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本文约3900字,阅读耗时约12分钟
Historic Sites
古韵綦江
夜郎溪畔的温柔涟漪
in Qijiang
//
文 + 妙戈
图 + 卢杰 妙戈 邓世全 陈再华 陈宗武 东溪镇供图 ©图虫
▼
情感以有形的方式流淌在綦江人的记忆中,反映在在地文化里。柔美、热情的綦江别有一番澎湃:僚人铜鼓的豪迈之声穿透历史的迷雾,渝南第一山水古镇底蕴深厚、从容淡然,三线建设的豪情与质朴,至今仍是綦江历史不可忽视的一抹底色,而未来还在书写……
明代曹学佺《蜀中名胜记》有载:“江发源夜郎,作苍帛色,故名綦。”綦江,重庆之南的古津,曾是商旅云集的要冲,是古时僚人赖以为生的水脉,是盐运的动脉,亦是綦江人心中那一抹最温柔的绿意。
江水悠悠,见证了无数人的故事,从古至今,生生不息。人的流动,带来城市的繁盛,城市的繁盛,续写人的故事,綦江以江之名,讲述着一个长流不息的故事。
赶水镇,位于綦江之南,亦是重庆的最南端。在这里,车流不息,往事随风飘散,唯余桥梁在河流之上纵横交错。
以一族见一地
在远古时期,綦江还被称作“僰溪”的时候,僚人就从云贵高原进入巴蜀大地,史称“僚人入蜀”,而在綦江的这一支被叫做南平僚。
提及这一远古族群,渔猎、铜鼓以及“和合”思想,是不可错过的关键词。在藻渡河还被称作“僚人河”的时期,南平僚就傍水而居,在这里过着穴居、渔猎的生活。在被誉为“南平僚文化第一镇”的郭扶镇里,遗留的古迹多如繁星,记录着那段失落的历史。无论是花儿岩兰干门遗址上的崖墓,还是双河塘崖墓,鱼、船等与水伴生的形象都不曾缺席,可见渔猎在僚人生活中的重要性。
僚人不通丝竹,但享鼓乐。铜鼓亦是僚人文化的一大象征,历史上有关僚人铜鼓的记载不在少数。唐太宗贞观三年(629年)有载,僚酋“剑荔王”遣使进铜鼓,请予内附(归附朝廷);宋太祖乾德四年(966年),南平僚又进铜鼓内附。在因地势、文化等原因封闭动乱的当时,铜鼓作为僚人珍贵的文化象征,反复出现在历史的书写中。
时至今日,郭扶镇的铜鼓殿遗址依然讲述着那时的故事。铜鼓殿居望乡台之上,为木结构建筑,如今仅剩柱洞。据说,古时候,僚王登高望远,一旦有敌情,僚王便亲自敲响铜鼓示警,族人听到示警集结的鼓声,立即带上兵器,聚于僚王身边,保卫家园。“僚王有鼓角一双”,铜鼓亦是僚王权力和财富的象征。
然而,关于南平僚的性格文化却少有记载。这是由于南平僚分布的地区在魏晋为巴郡南部,正是《魏书》中“入深山者仍不为编户”的缺乏人口记载的“生僚”地区,且时值战争不断、政局动荡的年代,许多文本材料被破坏,岁月的尘埃掩盖了他们的生活轨迹,给这个族群增添了几分神秘。
又被称作“渝州蛮”的僚人,历史上亦不乏动乱反叛之事,甚至在《宋史·熊本列传》中有着“焚积聚,以破其党,木斗气索,举榛州五百里地来归”的记载。但因南平僚人文字碑的存在,我们得以瞥见这一族群知性的一角。崇尚“和合”的僚人,主张团结、忍让、宽容、诚和、善处、礼敬等“六和”,人和村的三合嘴遗址,作为曾经僚人议事或解决争端的场所,亦是一大力证。
在东汉至隋唐的600多年间,南平僚与外界少有经济文化交往。在唐代,随着汉族的南迁和文化影响,南平僚开始接受汉族的文化和生产方式,逐渐汉化。到了宋代,南平僚中的许多人已经习汉字、讲汉语,甚至与汉族通婚,融合于汉族之中,綦江的故事也在民族交往和血脉交融中徐徐展开。
中华民族文化多如繁星,对僚人却鲜有提及。然而随着时间推移,綦江区尤其是郭扶镇的丰富僚人文化遗产,正在被世人看见。
以一镇见一城
东溪镇被誉为渝南第一山水古镇。早在公元前202年,这里就因为水运而形成码头集市;唐武德二年(619年)设丹溪县;唐贞观十七年(643年)撤丹溪县为东溪镇。綦江河、东丁河、福林河两岸的清代川东地区特色民居星罗棋布,依山而建,错落有致。山即是镇,镇就是山。在东溪,“一村、二碑、二石、三宫、三瀑、四街、五桥、六院、七巷、八庙、九市、十景”各具特色。
东溪因水而生,因人而兴,因商而聚,因文而名。谈东溪,要从人的流动说起。回望綦江历史,这里是名副其实的移民地区。众多移民在东溪繁衍生息,“陈家的顶子,罗家的屋子,夏家的谷子”,这句在东溪流传的俗语,说的正是扎根东溪鼎盛的几个大家族。从古至今,僚人入蜀、明清时湖广填四川以及近现代移民等移民潮浸润着此地,人的流动对此地文化形成有太多太深的影响,多样文化的碰撞与融合,为这片土地注入了源源不断的活力与养分。
人的流动不仅与迁徙有关,商贸更是重点。“君看缥缈綦江路,万马如龙出贵州。”说的正是綦江繁茂的车马人流,其中以东溪为最。东溪,川渝之喉,湘桂之钥,海路之始。綦河蜿蜒,码头熙攘,盐米茶酒,百货流转,商贸繁荣至西南,远及东南亚。
东溪的盐马古道早在西汉时期就已开辟,距今已有2200多年历史,由重庆通往贵阳,全长991公里。盐马古道上,先人的身影已遍寻不见,唯余石板路上的背杵洞证明他们走过,黄葛树伴着古道生长,镶嵌在山水之间,郁郁葱葱、盘虬卧龙,碧透的东溪漫上来,漫过太平桥码头,盐马古道的脚印,铭刻了祖祖辈辈的灵魂。公元639年,一条出海官道纵贯綦江,经东溪,南抵邕州(广西南宁),直通交州(越南北部),一路向南,勾勒出最早的南向出海通道。
东溪的书院街上,街面蜿蜒,青石铺路。街边两侧是夹壁房和青砖房,至今仍保存有古朴美观、具有清代建筑风格的小天井四合院,麻乡约民信局、南华宫和万天宫都颇具代表性。
人在路上,心系家乡。走进东溪镇,几代人的记忆与情感以有形的方式停驻在东溪的街道上。浅褐色的木匾上刻有“麻乡约”几个字,木匾前立着几座铜像:妻子抱着孩子,望着父亲叮嘱返乡的游子。打着赤膊的壮年男子们或担着木箱,或扛着麻袋,前有老马指路,麻乡约的作用便不言而喻了。
东溪古镇的麻乡约民信局,是西南最早且保存完好的邮局。由于移民思念家乡,每年都要推选人员回故乡探望,往返带送土特产和信件,日久约定俗成,人们便称其为“麻乡约”。这座邮局,不仅因悠久的历史和独特的地位在邮政史上占有一席之地,它的建筑本身也是一座活生生的历史博物馆,为研究清代至民国时期的邮政、移民历史提供了宝贵的实物资料。如今,麻乡约民信局旧址已被打造成为主题邮局,门口挂着绿色的邮箱,连接起了传递的意义,传承着这段悠久的历史和文化。
东溪古镇建镇历史1300余年,千年岁月的细流,缓缓汇入巴渝的历史长河。在这里,有悠久的历史沉淀,商贸的繁荣往昔,文化的多彩遗产,以及地理位置的独特魅力,从东溪见綦江,勾勒出綦江文化的经典轮廓。
以一厂见一代
三线建设的历史是綦江人民无法割舍的一段时代记忆。彼时,綦江形成了能源、冶金、齿轮机械三大支柱产业,成为当时西南第一大工业强区。这一时期的工业建设,为綦江乃至整个重庆的工业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这一时期,綦江迎来腾飞,成为全国煤炭工业重点建设的12个矿区之一,松藻矿区成为国家“三线建设”重点项目。綦江、万盛、南川成为四川常规武器工业布局的南线,拥有重庆四钢厂、庆江机器厂、双溪机械厂等多个工厂。这些建设不仅增强了綦江的工业实力,也促进了当地社会经济的发展,更是缔造了中国工业历史上“八个第一”:第一辆重型自卸汽车、第一条汽车齿轮生产自动线、第一辆军用越野车、第一炉电解铜、第一批汽车齿轮、第一批铝锭、第一台汽车变速器、第一批钢丝绳。
其中,重钢四厂的故事尤为跌宕起伏。作为重庆国资第一家上市企业,它的前身是綦江东溪镇的吴举宜先生联合组建的东源实业;在历经抗战烽火、走向国营新生后,被命名为国营东源炼铁厂;1958年合并到国营三江钢铁厂;1965年划入重钢,成为重钢的第四钢铁厂。岁月流转,至2012年,这位工业老兵终于卸甲,悄然退出了历史长河。
如今,重庆第四钢铁厂、松藻煤矿、重庆钢丝绳厂、綦江齿轮厂等或搬迁或破产,留下了庞大的工业遗产。它们作为时代的记忆,见证了工业活动对历史和今天所产生的深刻影响。
如何让这份记忆永存?2017年,“四钢记忆”工业文化景区应运而生,以老厂房为幕,以厂区结构为台,綦江打造了一片工业主题的影视拍摄天地,四钢厂中心区的综合办公楼更是成了影视作品里小有名气的钟楼:在电影《荞麦疯长》里,马思纯与辛鹏坐在钟楼上聊天;电视剧《脱轨》中,刘浩存站在钟楼下仰望呼喊……此刻工业遗产迎来重生,或者说在屏幕里变成永生。
走进如今的重钢四厂,目光沿着一段荒废的铁轨,自然而然地被引向深邃的隧道。道路两旁的厂房,植被野蛮生长,沿着墙体攀援,部分厂房已经空置,空气中仿佛弥漫着铁锈的味道。岁月留声,铁轨依旧,站台静立,黑板报与墙报标语铭记着往昔,青年文明岗亭与标牌依旧矗立,守护着那个沸腾年代的工业记忆。保存完好的工业建筑,仅有时间留下的痕迹,将我们的记忆拉扯回那个年代,于是一切回忆都变得有形且具体了。
2015年,重钢四厂正式向影视拍摄基地转型。在这里,不仅车间可以作为“摄影棚”,连同当年职工生活区里的小卖部、电影院、体育馆、宿舍楼也频繁出现在影视作品之中。
以现在观未来
一度是綦江生命线的工业,也曾淹没于时代的浪潮。四钢成为“网红打卡地”,钢丝绳厂厂房也归于沉寂。如今,随着区域性战略支点、中心城市等功能定位越发明晰,我们也将见证它的再度腾飞。
工业的基因就此烙印在了綦江的血脉之中。2020年,重庆市人民政府批准设立重庆綦江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核准面积7.98平方公里,总体形成“一区四园”的空间布局,先后获得“中国西部齿轮城”“国家高性能齿轮高新技术产业化基地”“中国齿轮高质量发展示范区”“重庆市循环经济试点园区”等等称号。
2017年,渝贵铁路全线贯通,重庆与贵州的经贸合作上升到新高度,这给了处在重庆与贵阳两大城市之间的綦江又一次难得的发展契机。这条南向通道是渝新欧线上的重要一环,将西北与西南,中西亚、欧洲与东南亚连接起来,形成国际陆海贸易新通道。
未来,綦江更是将从“一区四园”向“一区六园”迈进,在北渡、桥河、通惠、永桐产业园之外,增加两个全新的产业园;致力打造富有綦江特色优势的现代制造业产业体系;紧扣服务和融入全市“33618”现代制造业集群体系,落细落小“2+4+N”细分赛道,推动轻合金材料、智能装备制造两大主导产业产能优化重整、产品结构调整,食品加工、装配式建筑、信息安全、天然气化工四大特色产业聚链成群、集群成势,N个战新产业加快引育、积势见效。
綦江将细心培育“产业之花”,用坚韧和耐心浇灌主导产业,让其根深蒂固,枝繁叶茂。围绕铝产业的核心,提升原铝的供应能力,支持企业扩展产能,吸引高端项目,让轻合金材料产业集群如繁星般璀璨。
昔日工业辉煌,今朝战略新篇。綦江,作为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和渝黔战略合作的联接点、西部陆海新通道“重庆门户”、重庆“南大门”、主城都市区区域中心城市、全市人口和产业发展重要承载地,在加快打造主城都市区重要战略支点、区域中心城市的宏伟蓝图下,将全力建设西部陆海新通道渝黔综合服务区、渝黔合作先行示范区、资源型城市转型升级试验区、重庆先进制造业基地、重庆重要清洁能源保障基地、重庆特色红色文化高地。号角已经吹响,綦江正以时不我待、昂扬奋进的姿态,绘就一个“如来·如愿”的多彩未来。
作为重庆“南大门”,綦江是重庆向南垂直出海、连接东盟的重要通道,汇集兰海、渝筑等高速以及渝贵、川黔等铁路交通干线。
往期回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