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常觉得自己真的被时代淘汰了。
从上周末开始,热搜上这些个话题爆了好几天,我愣是没搞清楚谁是谁。
一发微博,发现很多人和我一样,感慨自己老了,吃娱乐圈的瓜都不认识人了。
于是花时间梳理了始末,复盘这位坐拥138条热搜和263亿讨论量的朋友,到底干了啥。
先说热搜主人公,李明德。
简而言之,一个没啥水花的演员。
在此之前,他最有热度的角色应该是在张若昀主演的《鸣龙少年》里,演一个精神不太健康的学霸(右一),和主角之一炒过CP。
1月4日,恰逢腾讯视频在澳门搞星光大赏,不光当下最火的流量、CP齐聚一堂,就连久不合体的火箭少女都被拉出来卖情怀了。
正当大家卯足了劲争上热搜时,李明德横插一脚,靠在微博发疯开辟了新战场。
一周前,他参演的电视剧《三人行》官宣开机。结果没几天,他被换掉了。
无法接受这样的现实,他在微博上四处撒野,发泄自己的愤怒与不满。
先是跑去剧组祝他生日快乐的微博下面,直抒胸臆:“我不需要资本家的祝福。”
怒气冲冲地回怼:
“我把你装兜里,你把我踹沟里。”
还炮轰男一号马天宇连剧本都没读完,在全组围读时缺席,现场走戏时迟到,台词说得驴唇不对马嘴,根本对不起演员两个字。
他说自己在零下十七度的长春,穿单衣等对方来对戏,结果根本没得到尊重。
并把自己被换,归结为对方的暗箱操作,是别有用心的利益之举。
后来还把矛头指向了其它工作人员,说他们根本不懂戏,只看中了马天宇的流量。
完全不在乎对方尊不尊重艺术。
那天,他连发十几条微博,每一条都情绪激烈,释放出来的除了愤怒还是愤怒。
“终究还是露出了獠牙。”
“人真的好坏。”
“君子坦荡荡,小人常戚戚。”
字里行间展露出一个意思,“我被资本欺负了,但我不能沉默,我会勇敢反抗。”
此时此刻,他立起了悲壮的人设,试图以一己之力,对抗资本,揭开娱乐圈的重重黑幕。
“他要去做更伟大的事情了,可能有流血牺牲,但是他不怕,因为他已经一无所有了。”
面对网友们的各色喊话,他也完全没有闭嘴的打算,反而一一回应过去。
“不要威胁我”,
“我不会闭嘴”,
“我只是想要一个公正”。
说了这么多,其实李明德根本没拿出正儿八经的证据来,一切都靠口说。
但神通广大的网友们,很快自己说服了自己。
他们找到剧组以前的某些信息,说这剧以前好像确实没马天宇啥事啊。
又被扒出开机前围读时,其他演员都在吉林,只是马天宇还在北京。
于是,大家很快总结出一个小演员被大明星和剧组不公平对待的故事。
这个版本的故事里,李明德是原定的男一。但进组后,马天宇空降,导致他只能屈居男二。
很快,他发现马天宇延迟进组、没读剧本、给自己加戏、被工作人员特殊对待。
新仇旧恨加起来,他十分不服,于是大闹剧组,最后被赶走,只好来微博维权。
这样的故事,确实容易让人共鸣。
上过班的人,多少经历过类似的不公平对待,明明自己做生做死,反被关系户抢功劳。
——“难道没权没势没背景的人,就活该被欺负吗?”
很多人抱着这样的想法吻了上来,认为支持李明德,就是在为普通打工人发声,支持他就是在支持工薪阶层,是在支持我们自己。
李明德也顺应了这种想象。
让那些深受资本压迫的千千万万工薪阶层没觉得自己可以和他共战线,共进退。
微博里,他正义凛然地表态,如果前途是进组被欺压,被不公平对待,那不如不要。
反正“我还年轻,我可以靠自己的双手劳动挣钱,我可以送外卖,我有口吃的就行。”
还在机场放狠话:“你们再搞我,我把你们见不得人的勾当都说出来。”
“你们贪了多少黑钱心里有数吗?”
“你们剥削了多少员工心里有数吗?”
并哭惨说现在很缺钱。因为进组时,卡里只有2800,却用2700元买咖啡请全剧组。
他也没放过马天宇,直接掀桌问:
“你有读完一遍剧本吗?”
“咱们现在回长春拍一场,让大家看看到底是谁配不上演员这两个词,你敢吗?”
尤其对马天宇脱离群体感到愤怒:“你作为一个贫苦出身的人,混起来之后,欺负一个同样的人?你忘了你怎么起来的吗?”
还暗示马天宇和导演是一对。
事已至此,他完全把个人和剧组之间的矛盾,上升到了底层群体和上层群体之间的矛盾,于是自然而然,收获了大量拥护者。
一时间,他成了打工人的代表。
那么,这就是真相吗?
我们再看看另一边的解释。
面对李明德的指控,剧组没有沉默。
总结他们的回应,就两件事。
一是,李明德提到其他演员的言论都不成立,相当于间接为马天宇辟了个谣。
二是,李明德未按照约定时间参与本剧定妆及围读会,多次无故离场、失联造成拍摄延误、暴力损坏酒店财物,严重耽误拍摄进度。
剧组实在是没办法了,才和他解约。
口说无凭,他们放出了一些证据。
比如李明德破坏酒财物后的定损单。
又比如对方无故罢拍后的沟通记录。
剧组只差直说心里苦了,明明是你扰乱剧场规则,怎么现在还贼喊做贼起来?
紧接着,当事人之一的马天宇,也通过工作室发布了声明,主要是强调他有严格遵守剧组工作时间,不存在迟到和特殊对待等问题。
特意提到,拍摄某几场戏时,有其他演员两次无故离开现场,明显在说李明德。
不过呢,知名内娱活人马天宇,不是会忍气吞声的性格,发了条阴阳怪异的微博,说“希望大家多多关注抑郁患者以及狂躁者患者。”
就差直接点名骂李明德有病了。
但这话说得太不妥了,平等地冒犯了很多无辜人士,所以他很快又删除了。
随后以更正经的姿态做了回应,没有否认缺席围读会的事,但表示进组时间有沟通过。
“迟到、耍大牌、不看剧本从来没有过。”
后来眼见事情越发不可收拾,剧组导演也终于站出来,洋洋洒洒写了一篇小作文。
上下滑动查看完整内容
这篇小作文写得蛮聪明的。
一上来先肯定了李明德,夸他真性情、懂戏、一腔热血,出发点没有问题。
但又话锋一转提到他有精神疾病。言下之意就是他状态有问题,说的话不可信。
然后又提到李明德迟到、砸酒店、不尊重工作人员等情况,并大力夸奖了马天宇配合剧组的行为,否认了他和马天宇的不良关系,强调剧组没有亏待任何工作人员。
双方各执一词,各不相让。
李明德的支持者,对剧组解释并不信任,他们认为其中可推敲的矛盾点太多了。
比如,在那张物件损坏列表中,连壁纸起皮这种细节都被标注出来了,看起来很像是自然破损,而非他们口中的“被砸坏”。
又比如,聊天记录似乎存在P图痕迹。
而且聊天记录提到,李明德说“谁让他来这么早”,似乎反过来证明,他确实提前被叫到了片场,只能在东北的冬天凌晨等待。
再加上马天宇本人早有前科,以前就被爆过“内涵同事”、“耍大牌”、“爱迟到”的料。
导演的小作文也都是情绪,没有证据。
于是,围观网友们一拥而上,斥责他和马天宇一伙的,说的话能有多少可信呢?
认为这些都是剧组为了甩锅给李明德而设计出来的阴谋,是资本的套路。
但是,伴随着关于李明德的爆料陆续出现,舆论的风向又开始发生变化了。
除了过去那些床照啊绯闻啊之类的爆料,其中有几件事值得重点关注。
第一。
他承认自己确实暴力损坏了酒店财物,并没有悔意,声称这是“人性小测试”。
第二。
李明德立的是打工人人设,还晒出自己余额180元的截图,让大家评理。
结果转头就被指出,他用的车、手机和衣物都价值不菲,可能他口中的穷不是真的穷。
李明德还回应了这事,“车是租的,手机是以旧换新,衣服是之前挣钱买的”,阴阳怪气网友,“你挣不到钱可以从自身找问题”。
如此傲慢,和李佳琦让消费者反思买不起眉笔是自己的问题,有什么区别呢?
第三。
合作过的女演员说李明德在剧组也会小牌大耍,很多次让全剧组等他一个。
“论工作态度而言,就你最糟糕。”
结果李明德在没有任何证据的情况下,一上来就对女演员荡妇羞辱,暗示对方被潜规则。
导致很多人去网暴这位女演员。
第四。
不止一位工作人员发声了。
指责李明德在现场特别难沟通,很多工作人员正常工作还常常被大吼“你们都在偷懒”。
经常全场准备都做好了,就等着人拍摄了,他却无故消失,导致进度停滞。
明明拿着七位数片酬,却伪装成工薪阶级,完全不顾自己到底给打工人带来了多少麻烦。
“给几乎大半个剧组的工作人员都留下了心理阴影”,大家都害怕与他合作。
自称打工人的人,给真·打工人惹了麻烦。
第五。
舆论爆发后,李明德就开始直播了,打赏的人确实不少,也有人刷嘉年华。
虽然他说直播一晚收入不到10万块,还不够自己给剧组交违约金的,但明眼人都知道,这也绝不是普通打工人的收入水平。
讽刺的是,他一边在微博立正义人设说不要打钱,只是为了公平,言之凿凿地表示“自己有太多路子可以挣钱”;一边在抖音直播收打赏,还自欺欺人不想听到“金钱的声音”。
让人不禁想问,真的只为了公平吗?
短短几天,李明德又从一腔正义的吹哨人,成了老谋深算、吃相难看的208w。
是骗得网友团团转的撒谎精。
是资本的另一种形态。
所谓发疯、直播,都成了MCN的剧本。
好几个图流量去给李明德打赏,结果反过来被消费者们避雷了,得不偿失。
最后还是抖音先行一步,封了李明德的直播间,理由是“刻意炒作矛盾博眼球”。
虽然他的支持者义愤填膺,声称这些都是资本的手笔,是迫害他的证明。
但更多人为此,拍手称好。
眼看他起高楼,眼看他楼塌了。
事到如今,越来越多人出来发声。
说什么的都有。
有人说李明德只是太年轻太理想化了;也有人觉得他职业道德不够,不适合合作。
此时此刻,再去分辨马天宇和李明德谁对谁错谁更惨,其实没多大意义。
要我说,他们都不惨。
谁能惨过那些根本没有姓名,只是在背后默默支持工作的工作人员呢?
感觉这些幕后人员是真的辛苦。
剧组里,大明星们相互博弈,波及的是他们;网络舆论你来我往,被当棋子的也是他们。
万一以后某个明星塌房了,受苦的还是他们。因为自己付诸心血的作品,很可能会就此下架,根本留不下一丁点的痕迹。
更何况。
现在看着演员导演们在这吵吵嚷嚷,开口职业素养闭口专业艺术,你以为他们多有成就,拍出过什么精品内容,输出过什么优秀作品?
仔细一看,啥也没有。
落了个白茫茫大地真干净啊。
好像这也是内娱的现状。
那种人尽皆知的明星或作品越来越少了。
以前提到娱乐圈流量,大家想到的是周杰伦啊吴亦凡啊TFBOYS啊蔡徐坤这种,是大家没看过作品没听过歌,但也听过名字的人。
而现在很多流量仿佛只在限定的小圈层里被追捧,花钱的人不少,出圈的程度不多。
现在我看热搜,总觉得认识的明星越来越少了,很多名字都是在吃瓜的时候听说的,要进一步说他们有什么作品,大家都说不出来。
反而有些网红还要更出圈一点。
其实就是因为大家的娱乐方式发生变化了。
以前的主流是看电视,看电影,现在短剧、短视频成为更受追捧的东西。
想当年。刘晓庆主演的《芙蓉镇》,电影票2毛钱一张,卖到了1.2亿票房;《还珠格格》的收视率最高时,能够达到了62.8%。
这些盛况如今都很难复刻了。
去年中国电影的总票房425.02亿元,而短剧的全年营收有504.4亿元,形成了反超。
虽然我身边朋友没几个为短剧花钱,但那只能说明我们这代人的审美和习惯不再是主流。
时代确实不一样了。
我们总是试图跟上时代发展的脚步,但总是不知不觉就发现我们确实被时代抛下。
或者这也是一种成长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