流量新入口。
“耀骑北京(BRM北京)”则在法国ACP基础上,以昌平“绿氧益行 艺览昌平”线路、“百里环廊”线路为依托,将国际化赛事与本土化线路整合,设计50公里、100公里、200公里及400公里多种路段,不仅吸引了全北京骑友的广泛参加,更吸引法国、德国、英国、意大利等几十位外国友人。
此外,昌平区还承接国家奥林匹克体育中心、北京市自行车运动协会、北京市体育总会等单位的骑行赛事,举办首届“国家奥体杯”自行车虚拟运动会、2024年北京山地自行车公开赛、北京市自行车公开赛昌平站、首届“骑行北京”公路自行车赛等品牌自行车赛事,吸引来自北京及周边2000多名顶尖车手及自行车爱好者齐聚一堂。
在孵化本土品牌赛事方面,昌平区创新突破,先后举办2024北京昌平超级铁人三项赛、2024“回天”自由式小轮车与平衡车竞速赛等新兴运动赛事。
2025年,我区将结合生态资源、文化资源、产业资源分布,以品牌线路为抓手,围绕打造“骑行友好城市”目标,以“骑行”为窗口,将体育运动、文化旅游、农业及商业等要素相融合,优化资源配置,推动产业升级,助推全区经济高质量发展。
本文文字内容来源:昌平报
部分图片及视频来源:北京日报客户端、北京昌平、今日十三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