盘点2024年影响呼伦贝尔市大事件

时事   2025-01-01 09:33   内蒙古  


盘点2024年

影响呼伦贝尔市大事件


编者按

2024年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5周年,也是实现“十四五”规划目标任务的关键之年。这一年,在呼伦贝尔市委、市政府的坚强领导下,全市上下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积极贯彻落实党中央决策部署和自治区党委工作要求,全面贯彻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这条主线,办好两件大事,实施“六个工程”,踏着稳中求进的步伐,奋力开拓,全市经济社会实现稳步健康发展。


成绩属于“昨天”,梦想属于“明天”,只有真抓实干和奋进拼搏才是“今天”的主旋律。在这岁序更迭,新程再启之际,再度翻开2024年的日历,我们带着对这一年成绩的回望和新时代、新发展的期许,盘点2024年影响呼伦贝尔市大事件,共同见证呼伦贝尔高质量发展的铿锵步履。



01




这一年,呼伦贝尔市全面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以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全面深化改革的一系列新思想、新观点、新论断为指引,坚决贯彻落实党中央关于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的决策部署和自治区党委工作要求,聚焦全面贯彻一条主线、加快落实“五大任务”、提速推进“六个工程”,一体推进“改错、改机制、改布局、改作风”,以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引领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奋力开创现代化呼伦贝尔建设新局面。


召开市委五届八次全会,出台《中共呼伦贝尔市委员会关于深入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的实施意见》,全面部署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工作,在探索建立生态领域“一张图”“一张网”的监管模式、推进林草湿碳汇发展、推进传统能源转型升级和新能源建设等方面推出247条具有呼伦贝尔特色的改革举措。


坚持守正创新,不断完善改革任务的形成机制。因地制宜、精准谋划并推进“贯彻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主线,着力创建北疆文化建设特色品牌”“系统解决草原过牧问题,加快推动传统畜牧业转型升级”“推动产业转型升级,着力构建现代化产业体系“提升社会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水平”“大力发展民生事业,健全保障和改善民生制度体系”5项重点改革课题及39个子课题,不断增强改革工作的科学性、预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为“十五五”时期发展奠定良好基础。



02




呼伦贝尔市以组织群众、宣传群众、服务群众、凝聚群众为出发点和落脚点,通过主题宣讲、宣传引导、办好民生实事等措施,推动“感党恩、听党话、跟党走”群众教育实践活动走深走实、见行见效。



这一年,呼伦贝尔市进一步完善党支部“书记讲给书记听”“书记讲给群众听”“党员讲给群众听”制度,通过专题讲座、党课宣讲等线上线下形式,开展“六句话的事实和道理”等宣讲1.2万余场,举办“到人民中间去”等演出600余场


这一年,呼伦贝尔市将群众教育实践活动贯穿到为民服务全过程,针对企业需求、群众诉求和社会关切,建立完善“感知需求——快速受理——服务反馈——满意评价”等机制,通过在职党员“双报到、双服务、双报告”“立足岗位作贡献”等载体,集中力量办好教育、医疗、托育、住房、养老、冬季取暖等重点领域民生实事。截至目前,累计受理解决群众诉求9.7万余件



03




呼伦贝尔市坚定拥护“两个确立”、坚决做到“两个维护”,紧紧围绕“在全方位建设模范自治区中当标兵、作模范、走在前”的主定位,坚持党的领导,建立宣传教育常态化机制,健全党的民族理论政策和法律法规宣传教育体系,巩固各民族团结奋斗的共同思想政治基础。促进交往交流交融,推动各民族全方位嵌入,实施“三项计划”,构建互嵌式社会结构和社区环境,强化城市民族工作创建“新阵地”。深入实施“两个打造”工程,加强中华文化符号和中华民族形象传播推广使用,推进非遗文化融合,推广普及国家通用语言文字和推行使用国家统编教材。


这一年,通过一系列政策措施的制定与实施,逐步完善了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长效机制,各部门、各行业对主线工作的重视程度和执行力度显著提升,各民族互嵌式发展取得显著成效,打造了试点社区,促进了文化、经济、社会、心理等多方面的“互嵌”。不断提升民族事务治理能力和水平,营造关心支持民族工作的良好氛围,两次被国家民委命名为“全国民族团结进步创建示范区”。



04




呼伦贝尔市将落实“五大任务”摆在首要位置,分阶段优化、推进市本级“五大任务”实施方案,用好调度通报、督办领办等机制,落实落细相关领域发展举措,在保障国家生态安全、粮食安全、能源安全、产业安全、边疆安全上勇担使命。



筑牢我国北方重要生态安全屏障方面,全面落实自治区党委“三个立起来”“两个统筹”要求,持续深化生态安全屏障“一张网”“一张图”建设,按时完成11项呼伦湖年度保护治理项目,呼伦湖流域水资源、水环境、水生态全面提升。空气质量优良天数保持全区第一,地表水国考断面优良比例80%、同比提升3.8%,全市森林面积、蓄积量稳居全区首位。

筑牢祖国北疆安全稳定屏障方面,全面系统排查整治安全生产隐患,信访事项及时受理率和按期办结率达100%,持续巩固深化“党政军警民”合力强边固防机制,刑事案件立案数、电诈案件等数目显著下降。

建设国家重要农畜产品生产基地方面,粮食、大豆、油菜播种面积保持全区第一,粮食产量持续稳定增长。新建一批高标准农田,人工饲草地种植年度任务全部完成。主要农畜产品加工转化率稳定在74%以上。

建设国家重要能源和战略资源基地方面,超额完成国家电煤中长期合同4300万吨供应任务,蒙东伊穆直流外送岭东二期100万千瓦风电等新能源项目加快建设。

建设我国向北开放重要桥头堡方面,全区首家铁路口岸边民互市贸易区在满洲里市封关运营,对蒙古国口岸8座以下小型车辆全面恢复通关,农业机械首次实现出口,全区首个企业“走出去”综合服务平台搭建完成。



05




呼伦贝尔市把提速推进“六个工程”作为加快落实“五大任务”的重要抓手,攻坚克难、狠抓实干,推动重点任务落地见效。



政策落地工程成效显著,争取国债项目到位资金及专项债券审核通过率均居全区首位。本年度沙化土地林草植被建设任务按期完成,“三北”等重点工程建设推进有力,牲畜超载问题基本遏制,积极延伸防沙治沙产业链,走治沙与致富融合的新路子。全年实施温暖工程项目41个,全力支持供热设施升级改造、工程楼栋管网改造、“源、网、站、端”提升改造等,全市总供热能力达11576.3万平方米,实际供热面积超过9934.26万平方米诚信建设工程树立良好形象,“有呼必应”品牌不断深化,推出“海诚e办”“诺必行”“诚政务·心服务”“满E办”等工作品牌,13个“高效办成一件事”服务套餐全面落地。我市15563家企业荣获自治区“诚信典型企业”荣誉称号,呼伦贝尔海乳乳业有限责任公司和呼伦贝尔东北阜丰生物科技有限公司荣获自治区“诚信标杆企业”,“信用+融资贷款”应用场景进一步拓展,把信用“变现”、让信用“有用”。全市各政法系统协同发力,多管齐下,守好诚信的“最后一道防线”。

科技“突围”工程带动作用明显,凝炼形成4个点位专项,配套实施8个攻坚行动,基层科普能力和全民科学素质不断提高。二手车出口实现首单突破,资源落地加工稳步推进。



06




呼伦贝尔市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文化思想,全面贯彻落实自治区党委部署要求,扎实推进“北疆文化”建设工作,全力打造呼伦贝尔文化新高地,以富有竞争力的文化软实力助推全市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



这一年,呼伦贝尔市深化“北疆文化”研究,精心实施“北疆文化”品牌全媒体传播工程,一批批精品力作荣获多项国家和自治区奖项。以推动文旅融合发展为目标,努力营造艺术名家汇聚之城、文化惠民示范之城、民族特色彰显之城,“油画之城”建设稳步推进,倾力打造文化新高地,精心培育文化新标识。

这一年,呼伦贝尔市持续增强文化服务供给,通过完善场馆建设、丰富文化活动、推进数字化服务和技术创新等措施,让其发挥出“惠民”“乐民”最大效益;依托国有文艺院团和社会文化团体,广泛开展“四季村晚”“村歌嘹亮”等文化活动,积极培育农牧民文艺汇演等群众性文化品牌,市民参与度和文化体验感不断提高。

这一年,呼伦贝尔市着力以文传声,构建国内国际立体化传播矩阵,持续加强国际文化交流,持续深化边境外宣、口岸外宣、经贸外宣、生态外宣、旅游外宣、文体外宣“六大”品牌建设,积极推动优秀文化作品对外传播,为讲好祖国北疆故事、打造“北疆文化”品牌贡献力量。



07




呼伦贝尔市深入贯彻党中央决策部署和自治区党委工作要求,以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为抓手,探索全市林业事业高质量发展有效路径。各地区、各相关部门、市属林业六局和重点企业以“一家人、一条心、一股劲”的精神干劲推动各项工作落实,开创了地林企携手共赢新局面。


这一年,呼伦贝尔市党政考察团赴兴安盟考察学习,深化阿柴景区建设和林业经济资源保护利用开发等方面合作。与兴安盟、大兴安岭地区和内蒙古森工集团、大兴安岭地区林业集团共同组建成立了大兴安岭旅游联盟,并联合举办了“歌游内蒙古  欢乐冰雪季”文旅招商推介会。同内蒙古森工集团举行深化战略合作会商,在生态保护、产业发展、民生保障等领域达成共识,并签署深化战略合作备忘录,共同促进区域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两地三方在良好互动基础上,建立健全了常态化协作落实机制,在旅游产业共兴、基础设施共联、生态环境共护、开放合作共赢、协作机制共建等方面达成合作共识,形成一系列标志性、突破性合作成果,合力打造区域合作新样板。



08




呼伦贝尔市依托得天独厚的地域优势和资源禀赋,加快打造新业态、新产品、新项目、新线路,新增9个国字号和6个自治区品牌,“呼伦贝尔大草原”特色文旅金字招牌越擦越亮。



这一年,呼伦贝尔大草原·莫尔格勒河景区晋升国家5A级旅游景区,大兴安岭自驾车旅居车营地晋升4C级,根河冬季“村晚”上榜“四季村晚”示范展示点,运通旅行社获中国首家联合国旅游组织绿色地球认证,阿荣旗春游线路入选文化和旅游部全国乡村旅游精品线路,呼伦贝尔历史博物馆获评国家一级馆,呼伦贝尔连续第八次荣膺冰雪旅游十佳城市,冰雪那达慕、中俄蒙国际冰雪节荣获冰雪旅游十佳节庆。

这年暑期,呼伦贝尔游客人数、游客花费均位列全区第二,在2023年同期高基数的基础上继续实现快速增长,人均花费位列全区第一。冬季旅游方面,着力打造“歌游内蒙古·呼伦贝尔大雪原音乐季”“呼伦贝尔大草原·冬季英雄会”和“冰雪那达慕”3项核心IP,推出45项重点文旅活动和16项创新旅游产品。多部门联合推出《呼伦贝尔“宠客”十项举措》,全力保障游客在呼伦贝尔全行程“放心游”。



09




2024年,呼伦贝尔市40件民生实事全部办结,教育、医疗、养老、住建等民生关键领域成果丰硕,市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与安全感稳步提升。


“温暖工程”成效显著,年度建设任务已全部完工,共计完成新建热源3座,改造热源1座,改造一次网45.1公里、二次网868.3公里,新建和改造换热站282座,楼栋立管299.9公里,户内系统改造6742户,共惠及774个小区、12.28万户居民。


养老服务持续优化,全市特殊困难老年人家庭适老化改造任务完成1159户,新增150个老年助餐点,新建17个养老服务中心、30个养老服务站、提升40所农村互助幸福院功能,多项养老补贴和保障惠及众多老人,公办养老机构医养结合率及街道社区养老服务设施覆盖率均达100%,养老环境不断改善。


就业工作扎实推进,1至11月,全市(不含满洲里)就业服务部门共组织开展各类线上线下招聘会156场,参会企业3652家,提供岗位34737个,进场人数199805人。全市(不含满洲里)就业服务部门共开展就业技能培训6482人次。为民众稳定就业筑牢坚实基础,助力家庭经济发展。


医疗保障水平显著提升,组建紧密型县域医共体16个20家公立医院实现京蒙对口远程医疗服务,二级以上医疗机构“互联网医院”达20家,二级以上公立医院全部实现预约诊疗。全市城乡居民医保三级医院住院政策范围内报销比例由60%提高至65%,进一步减轻参保居民就医负担。三明采购联盟呼伦贝尔专区正式上线,首批跟进采购预计可节约资金4400余万元。


教育优质均衡发展,新建改扩建3所公办幼儿园,幼儿园入园率和普惠性幼儿园覆盖率提高。义务教育巩固率提升,失学辍学人数清零。普通高中和职业教育质量不断提升,创建18所冰雪运动特色学校,在全区率先成立冰雪职业教育市域产教联合体。



10




呼伦贝尔市通过举办高水平赛事,大力普及全民健身,不断提升竞技水平,并以体旅融合为抓手,培育和发展体育产业,全市体育事业呈现高质量发展势头。



这一年,各类高水平赛事先后举办。2月17日,冬运会历史上规模最大、项目最多、标准最高的第十四届全国冬季运动会盛大开幕,呼伦贝尔市科学有序做好各项服务保障和组织实施工作,实现了“办赛精彩、参赛争彩、服务出彩、群众喝彩、发展添彩”的目标,为全国人民奉献了一场简约、安全、精彩的冰雪盛会。春节期间,内蒙古自治区接待游客近3140万人次,实现旅游收入221亿元,分别为2023年同期的5.76倍和7.63倍,呼伦贝尔市接待游客数量也同比增长501%,冰雪运动已从“冷经济”变成了“热产业”。

2024年9月8日至17日,男子曲棍球亚洲冠军杯赛在莫力达瓦达斡尔族自治旗民族园曲棍球夏训基地举办,中国、印度、日本、韩国、马来西亚、巴基斯坦6支亚洲曲棍球强队奉献了一场场精彩难忘的竞技比赛,中国队获得亚军,创造了中国男曲在亚洲冠军杯历史上的最好成绩。

第十一届全国大众冰雪季在呼伦贝尔市启动,这是该项目首次在地级市举办,赛事共有90多项大众冰雪运动,此外全国越野滑雪群众挑战赛、中俄蒙国际冬泳邀请赛、全国速度滑冰马拉松邀请赛和中国汽车场地(冰雪)越野锦标赛也在呼伦贝尔市相继举行,预计将有50万人次参与其中,必将带动冰雪运动、冰雪文化、冰雪产业及冰雪经济发展。



11




呼伦贝尔市坚持以市场主体需求为导向、以企业发展为目标,持续推进各项改革举措,营商环境优化工作稳步推进,呈现出整体向优向好的良好态势。


这一年,呼伦贝尔市深入贯彻落实《内蒙古自治区持续优化营商环境行动方案》,制定印发《呼伦贝尔市深化推动“有呼必应”品牌机制持续优化营商环境行动方案(2024—2025年)》《呼伦贝尔市打造“五关”落实营商环境“十不”工作方案》,通过数字赋能、服务型执法和设立营商环境监测点等措施,深入实施“一件事一次办”、首问负责、限时办结、多方共通服务以及“推拖”负面清单等制度,常态化“双公示”和“5类行政管理信息”归集报送,拓展“信用+”应用场景,推行“无接触”“触发式”“一码统管”“信用分级”“信用画像”等监管手段,大力塑造新型亲清政商关系,有效激发经营主体活力,增强高质量发展动力。

开展优化营商环境指标和政企交流活动,召开旗市区优化营商环境牵头部门视频培训会议,强化政企沟通交流;全面实行权责清单管理制度并动态调整,推进阳光政务,将“双公示”拓展至“十公示”,推动政务服务“5+8+3+N”个“高效办成一件事”,切实提升经营主体满意度,将“能办可办”提升为“好办易办”,让经营主体和广大群众感受到实实在在的发展成效。



12




呼伦贝尔市牢牢把握“为人民创建”的根本遵循,坚持全域、常态、长效原则,全力推动精神文明创建取得新进展、新成效、新突破。城市风貌、文明程度、市民文明素养得到显著提升,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和幸福感不断增强,文明美丽新画卷在呼伦贝尔大地绽放光彩。



强化领导,高位统筹。市委、市政府将文明创建列为“书记工程”,构建市级指挥调度体系与四级包联长效机制,确保工作有序推进。通过培训、指标分解及派单跟进,强化日常调度,实现创建工作常态化。

协同推进,共筑文明。开展公民道德建设“十大行动”,选树宣传先进典型,85人获自治区级以上荣誉。深化拓展新时代文明实践工作,打造“小手拉大手”“益心向海”等服务品牌,开展活动2.2万场。以文明城市创建带动“六大创建”协同发展,满洲里市获评全国文明城市荣誉称号,其余13个旗市区均获评自治区文明城市,成功实现全域创建,同时获评新一届自治区文明村镇、单位、家庭等86个,彰显出全市整体文明创建水平的提升。精准优化,提升品质。高标准落实《改进创新精神文明创建工作方案》,以人民满意为落脚点,加强民生工程建设,打通断头路,新改扩建城市主次干道,推进老旧小区改造升级,盘活闲置空地,打造口袋公园,建设长廊及公共文化设施。落实基层减负,健全工作机制,引导8700名干部群众投身创建一线。全民发动,紧扣群众需求招募25828名志愿者,开展552场巡回宣讲,增强群众参与感与幸福感,实现群众自我教育提升。



13




呼伦贝尔市深入践行新时代“枫桥经验”,以人民为中心,维护社会稳定,积极推动基层社会治理工作,使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不断提升。



这一年,呼伦贝尔市秉持人民至上理念,推进基层治理创新,完善社会治安综合治理体系,构建五级指挥调度平台,各级综治中心覆盖全市,“三源治理”成效显著,法院诉前调解成功率、初信初访事项和非警务警情化解率持续上升。依法严厉打击非法集资、电信诈骗、“黄赌毒”等违法犯罪行为,做实“民转刑”“刑转命”案件防控工作,形成全社会抓命案防控的态势,持续打击整治养老诈骗。深化司法改革,全面推进刑事案件网上办理单轨制,强化政法单位协同办案、监督贯通。采用“线上+云法庭”办案模式,实现数据共享、联通融合,丰富“枫桥经验”内涵。


这一年,呼伦贝尔市畅通群众诉求表达渠道,打造“呼必行”微信小程序,实现纠纷解决便捷化。大力推进大数据运用、互联网+等数字化建设,构建了覆盖市、县、乡、村、网格五级指挥调度平台,建立市级综治中心1个、县级14个,乡级140个,入驻部门人员和社会力量达20000余人,各类矛盾纠纷办结率达95.97%以专业化水平提升实战能力,通过“扎兰屯骑警”“海东青骑警”等,彰显警务效能。着力推动信访法治化建设,常态化开展执法司法信息公示公开,组建专门工作小组,排查矛盾纠纷,落实化解责任。






呼伦贝尔市融媒体中心记者:

王秋月 姜悦 付饶 彩虹 李欣 李辰 刘乃心 孙宇/整理

美编:吕汶珊

主编:何凯

监审:韩永刚 郭悦

监制:康健 陈静文

总监制:张晓琦

声明:转载请注明来源于《呼伦贝尔新闻》微信公众号

呼伦贝尔新闻
以“服务中心、沟通百姓、打造品牌、推介呼伦贝尔”为宗旨,更好地为我市发展服务。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