习近平总书记在盐城考察新四军纪念馆
并作出重要指示
让盐城广大干部群众备受鼓舞
习近平总书记考察新四军纪念馆并发表重要讲话让江苏干部群众备受激励
根植于富有红色文化底蕴的盐阜大地
更是身体力行将新四军革命精神
融入学生成长的时时处处
新四军的历史是开展革命传统教育、爱国主义教育的生动教材。在新时代背景下,如何将红色文化有效融入思政课,以助推学生的成长与蜕变,成为高校思政教育的重要课题。近年来,盐城工学院在这一领域进行了积极探索与实践,成功地将红色文化融入思政课,为“盐粒子”们的成长提供肥沃的土壤。
创新教育示范流程,打造红色文化融入思政课的“金课”
“盐阜大地上,一处处新四军战斗旧址,一座座革命纪念馆,一件件红色文物,承载着革命先辈坚如磐石的信仰信念,彰显着历久弥新的精神力量……”盐城工学院的思政课教师于利,正在新四军纪念馆通过实地参观、现场教学等方式,让学生身临其境地感悟盐城红色文化的魅力。
“传统的思政课堂往往局限于教室,以教师讲授、学生听讲为主,教学方式相对单一。而‘行走的思政课’将课堂搬到了校外的红色遗址、革命纪念馆、历史文化景点等地,让学生在真实的场景中学习,打破了空间的限制,使思政课更加生动、鲜活。”在于利看来,学生喜欢的“行走的思政课”
充满了新鲜感和吸引力。在户外的学习环境中,学生的好奇心被激发,更容易投入到学习中去。
盐城有着丰富的红色文化资源,盐城工学院不断拓展思政教育的空间,充分发挥当地的博物馆、纪念馆、红色景区等资源的育人价值,通过“行走的思政课”让学生亲身走进这些红色场所,近距离感受红色文化的魅力,在“行走”中了解地方历史。在场的学生纷纷表示:“在盐城新四军纪念馆,我亲眼看到了革命先辈们用过的物品、战斗场景的还原,感受着那段波澜壮阔的历史,这种直观的体验比单纯的书本知识更能触动心灵。”
“在新四军纪念馆内珍藏着这样一件美丽的革命文物,这是一件银灰色丝质面料的旗袍,黑色锁边针脚细密,裙摆褶痕清晰可见。旗袍的色泽虽然因为时间久远,日渐暗淡,但旗袍主人的形象却愈来愈清晰,她是谁?她有着怎样的人生?”这是盐城工学院的思政课教师在参加盐城市第四届微党课大赛的一段演讲。
演讲中的这位主人公正是源自中共盐城市委宣传部和新四军纪念馆联合打造的“五个一”红色故事。盐城工学院与中共盐城市委宣传部、新四军纪念馆等单位紧密合作,创新“排、练、演、讲”网络思政教学法,涌现出一大批优秀网络思政作品,实现了思政课的亲和力、感召力和影响力的多重提升。
为了确保红色文化融入思政课的顺利实施,盐城工学院不断完善配套服务,构建了包括师资培训、教学资源开发、实践教学基地建设等在内的生态系统。学校成立了青年教师宣讲团,奔赴二级学院开展“盐城四色文化”大学第一课系列讲座,有效整合了校内外资源,打造了学院服务全校师生的品牌。
“盐城工学院扎根于红色的盐阜大地,诞生在共和国建设的红色年代,是一所具有红色背景的学院。我们的创校校长是新四军老战士王金魁同志,我们的创校教师中有众多的新四军战士,他们奠定了盐工红色的血脉。”这是思政课教师王欢,在开学第一天为人文学院300多名新生讲授题为《传承红色基因,汲取奋进力量》的思政课。
如何用恰当的形式,把这些文化背后的历史和故事讲深、讲透、讲活,引导当代大学生从地方特色文化中汲取滋养,进一步增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自信,盐城工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的思政课老师们,在大学新生“开学第一课”中给出了答案。
经过多年的实践探索,盐城工学院在红色文化融入思政课方面取得了显著成效,成功打造了“行走的思政课”“地方文化与城市发展”等品牌活动,在第三届全国大学生红色全景资源创意展示大赛中,盐城工学院师生更是凭借扎实的理论功底、丰富多样的数字技术和巧妙的构思在比赛中斩获佳绩,加强了思政课与其他学科的高效融合与社会实践的有效衔接。
正是在新四军革命精神的激励下,一批又一批的盐粒子们如同新时代的“铁军”,在各自领域内熠熠生辉,不仅成为了行业的佼佼者,更是国家和区域发展的重要支撑力量。下一阶段,盐城工学院将继续深化这一实践探索,不断完善和创新工作举措,深入挖掘盐城每一处红色文化资源,守正创新推动思政课建设内涵式发展。
▼往期精彩回顾▼
点赞!36位国奖获得者
来源丨交汇点
文字丨赵迎华 蔡云晨 奚新国
编辑丨任踏雪
责编丨陈迅
审核丨江莹
统筹丨刘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