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一个硕士,还稀罕编外工作?”
百科
2025-01-10 15:51
江苏
有这样一则小红书笔记,作者说4500名大学生竞争深圳坪山文体局16个编外工作。报录比达到了282:1,什么概念,远远高过全国各省市的国考。因为异常火热,所以7月15日截止报名,到了9月中旬才公布面试名单。面试名单也大有名堂,清华的本科生,中山大学、东南大学、兰州大学的硕士都在抢辅助管理人员的岗位。但据不少知情网友爆料,这几个馆是事业单位企业化运营,所有人进去了也没编。
“我当时是行政文秘,除了写材料和行政的事,还有其他工作要做,例如有人来参观按电梯,端茶倒水,接待人参观,查看每个楼层情况等等,太忙了,都快忙得内分泌失调了。”“到手工资七八千,如果每天打车,住的远一点的话,弄不好车费都跟工资差不多了。”
在深圳,到手七八千,干得一点也不轻松,还是编外,问题来了:为啥这么多高学历人才来应聘一个事不少钱不多的工作呢?随着硕博群体的扩大,大家好像见过世面一样,并不嫌弃编外岗位。2022年,四川国土规划研究院进行了一次招聘,写的岗位信息是:“编外技术人员”“不提供事业编制”。因为按照技术人员给予年薪及其他待遇,所以最后录用人员基本都是名校硕士。2023年,山东大学学生公寓管理服务中心发布了非事业编制管理岗位,最后两个人入选,都是来自中外名校的硕士。虽说这个岗位要负责学生公寓思政教育、文秘、行政工作,但有大学生活经验的网友都知道,翻译一下就是宿管。几个月前,网友爆料,浙江某大学图书馆招劳务派遣人员,工作地点位于杭州,复试6人里挤进了2个名校硕士。很多人认为工作清闲,但注意事项里写明了要轮班,要夜班,没有寒暑假。明明白白,童叟无欺,从第一刻就告诉你,我们的工作要有很强的责任感,有不小的工作压力。我们就是编外,无非是劳务派遣、劳务外包、临时工这些差别,但都与传闻中的过渡考公、提前占位有一定差异。让编外人员时刻保持一种离编制很近的幻象,也是为了他们好。如今,大家不以为意,也不在乎用人单位像不像“小作坊”,有班上就不错了。
其实是研究生太多导致的,多到出现了本硕倒挂的现象。最近兰州大学宣布,2024年在校研究生总量首次超过本科生总量。其实早在2019年兰大研究生年度招生人数超过了本科生。清华大学本科新生3800人,研究生新生近10000人;暨南大学本科新生4917人,研究生新生7262人;中国科学技术大学的倒挂更夸张,2023年有9763名研究生与1966名本科生入学。
很多人说这些都是好大学,因为要办好研究型大学,国外也这么干的。倒也未必,很多欧美亚洲的顶级高校也没有出现本硕倒挂现象,而且好的研究型大学的定义范围也蛮宽泛的。虽然现在我们已经培养了1000万名研究生,但这数量远远不够。数据上来说,我们人口中研究生占比尚不足1%,远低于发达国家水平,美国就有6%以上。那就不存在研究生烂大街的问题,反而还得扩大人才培养规模。这种情况下,单纯去说大学生热衷考研是不全面的,更真实的情况是:一度被称考研刺客的西京学院,在2020年招收230人左右的研究生,而最近两年招生人数来到320人。反正都在扩招,都是为了教育高质量发展,我不进民办谁进呢?学校待遇和教学质量可能不错,但也要看看毕业之后的社会认可度。言言以复旦文科硕士的身份去应聘私企文案策划,对方面试时拒绝了她,理由是她本该去更好的地方。他们算友善的,而两个文旅连面试机会都不给她,明明自己是文物与博物馆专业,各项条件都很符合啊。以前,她希望薪资达到七八千;现在,帖子里写,在南京,想要一份4000的工资。评论区不同情她了,有些转头骂她在编故事,怎么可能,复旦硕士干4000元的活。言言对较低工资张开了怀抱,是因为高工资的工作被人卷到了极致。网上爆料,快手之前招聘收到超过16万份应届生简历(并非投递次数),但只招1400人;8月28日还是17万份投递,到了9月1日变成了21万份。
挤破脑袋想进去的学生们可能第一关就被卡掉了,因为对方不要本硕211以下的。
文凭贬值的焦虑,催生了人们对更高学历的追逐。提升学历,实际上是在提升就业的安全感。
“从幼儿园到考研,这一长串的升学之路就像厨房挂着的腊肉一样,多少老鼠靠这条肉过活。”
最后,如果让我们以问题的形式回顾一下上面的场景,你都不知道经历了怎么样的残酷竞争过程。比如,你是名校文科硕士,现在一份工作五六千,干不干。可你想干时,别人不一定愿意收,因为觉得小庙容不下大佛。比如,学无止境,但人的精力有限,20岁可以卷到30岁再工作,30岁能卷到40岁吗?再比如,秋招是一场漫长的人格羞辱过程,年轻气盛的你愿意挑战一下,并承受类似于“黑奴争先向奴隶主展示自己肌肉和牙齿”的过程吗?
我们知道,准备充分的人永远都有属于自己的offer,只不过这个准备过程正变得冗长和艰巨。-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