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华四十载 奋进新时代丨创新基因融入发展“血脉”

楼市   2024-10-23 18:33   山东  




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烟台开发区这四十年的奋进历程,生动诠释了这一真谛。


作为全国首批14个国家级开发区之一,诞生于改革开放大潮中的烟台开发区,从建区之初就全面融入“创新”基因,注重发挥企业的创新主体地位,持续搭建各类科创平台,引进集聚高层次人才,建立健全知识产权体系,走出了一条“以产业为基础,以创新为支撑,以科技创新引领产业创新,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深度融合”的发展之路。



而在“创新”基因的激发下,全区也始终保持着旺盛的发展活力,成功上演了荒滩起新城的时代奇迹——四十年间,地区生产总值从不足千万元到跨越2200亿元,跻身全国一流园区行列。


01

创新支撑产业攀高


企业是产业创新的基础单元,企业强则产业强。在过去四十年的发展历程中,烟台开发区坚持发挥企业创新主体地位,全力支持企业走自主创新之路,以企业创新支撑产业攀高向强。


在此方面,万华化学的例子就极具代表性。


小到防水涂料、密封剂,大到航空航天、船舶构件,都离不开一种特殊的化学材料——MDI(二苯基甲烷二异氰酸酯)。MDI制造技术十分复杂,过去只有少数国外化工巨头企业才能生产。为了打破垄断,万华化学组建精干研发团队,咬紧牙关、奋力创新,最终攻克了MDI制造的技术难题,成功填补国内空白。此后,在自主领先技术的有力支撑下,万华化学的整体发展也不断迈上新台阶。目前,万华MDI总产能位列全球第一,市场占有率连续10年居全球首位,成为名副其实的国际领军企业。


MDI的科技攻关,可谓万华化学多年创新驱动发展的一个缩影。根据该公司官网的数据显示,万华化学目前已累计申请国内外发明专利6400余件,获得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等国家科技奖励7次。2023年,万华化学研发投入40.8亿元,累计五年科研投入达到144.1亿元


除万华化学之外,泰和新材也同样属于创新驱动发展的典型案例。


1987年,泰和新材的前身“烟台氨纶厂”在烟台开发区开始兴建。1989年,该厂的氨纶一期工程顺利建成投产,随即制出了国内第一卷氨纶丝,成功打破了国外垄断。



此后,在强大创新实力的支撑下,泰和新材的业务板块实现持续扩展,带动自身不断做大做强。统计数据显示,截至2023年底,泰和新材已先后承担国家级科研项目20余项,授权专利264项,牵头和参与编写了100多项国家和行业标准,3次获得国家科技进步奖,19次获得省部级科技进步奖,拥有国家认定企业技术中心、博士后科研工作站、全国芳纶工程领域唯一的国家芳纶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等行业先进的研发平台。


类似案例,不胜枚举。烟台开发区的有效高企连续五年保持35%以上高速增长,量质稳居全市第一。在众多企业创新活力的激发下,全区的产业实力也不断提升,目前已构建形成高端化工及新材料、汽车及新能源、新一代信息技术、高端装备制造、生物医药五大主导产业,正在加快培育新型储能、特色半导体等战略性新兴产业,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突破3400亿元,为烟台跻身万亿城市作出了重要贡献。

 

02

平台赋能新质发展


平台是产业创新的主要载体,平台强则产业旺。在四十年的发展历程中,烟台开发区着力搭建起多层次科创平台,以平台建设赋能产业转型升级,不断激发创新活力。


政府主导建立大实验室平台,是烟台开发区科创平台建设过程中的一个重要举措。在此方面,烟台先进材料与绿色制造山东省实验室的落户就是亮点之一。



2021年,山东省启动建设首批6个省实验室。烟台开发区积极对上争取,成功获批建设烟台先进材料与绿色制造山东省实验室。自落户以来,该实验室紧紧围绕“实行全新体制机制,对标国际一流实验室”的工作目标,按照“边规划、边建设、边科研、边转化”的工作理念,开展“基础研究+应用基础与战略高技术研究+成果转化+产业孵化”的全链条创新工作,持续招引科研人才,大力推进与高校、企业深度合作,加强科研攻关,成效显著。


除了该实验室之外,烟台开发区还在早期留学生创业园的基础上,又规划建设了业达智谷、八角湾国际科创中心、环磁山国际科研走廊创新园圃等孵化载体,形成了“百花齐放”的平台搭建局面。


而在以政府主导建立大实验室平台的同时,烟台开发区还大力推动校企合作建平台,鼓励企业自建平台,均取得良好效果。



其中,在校企合作建平台方面,区内企业已先后与北京大学、清华大学等众多高校院所建立合作关系,共建高端研发机构,共推科技成果转化,形成了产业链、创新链、人才链、资金链“四链”融合发展的良好生态。


而在企业自建平台方面,全区省市两级“一企一技术”研发中心名单的持续扩容就是一项直观写照。


据了解,“一企一技术”研发中心的定位是企业根据发展需要设立的技术研发机构,是企业在所处行业和领域内着力突破掌握关键核心技术,抢占科技战略制高点的创新平台。而在烟台开发区的鼓励引导下,目前全区已有136家企业获得市级“一企一技术”研发中心认定,其中有60家企业还成功跻身省级“一企一技术”研发中心名单。两项指标稳居全市首位、全省前列。


03

不拘一格选拔人才


创新之道,唯在得人。人才是产业创新的第一资源,人才聚则产业兴。在坚持创新驱动发展的过程中,烟台开发区全面贯彻新时代人才强国战略,精准引才、精心育才、科学用才、用心留才,不断集聚创新资源,带动产业升级发展。


在具体的实践过程中,烟台开发区坚持“政府引导、企业主导”,出台一系列扶持政策,广泛吸纳各类人才。事实证明,这种做法是行之有效的。


以万华化学为例。经过多年的招贤纳士,该公司目前已拥有科研人员约4000余名,其中210余人拥有博士学位,2500余人拥有硕士学位。公司各类高层次技术人才约150余人,其中40余人拥有“杰出专业技术人才”“全国劳动模范”等荣誉称号,或获得“何梁何利”科学技术奖、中国青年科技奖、求是杰出青年科技成果转化奖等荣誉奖。


 


在坚持“政府引导、企业主导”引进人才策略的同时,烟台开发区还大力招引与产业高度契合的高校资源,哈尔滨工程大学烟台研究院、烟台大学八角湾校区、山东建筑大学产学研基地先后投用。这些举措进一步加快了人才在区内的集聚。目前,全区人才总量已突破22万


而为了帮助人才在区内更好地创新创业,烟台开发区在全省率先组建国际人才集团,创新推出“十全”服务举措,构建起集创业、安居、出行、服务等全要素人才支撑体系。统计数据显示,仅在2023年,全区就累计发放青年人才补贴逾1.7亿元,惠及青年人才9600余人

 

04

全链条保护创新创造


要衡量一个地区的创新活力,知识产权相应指标可谓最直观的体现。而经过四十年的创新发展,烟台开发区在知识产权方面也交出了一份亮点频频的成绩单


LIST

统计数据显示,截至目前,区内企业共荣获中国专利金奖2项、银奖2项、优秀奖22项,高价值专利拥有量年均增长率超18%,达到2215件,有效发明专利拥有量6944件,每万人有效发明专利拥有量144.03件,各项主要指标均位居全市前列,彰显出旺盛的创新活力。


值得一提的是,烟台开发区不仅知识产权数量突出,在转化运用方面也卓有成效。目前累计链接全国200余家高校科研机构,汇集可运营专利1万余件,累计推送专利供需信息2000余条,为高端装备制造、化工新材料、食品等行业促成了关键技术、革新技术转移转化170余项


此外,为加快形成知识产权“全链条”保护与发展新格局,全区还建成7000平方米知识产权服务业集聚区,投用3个重点产业运营中心、12个公共服务端口、招引横琴国际知识产权交易中心有限公司等30余家优质服务机构并上线多个网上服务平台,构建起一站式知识产权公共服务、一站式知识产权保护、一站式知识产权中介服务“1+3+12+N”全链条知识产权服务供给体系。



在上述诸多亮点工作的支撑下,烟台开发区先后获批了“国家知识产权示范园区”“国家知识产权强国建设示范园区”“山东省知识产权创造、运用、保护、管理、服务工作成效明显县(市、区)督查激励”等国家级、省级政策荣誉,是全国少有的同时叠加四个国家级、一个省级知识产权政策激励的区域,知识产权营商环境全国知名、全省一流。


当下,全区正聚焦建设国家知识产权强国示范园区,持续发挥烟台市知识产权服务业集聚区引领示范作用,进一步巩固强化化工新材料、生物医药、国际地理标志等产业运营中心建设,推动建立高价值专利培育机制,强化产业导航、专利布局和产学研合作。可以预见,在未来的新征程中,烟台开发区必将呈现出更旺盛的创新活力。


文字:隋翔宇 通讯员:冯保凯 李艳玲 文宏扬

视频:姜鹏飞 编辑:王秋寒 审核:卢家傲 

来源:黄渤海新区

八角湾新城
八角湾新城是全市五大新城之一,规划16.7平方公里,聚力打造规划设计、创新发展、人才集聚、运营管理的典范,建设烟台重要城市会客厅。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