良策兴牧牛羊壮 善治护绿生态优——呼伦贝尔农垦集团多措并举推动畜牧业高质量发展

时事   2024-12-30 20:31   内蒙古  








畜牧业作为满足人民蛋白需求的基础产业,发展事关居民的“肉盘子”和“奶罐子”,推动畜牧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走高质量发展道路是践行“大食物观”的具体实践。保持畜牧业持续健康发展,对保供给、惠民生、促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往昔岁月,传统畜牧业粗放经营,资源消耗与效益产出不成正比,生态压力也接踵而至。呼伦贝尔农垦集团勇立潮头,积极创新,针对“地、畜、技”等制约畜牧业发展的核心要素精准发力,探索出一条生态、经济、社会效益相统一的可持续发展绿色之路,为草原牧业现代化发展注入强劲动能。


推进草畜平衡

从无序利用到科学管控


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低见牛羊。呼伦贝尔大草原的壮美画卷,自古以来便令人心驰神往。曾经,呼伦贝尔地区的草原面临着无投入、无序利用的困境,过度放牧导致草原生态压力日益增大。呼伦贝尔农垦集团深刻认识到草畜平衡对于畜牧业可持续发展的基石作用,通过一系列创新举措,推动草原利用向修复、保护、可控方向转变。


改良后的人工草场,产量和质量实现双提升。


科技赋能,草原焕新。呼伦贝尔农垦集团与中国科学院、中国农科院、中国农业大学合作,经过多年试验,总结出“天然草原快速修复技术”“打孔疏松+施有机肥技术”“放牧场原状复播技术”三套天然草原修复技术。经过技术修复后,牧草干草产量由 156公斤每亩增加到371公斤每亩,产量增加了1.38倍。


苜蓿草收获。


今年9月,呼伦贝尔农垦特泥河农牧场公司苜蓿草迎来了第三茬收割。随着一阵低沉而有力的机械轰鸣声,几台大型饲草收割机缓缓驶入,经过晾晒的饲草被锋利的刀片高速旋转,吸入收集装置,草屑在空中飞舞,空气中弥漫着饲草特有的清新香气,吸入的饲草被机器压缩成一块块紧实的饲草捆,整齐地排列在田地里


中国科学院放飞系留气球,观测草蓄平衡。


饲草是牛羊等草食家畜的主要饲料来源,苜蓿、燕麦草等优质饲草不仅蛋白质含量高、易于动物吸收和利用,还有土地改良的作用,对畜牧业发展意义重大。特泥河农牧场公司针对当地无霜期较短的现状,开展高寒气候区苜蓿一年三刈、燕麦草两种两收等技术的研究与示范,不仅使饲草种植增产提质增效,还为牲畜养殖提供了更多饲料,降低了养殖成本。


随着畜牧业对优质牧草需求的增加,传统储存方式的不足逐步凸显。呼伦贝尔农垦集团采取牧草裹包加工技术,选取苜蓿草、燕麦草等多种常见牧草品种进行试验。利用先进技术、设备与科学工艺,精准控制收割时间、切碎长度,合理添加青贮添加剂并高效裹包储存。结果显示,裹包加工后的牧草营养成分损失率低、发酵品质优、储存时间长达2—3年。目前,该技术已在垦区部分农牧场推广应用,取得了显著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培育优质品种

增强畜牧业核心竞争力

在呼伦贝尔农垦哈达图农牧场公司呼伦贝尔羊扩繁场,红头羊成为草原上一道独特的风景线。饲养员孟兆路一边给羊群添加饲料,一边对红头羊的优良特性赞不绝口,“羊场饲养的红头羊繁殖率高、增重快,能很好地适应严寒气候,而且肉质鲜嫩,很受市场青睐。”这得益于呼伦贝尔农垦集团科学严谨的选种策略,严格红头羊标准、多阶段筛选优秀种羊,组建核心种群,品种改良、提纯复壮,筛选出优质核心种群,与中国科学院携手合作,成功培育出红头羊新品种群,现已组建起1700余只红头羊新品种群核心群,并发布红头羊企业标准。


呼伦贝尔羊种羊场饲养的红头短尾羊。


种业是畜牧业发展的芯片,也是现代畜牧业竞争力的核心要素。呼伦贝尔农垦集团在良种选育方面下足功夫,多维度推动品种优化升级。


在肉羊养殖上,呼伦贝尔农垦集团积极推广肉羊“两年三胎”繁殖技术,呼伦贝尔羊的繁殖模式由传统的“一年一胎”转变为“两年三胎”,使母羊繁殖率提高38%,每只能繁母羊增加收入170元。同时,集团在农区鼓励养殖户将养殖品种从小尾寒羊杂交后代向“杜泊X寒呼”“澳洲白X寒呼”“萨福克X寒呼”等产肉性能高的杂交品种转型,在充分利用经济杂交优势的基础上,基本保留了原来寒呼羊的高繁殖性能,显著提高了羔羊的生长性能。引入肉用型品种后,在同月龄、同等饲养条件下,羔羊出栏重增加7千克以上,增加养殖收入70元/只。


邀请专家实地培训兽医技术人员。


品种对养殖效益的影响占比达40%,是决定养殖效益高低的基础。当前,呼伦贝尔农垦集团肉牛品种正逐步从“西门塔尔牛X黄牛”杂交牛向纯种三河牛转变,以提高良种化水平。并根据市场需求,培育出偏乳系、偏肉系三河牛品种,在农垦系统内部推广人工授精繁殖技术,积极为偏远牧区培育后备本交公牛,有力促进了肉牛良种率的提升,推动地区肉牛产业向高质量发展迈进。



提升养殖技术

粗放管理走向精细高效

呼伦贝尔地区畜牧业以草食畜牧业为主,传统家庭养殖为主体的半放牧半舍饲养殖模式和养殖户相对陈旧的思想观念,限制了畜牧业的发展。为打破这一瓶颈,呼伦贝尔农垦集团积极探索,通过一系列措施和创新技术,推动养殖模式从粗放、低水平向标准化、高质量转变,全方位提升本地畜牧业养殖效益。


裹包后的青贮饲草排列整齐。

呼伦贝尔农垦集团深知技术服务在畜牧业转型升级中的重要性。为此,组建了一支技术服务队伍,专注于技术的学习和推广。这支队伍由专业的畜牧兽医人员组成,他们深入基层,从品种选择、繁殖技术、日粮供给、饲养管理及疫病防控等多方面,为养殖户提供全方位的技术指导。2024年,呼伦贝尔农垦集团将“青贮饲料利用技术”“天然草原修复技术”“粪污资源化利用”以及“肉羊两年三胎繁殖技术”四项实用技术列为主推技术,在垦区范围内广泛推广,实施半年、年末指导、总结、考核,目前,这些技术已经取得了显著的推广效果,不仅提高了养殖户的养殖技能,还显著提升了养殖效益。


将含水量较高的粪污材料晾晒,制作生物质燃料块。


呼伦贝尔岭西地区肉羊养殖品种以呼伦贝尔羊为主,受饲养管理方式粗放影响,大部分是4月份产羔、9月份羔羊出栏,饲养期短,羔羊增重没有得到最充分发挥。呼伦贝尔农垦集团采取“早产羔+晚出栏”的养殖模式,通过调整母羊产羔月份和延长商品羔羊的饲养期,增加商品羊出栏活重。此外,集团还积极推广全混合日粮饲喂技术,以替代传统的粗放养殖方式。集团通过采集本地区粗饲料资源进行化验分析,为肉羊提供了多元化“干草+秸秆/青贮+精量”日粮,并设计出高成本、中成本、低成本三套日粮配方,以满足不同养殖户的需求。



呼伦贝尔农垦集团在畜牧业转型升级过程中持续创新与实践,正逐步构建起绿色、高效、可持续的草原牧业发展新格局。这一转型不仅为集团自身发展注入新活力,也为呼伦贝尔地区畜牧业发展提供了宝贵的借鉴经验与成功范例。未来,呼伦贝尔农垦集团将继续砥砺前行,在草原牧业的绿色发展之路上书写更加辉煌的篇章。

 


呼伦贝尔市融媒体中心记者:庄嘉慧

通讯员:王敏

图片来源于呼伦贝尔农垦集团

美编:刘金旭

主编:何凯

监审:韩永刚 郭悦

监制:康健 陈静文

总监制:张晓琦

声明:转载请注明来源于《呼伦贝尔新闻》微信公众号

呼伦贝尔新闻
以“服务中心、沟通百姓、打造品牌、推介呼伦贝尔”为宗旨,更好地为我市发展服务。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