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七世纪江南风雅巨擘,又近乎是文学史上的失踪者 | 香港中文大学中文系教授对其深度探研之作

学术   2024-10-02 08:15   广东  

人文学术社

学术传播 × 知识共享




《钱谦益的诗文、生命与身后名》

一本讲述十七世纪江南风雅巨擘钱谦益的精彩之作,围绕其诗文、人际交往、功过评说展开,为读者还原一个立体的钱谦益。



著者:严志雄

出版社: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出版时间:2024年8月

定价:98元

品牌:大学问

作 者:

严志雄(Lawrence Yim),香港中文大学硕士,美国耶鲁大学博士。现任香港中文大学中国语言及文学系教授、中国古典诗学研究中心主任;曾任台湾“中研院”文哲所研究员、台湾清华大学合聘教授。研究方向为明清诗文、文学文化、岭南文学等。专著有 The Poet-historian Qian Qianyi、《钱谦益〈病榻消寒杂咏〉论释》、《秋柳的世界——王士禛与清初诗坛侧议》、《牧斋初论集——诗文、生命、身后名》等;编有《千山诗集》、《落木菴诗集辑笺》、《瞿式耜未刊书牍》等。



内容简介

一本讲述十七世纪江南风雅巨擘钱谦益的精彩之作,围绕其诗文、人际交往、功过评说展开,通过解码他诗文中的典故、象征、隐喻,为读者还原了一个立体的钱谦益形象。


本书从钱谦益的诗文入手,讨论了钱谦益对竟陵派的攻排,与柳如是的《东山酬和集》,与王士禛、钱曾等后学的交往,以及逝世100年后乾隆仍禁毁其诗文等诸多议题。同时关注到了钱谦益诗文在海外的流传与影响,以及其诗文在清末民初的“复出”。作者综合运用文本细读、文史考证、人际关系分析等多种方法,其中蕴含了作者长期以来对钱谦益研究、明清诗文研究的深度思考。


本书亮点

1.香港中文大学中文系教授严志雄代表作复旦大学古籍所所长陈广宏教授鼎力推荐


2.展现立体而又多元的钱谦益形象书讨论了钱谦益生前对竟陵派的攻排,与柳如是的《东山酬和集》,与王士禛、钱曾等后学的交往,以及逝世100年后乾隆仍禁毁其诗文等诸多议题。同时关注到了钱谦益诗文在海外的流传与影响,并以清末民初钱谦益诗文的“复出”收束全书。


3.以文本细读为基础,进入诗人生命。钱谦益的诗文较为难懂,作者重视文本细读,分析细腻绵密,带领读者从诗歌文本出发理解诗人。


4.研究视野广阔,内在逻辑完整清晰。本书包括但不限于性别关照、书籍版本与印刷、诗文经典化、异域接受等多重研究视角,集中体现了作者“通过文本想象作者”“通过‘关系’理解人”的研究旨趣与进路。


5.手把手教福柯、布迪厄理论参照福柯消解“作者”主体意义、关注文本脉络的理路,重视对钱谦益诗文文词、语言系统的深度挖掘;引入布迪厄的社会学理论,讨论“行动者”与“社会空间”如何共同营构阶级、位置、权力关系,并比照、审视陈寅恪考论人际关系的思维与方法,彰显社会关系学对明清文史研究的重要性及可行性。


6.封面设计精美,贴合本书主题。封面以红豆树为主要素材,呼应代表着钱谦益与柳如是的特殊意象,与本书主题甚为契合。同时,采用了热压、模切等多种常见于特装书的特殊工艺,精致素雅。




精彩书摘

通过文本想象作者


从符号、语言、主体的角度哲学性地思考作者、文本的本质意义,可以走到很远、很极端,譬如在福柯(Michel Foucault)那里。


很多年以前,我读福柯的The Archaeology of Knowledge (中译《知识考古学》)至其终章,看到福柯设计作者the author)现身,与他争辩得面红耳赤,煞是有趣。作者亟亟捍卫自己的存在感、主体性、心灵、创造性,福柯则既残酷又温柔地以话语discourse)的真相晓之以大义(其实是再一次宣布作者的死亡)。那几段文字太引人入胜了,乃至于从此就烙印在我脑海里。


……


其实,福柯给我最大的启发在于要给予文辞、语言系统足够的重视、思考、分析,以及要尽最大的可能探悉意义的所在、生成过程,包括显露的和被遮掩着的、可以理解的和不能理解的、能言说的以及无法言说的。要往语言内部曲曲折折地走一遭又一遭,也要借着文辞的意义其所连接的、外部的种种话语,见树又见林。拆散七宝楼台,又在那残金碎玉中呼唤起一应亭台楼阁,或空空荡荡。


也许福柯是对的,对于后之读者而言,文本中的主体”“人的形象无非是言说的主体性效应,而所谓作者,只是一个功能。但我仍然把这个效应”“功能称为牧斋,不觉得勉强。于我而言,牧斋带有足够的差别性、区分性,有着明显的个性特征、语言风格。在一些情况下,我可能会分不清谁是陈子龙,谁是杜甫,但我不会混淆牧斋、吴伟业、龚鼎孳,甚或与牧斋文字有着师承关系的冯舒、冯班、钱曾。就这一意义而言,牧斋具有明晰的身份与形象,甚或主体性。


文字中浮现的牧斋是文辞作用、成就的结果。经由写作主体的匠心独运、经营布置,以及文字系统内各要素的联系协调,这个自我self)在文本记忆(textual memory)中的内涵相对统一,也相对封闭。在历史记忆(historical memory)中,牧斋的含义、形象却是多元的,也不无断裂、矛盾之处。要充分了解此中异同,有必要用别的以牧斋为书写对象的文本作为参照。这就到了牧斋研究最困难、最具挑战性的层面了。任何话语系统都带有自身的逻辑、知识、有效性,以及权力机制,而最强势的,莫过于政治话语、历史话语、道德话语。我们假如不步步为营,理智克制,一不小心就会走进泛政治主义、泛历史主义、泛道德主义那些尴尬、苍白的死胡同。明末清初的历史、政治、文化、文学、社会异常复杂诡谲、丰富多端,我们要全面丰富我们的知识,潜研细究,深思熟虑,才好发言,否则我们就不能真正开显牧斋文字的意义,没有跟牧斋对话,也没有真正了解那个时代。


过去一个世纪,牧斋研究在各方面累积了不少基础知识,现在或许是时候,朝更具反思性、开拓性,更深刻细致的方向发展了。这些年来研究牧斋,我深深体会到牧斋传世文字的珍贵价值,它是极高的文学成就,也是知识的宝矿。这已是学者的共识,就不必多说了。我比较困惑的,是如何从他的文字联系到他这个人。我在上面叨唠了一番关于主体、作者、话语的理论,读者大概会感到纳闷:这是一本研究牧斋的书啊,怎么就扯到那些莫名其妙的西方理论上去了呢?其实我是想走到一个极端(也是异端),换一个哲学的角度,去思考、去展示:谈论,是可以多么的困难,多么的曲折,多么的是非莫辨,也多么的引人入胜。如果我们服膺于福柯的理论,甚至只能谈话语、文字符号的记忆,就不能说牧斋怎样怎样(因为牧斋先生根本就不在那里,别无的放矢了)。固然,福柯的理论没能让我完全心悦诚服,但无论如何,我的确也认为,我们的研究,应尽量顺应着文字、文辞、文本的脉络展开,那样才有可能进入牧斋的语言系统,才能揣摩这个主体的心思、感情。牧斋的内心世界非常丰富、复杂,他所身处的历史世界充满着美好与疯狂。我告诫自己,研究牧斋以及这个历史时段,要带着诚恳、开放的心态,多读书,多思考,不妄言。牧斋的文字非常迷人、蛊惑人,他的学问以博大见称,但也纯杂互见,我们要尽量尝试进入当时的知识、思想、情感世界,回到当初的历史现场,不盲从权威、成说,不妄作批判,努力焕发文本的记忆及生命力,再提炼出自己的见解。


最近偶然重读亚里士多德的《诗学》,看到一段话:诗人在安排情节并用语言把它写出来的时候,应尽可能把剧中情景摆在眼前。用这种方法,就会生动地看见每件事情,好像他自己亲历了那些事件,他就能够找到适当的处理方法,不太可能漏掉情节矛盾的地方。书写主体若然服从这要求,如此结撰,我们不妨也这样往里面走一遭,静心玩索剧中的种种情景,体会、思考其中的世界,然后才说点儿什么。




目录

目录

 

第一章 钱谦益攻排竟陵钟、谭新议 

第二章 情欲的诗学——钱谦益、柳如是《东山酬和集》窥探

第三章 哭泣的书——从钱谦益绛云楼到钱曾述古堂 

第四章 清初钱谦益、王士禛“代兴”说再议 

第五章 春秋有变例 定哀多微辞——试论钱谦益之论次丽末东

国史及诗

第六章 典午阳秋、休听暇豫——朝鲜文士南九万所述钱谦益诗

考论

第七章 钱谦益遗著于清代的出版及“典律化”历程 

第八章 权力意志:清高宗乾隆帝讥斥钱谦益诗文再议 

第九章 近代上海《申报》中钱谦益的身影

征引书目

版权声明

本文来源:大学问,版权属于原作者(机构),仅用于学术分享



人文学术社
(ID:Aca-history)


9万+文史学人都在关注

新书推荐×商务合作×著作出版

请联系管理员

微信号:xueshujun2020

(请备注来意)

往期精选

[1]人文社科本硕博可投期刊(含C刊)简介及发文特点

[2]人文社科可用数据库简介及使用指南(含数字人文)

[3]王笛 桑兵 葛剑雄 罗志田 仲伟民 仇鹿鸣 等谈论文写作

[4]历史学各领域推荐阅读书目及北大史学名师教学大纲

人文学术社
史学领域热门公号。推书或者作者想出书,可关注公号后私信洽谈。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