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月20日,《郑州市"十四五"财政规划》(以下简称"《规划》")发布。打开投实App查看全文。
"十三五"时期(2016—2020年),郑州市地方财政总收入累计完成9169.3亿元,相较"十二五"5711.4亿元,增长 60.5% 。
一般公共预算收入从"十二五" 末 942.9亿元,到"十三五"末达到1259.2亿元,年均增长 5.9%;
一般公共预算支出累计完成8231.8亿元,相较"十二五"4108亿元, 增长 100.4% 。
政府性基金预算收入从"十二五"末540.3亿元,到"十三五"末达到1059.4亿元,年均增长14.4%;
累计争取置换债券资金1395.5亿元,其中:一般置换债券1042亿元,专项置换债券353.4亿元;累计争取新增债券资金722. 亿元,其中: 新增专项债券512.5 亿元。
截止"十三五"末,全市政府债务余额为2173.3亿元,其中:一般债务1265.8亿元,专项债务907.5亿元,均控制在债务限额空间内,全市各级政府债务风险均为正 常。
构筑平台公司"立融用管还"全产业链运作模式,整合平台公司资本、资产和资源,组建郑发集团、 中融创公司等四大国有投融资平台。
组建注册资本200亿元的国家中心城市产业发展基金股份有限公司,设 立 3 支基金总规模 105 亿元,支持服务区域发展。
设立总规模350亿元的县域子基金,支持区县(市)围绕产业布局、特色和优势,做强县域经济。
《规划》提出,“十四五 ”时期(2021—2025 年)郑州经济增长下行压力大,在一定程度上影响财政保障重大项目、重大工程的能力。郑州经济结构不合理,土地财政属性依然较强,对房地产依赖过重,而在房住不炒总原则下,房地产市场持续规范,房地产业拉动经济增长的能力进一步下降。
结合当前财政经济发展形势,预计“十四五”时期全市财政收入将继续保持平稳发展态势:2021-2025年,全市财政总收入年均增长5%左右,年均达到2200亿元左右,到2025年有望突 破2400亿元;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年均增长4.5%左右,年均有望达到1400亿元左右。
《规划》明确,“十四五”时期要努力做大财政蛋糕。以提高质量效益为中心,统筹财力支持巩固提升战略支柱产业、发展壮大现代服务业以及数字经济,构建新型产业链,形成高质量、高附加值的财源支柱和税收增长极,逐步健全高质量、高效益、可持续的财源体系。
加强公共资源综合管理,将依托行政权力和国有资源(资产)获取的各项收入以及特许经营权拍卖收入等,按规定全部纳入预算管理。全面取消一般公共预算以收定支、专款专用规定。
加大政府投资基金对“双循环”、强链补链等重大战略类、技术类项目投资力度。加快政府投融资公司转型升级,推进交通、铁路、水利、产业等领域投融资体制改革。
加强债券资金使用监控,加快债券资金支出进度,避免闲置浪费。推进符合条件的专项债券项目向金融机构市场化融资,将专项债券作为符合条件的重大项目资本金,进一步发挥专项债券撬动作用。
加强财政运行风险防控,加 强重大政策、重大政府投资项目等财政承受能力评估。加强政府 债务风险监测预警,坚决遏制隐性债务增量,稳步推进存量隐性 债务化解。规范地方政府举债融资机制,探索建立政府偿债备付金制度。
《规划》特别强调,暂存暂付款占用大量国库现金,影响正常预算执行,给财政运行带来较大风险隐患。全市财政系统要高度重视,按照财政部和省财政厅要求,制定切实可行消化计划,如期完成暂付款消化任务。将暂存暂付款规模和暂存暂付款率指标纳入财力性转移支付以及现金调度等事项的扣减因素。
推动市属金融类企业切实履行风险防控主体责任,加强金融风险管控。督促市属其他国有企业继续做好债务化解和风险防控。高度关注城中村改造过程中的过渡费、农民工工资支付和政府涉法涉诉等相关事项,防止关联风险发生。
此外,《规划》明确了财政支持科技创新发展、支持现代产业体系建设、支持高水平对外开放、支持高品质现代化都市建设、支持生态强市建设、支持文化强市建设、支持民生保障和改善等七大重点任务:
支持争取国家大科学中心、重大科技基础设施、综合性产业创新中心等落地布局;
支持国家超算郑州中心、知识产权交易中心、嵩山实验室、种业实验室和黄河实验室等创新平台发展;
鼓励各地通过财税支持、政府购买服务等方式引导企业将基础设施、业务系统、设备产品向云端迁移;
持续支持国家超级计算郑州中心发展;
发挥基金投资带动作用,加大对国际航空运输网、“米”字形高铁网和轨道交通网;
加快机场三期、高铁南站、小李庄客运站、薛店铁路物流基地、通航产业示范区等重大项目建设的支持力度;
支持推动“陆上丝绸之路”提质扩量,加快郑州中欧班列集结中心示范工程和国际陆港第二节点建设;
按照“东强、南动、西美、北静、中优、外联”的内涵要求,支持集中打造32个核心板块;
继续开展水资源税改革试点。支持南水北调观音寺调蓄、黄河刚性护岸、金水河治理等重大水利工程建设;
对发行绿色债券的企业给予费用补助,探索通过设立生态环保项目贷款资金池,鼓励发展绿色金融;
加快推进黄河、大运河国家文化公园和黄河国家博物馆、大河村国家考古遗址公园、商代王城遗址保护、“河洛古国”遗址保护、黄帝故里园区等重大文化项目建设;
做好农民工返乡创业投资基金运作,鼓励郑州市内的区县(市)政府与省级和市级母基金合作设立子基金。
支持扩大保障性租赁住房供给,对市内新筹集公租房给予财政补助。
长按识别二维码 ↓ ↓ ↓
打开投实App查看《郑州"十四五"财政规划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