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风淳,乡村兴。近年来,兴庆区把深化移风易俗、树立文明新风作为农村精神文明建设的主要抓手,持续深化文明素养提升七大行动,扎实推进“百乡千村万户”行动,通过倡树文明婚俗、加强榜样引领、开展文艺巡演等方式,充分发挥农村精神文明建设在乡村振兴工作中滋润人心、德化人心、凝聚人心的作用,汇聚美丽乡村建设“正能量”。
在通贵乡通南村,杨洁与马帅这对新婚夫妇,用一场低彩礼的婚礼,为农村移风易俗、倡树文明新风树立了典范。
今年年初,杨洁与马帅经媒人介绍相识相爱,两人都来自普通农民家庭,在相互理解和尊重的基础上,决定携手步入婚姻的殿堂。深知高额彩礼可能会给双方家庭带来经济压力,甚至可能在婚后引发一系列矛盾,当他们与双方父母沟通彩礼问题时,双方父母很快就同意了他们提出的低彩礼想法,两个家庭一致同意只收4万元彩礼,将节省下来的积蓄用于婚后的生活建设。
“相信只要双方相互扶持、共同努力,日子一定会越过越好,越来越红火!”杨洁和马帅用自己的行动向周围人证明,低彩礼同样可以拥有幸福美满的婚姻,缘分让他们相识相知,低彩礼又为他们卸下相爱相守的“甜蜜负担”,让他们在追求幸福婚姻的道路上轻装上阵、携手并肩,这种观念也在逐渐影响着村里其他年轻人。
为引导适婚青年树立正确婚恋观,2024年以来,兴庆区开展“抵制高额彩礼 拒绝人情攀比”主题宣讲活动16场,开展农村高额彩礼专项治理文化浸润行动文艺巡演38场,同时常态化开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六进”活动860余场,“强国复兴有我”群众性主题宣传教育活动410余场,全面弘扬婚丧嫁娶新风尚。
在掌政镇五渡桥村,道德“红黄蓝榜”评选先进典型,在移风易俗工作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红榜扬善举、黄榜斥陋习、蓝榜改恶习,五渡桥村通过严格且透明的评选标准,挖掘培育群众身边的先进典型、道德模范,每季度评选表现突出的个人与家庭登上光荣的红榜,发挥示范引领作用,引导群众成为移风易俗的参与者和受益者,有效推进移风易俗文明乡风建设。
“每天一起床,我们老两口都会把屋子收拾一下,再打理打理院子里的菜。”五渡桥村四队欧桂兰家被村里评为“美丽庭院”,因此登上红榜成为村里学习的榜样。“过去大家的环境卫生意识不强,谁都不愿出把力,现在村里有‘红黄蓝榜’评选,大家的积极性也比较高,村庄环境发生了很大变化。”欧桂兰说道。
如今在五渡桥村,通过评比检查、树立典型、表扬奖励等方式,营造了队队有模范、人人学典型、事事争先进的乡风文明浓厚氛围,高额彩礼及大操大办现象大幅减少,村民积极参与人居环境整治,村庄卫生有了明显改善。
2024年以来,兴庆区坚持选树典型厚植德治根基,持续擦亮“德耀兴庆”品牌,深化道德模范、身边好人选树工作,评选“身边好人”“好婆婆”“好媳妇”、移风易俗示范户等先进典型438人。成立兴庆区“道德模范宣讲团”,广泛开展“听好人故事、向榜样学习、争当模范人物”活动,举办先进典型宣讲会、事迹发布会、专题展览等学习宣传活动260余场。
2024年12月5日,“弘扬孝老爱亲 共筑文明新风”2024年兴庆区“移风易俗宣传月”文艺巡演活动在兴庆区掌政里典农市集举行,通过群众喜闻乐见的文艺节目,引导广大村民更新婚嫁观念,自觉摒弃高额彩礼、厚葬薄养、大操大办等陈规陋习,促使移风易俗真正入耳、入脑、入心。
“我认为这种将移风易俗相关内容融入节目中的形式既幽默,又有教育意义,我们老百姓都听得懂、愿意听。”村民唐玉玲深受启发,表示自己以后会自觉抵制高额彩礼,在红白喜事办理上不攀比、不讲排场。
“兴庆区将在各乡镇继续组织开展‘弘扬孝老爱亲 共筑文明新风’移风易俗文艺展演宣传活动,充分发挥民间文艺社团、文化示范户、农村文化能人、基层文艺骨干、文化志愿者的作用,通过结合本地文化特色和群众喜闻乐见的艺术形式,进一步有效引导群众自觉抵制陈规陋习,倡导文明新风尚。”兴庆区文明办专职副主任李新斌说。
近年来,兴庆区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着力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辖区内广泛开展形式多样的反对高额彩礼、大操大办,弘扬厚养薄葬、孝老爱亲的移风易俗政策宣讲、舆论引导、文艺巡演、法律普及等宣传教育活动,积极引导群众抵制高额彩礼、人情攀比、铺张浪费、封建迷信、殡葬乱象等不良习气和陈规陋习,推动移风易俗观念深入人心。
扫描二维码关注我们吧
点个赞再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