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愁印迹·村史村事丨桃园村:多元并重打造和美村落

文摘   2024-10-24 21:38   贵州  

桃园村位于仁和彝族苗族乡东南面,距仁和乡政府8公里、花都鹏程26公里。东面、南面与黔西市接壤,西面与百花村接壤、北面与春坪村接壤。全村共12个村民组,主要民族为汉、彝、苗、满等族。2024年总人口657户2590人,是贵州省民族团结示范村、贵州省卫生村、毕节市级文明村、百里杜鹃管理区基层党组织建设示范村。
历史悠久,文化多彩
桃园村解放前称核桃园,因境内核桃树较多而得名。1958年9月设桃园大队属仁和公社,1984年5月改为桃园彝族苗族乡,1991年7月“撤区并乡建镇”撤桃园乡,并入仁和乡,设桃园村。2001年樊家槽村和长田村并入桃园村,由此3个自然村合并为1个村。2007年,百里杜鹃管理区成立,桃园村从黔西管辖划由百里杜鹃管理区代管,2016年7月村改居改为桃园社区。2021年10月24日居改村后改为桃园村沿用至今。
桃园村现存有民国时游学日本的付德洋先生墓。据《黔西县志》引《水西文史资料》第一集记载,晚清爱国志士付德洋自幼刻苦攻读,11岁童试入学,1905年秋经考试获送日本游学。受孙中山、梁启超、鲁迅等爱国志士影响,积极参加中国留学生反清活动并加入同盟会。不幸在贵阳甲秀楼被国民党特务杀害后,被亲邻葬于今仁和乡桃园村。因墓石上有七十二幅精雕细刻的人物花卉、飞禽走兽等浮雕图案,故称“花坟”。
交通便利,宜居宜游
桃园村地势平坦,绿意盎然的小山丘间整洁的民居错落有致,干净的道路阡陌纵横,令人心驰神往。上世纪七八十年代,改扩建的县道黔化路经过桃园村。百里杜鹃管理区成立后,将黔化路改建为沥青混凝土路面,群众出行状况大为改观。2017年,黔化路改扩建为省道S211,路面进一步拓宽,通行效率显著提高。
桃园村区位优势明显,生态优渥、气候宜人,全村以亚热带季风湿润气候为主,年平均气温20℃,年降雨量超1029毫米,森林覆盖率超90%,毗邻附廓水库,风景秀丽、四季分明。
为强化环境卫生整治,村团委成立了一支20人的环境卫生整治志愿队伍、村妇联组建了巾帼志愿者队伍,同时招募每个村民小组保洁队伍,购置12个垃圾箱,垃圾定点存放,使得村里的环境得到了极大的改善。
设施完善,生活多姿
经过多年的发展,桃园村基础设施得以不断完善和优化。全村目前已建成通组路7.95公里、进寨路3.7公里,实现了通组路进寨路全覆盖,有农村客运招呼站2个;垃圾箱12个;村卫生室2个,有资质的村医2名;学校一所,校舍占地面积4565平方米;密集型烤房85栋,烤烟收购点一个。12个村民组安全用电、安全饮水全覆盖;移动通讯覆盖率达99%以上。
桃园村文化生活丰富多样,近年来,桃园村两委班子强化村庄规划整治,建设村文化广场300余平米,配备了象棋、羽毛球、乒乓球、篮球、健身器等文体活动器材。建起了拥有300余册图书的图书室。2017年桃园村组建了一支文艺宣传队,队员为周边热爱舞蹈的群众。每年火把节、春节期间,由群众自行组建队伍组织开展篮球、羽毛球、乒乒球、拔河等比赛,宣传队组织队员表演各类节目,群众业余生活大大丰富。
产业兴旺,发展多元
桃园村现有烤烟1200亩、辣椒920亩,玉米1404亩,大豆567亩。
近年来,桃园村种植业不断发展壮大。2002年引进辣椒烘干厂,烘干厂与农户签订合同,种子、基肥、农药统一到烘干厂采购,农户自行育苗移栽,辣椒成熟后统一回收,形成一条成熟产业链,保障辣椒质量与产量,辣椒产业在桃园村已成为主导产业之一。 
桃园村还有蔬菜种植大棚202个,占地150亩,党支部采取“党支部+公司+合作社+农户”模式,在春夏季种圣女果、秋冬季接茬种植羊肚菌或其他蔬菜。群众“土地入股、参与劳动、共享收益”。带动了周边脱贫户及群众80余人到基地务工,劳务工资达60余万元,人均增收5000元以上。


编辑:袁明江

一审:黄国艳

二审:蔺   亚

三审:罗   丹

来源:百里杜鹃发布

2024年第216期

地球彩带 世界花园



扫码关注我们


免责声明:我们尊重原创。本平台部分文章来源或改编自互联网及其他公众平台,出于公众传递更多资讯信息之目的,版权归版权所有人。如存在不当使用的情况,请相关权利人随时与我们联系以协商授权事宜。


我知道你在看


贵州百里杜鹃旅游
百里杜鹃旅游给您全新的互动平台!期待您的参与!我们为你提供旅游资讯、景区优惠信息、游记、旅游活动等信息。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