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外实践|清华大学日新书院赴埃及调研中文教育与文明互鉴实践纪实——卢克索篇

文摘   2025-01-30 18:48   北京  

点击蓝字,关注清华大学国际教育


EGYPT



清华大学日新书院赴埃及

调研中文教育与文明互鉴支队

实践纪实——卢克索篇


1月18日至1月20日,支队来到了第二站——卢克索。卢克索是著名的埃及古都,距离开罗大约700公里。卢克索古称底比斯,曾是古埃及中王国和新王国部分时期的都城,现在成为了一座历史名城和旅游景点。卢克索以其众多的神庙闻名,其阿拉伯语名字“الأقصر”就是神庙的意思。凭借着卡纳克神庙、帝王谷等众多著名遗址,卢克索吸引了全世界游客的目光。近年来,中国游客也越来越多地来到卢克索,成为了卢克索旅游业十分重要的组成部分。


习近平总书记在卢克索出席中埃建交60周年庆祝活动时说:“卢克索是古埃及文明的集中体现。这里的建筑反映出了古埃及人民令人惊叹的智慧和科技水平。中埃都是文明古国,我们有必要加强人文交流,深化民间友好,巩固两国合作民意基础,推动双方共同发展、共同繁荣。”中埃都拥有悠久的历史与璀璨的文明,卢克索深刻反映了古埃及文明的建筑艺术和思想观念,被称为“世界最佳的露天博物馆”。卢克索在埃及文明中的重要地位,也使之成为了中埃文明交流的一个重要桥梁。


2018年,中国应埃方请求派出考古队,共同发掘卢克索北部的孟图神庙。这一发掘工作在2024年业已完成,是中埃国际交流与合作的生动实践,共同推动了中埃文明的交流互鉴。同时开启的古埃及文明翻译标准化工作,有利于构建埃及研究共同的话语体系。中埃在考古领域展开的合作,是中埃文化交流日益频繁的见证。


卢克索大学孔子课堂是埃及南部唯一一个孔子课堂,承担着卢克索大学的中文教育工作,同时也对部分社会人员进行中文培训,对弘扬中国文化,传播中华文明起着重要的作用。中文教育在埃及的深耕,是中华文明影响力的生动体现,对于中埃文明交流互鉴也是一个良好的范本。用中文传播中国文化,让世界听见中国的声音,也是国际中文教育所背负的重要使命



PART01.

卡尔纳克神庙

01


18




卡纳克神庙位于卢克索的北部,是底比斯最古老的神庙之一,有着三千五百多年的悠久历史,是埃及文明的历史遗迹中不可或缺的部分。本支队于1月18日上午参访了该神庙,领略其中蕴含着埃及文明和古代神庙文化。


图1:支队成员在卡尔纳克神庙合照


神庙主要由中王国到希腊化时期之间的诸多法老修建,以献给阿蒙及其妻子姆特、儿子蒙都。他们的雕像竖立在卡纳克神庙的入口处,深刻地向我们传达和揭示着古代埃及“三位一体”的神明观念


仔细观察神庙里耸立的各种雕像与石柱,大多是容易风化的砂岩,少部分留存下来的雕像使用的是红色花岗岩,见证着埃及历史长河中无数王朝的兴衰更迭。


图2:卡尔纳克神庙


步入卡纳尔神庙的第一个大门,门内有两排公羊头狮子雕像,它们代表着太阳神阿蒙,阿蒙也被埃及的人民也被视为力量之神,而在神庙大门的后面,左边未拆除的斜坡路遗址仍然可见。通常情况下,斜坡路应当在修建完成后拆除,但由于当时敌人突然进犯,许多工匠被调往军队,导致斜坡路没来得及拆除完毕,因此而留下了这一遗址。旁边未经打磨的石柱也印证了这一发现。这些历经千年而留存下来历史遗迹为我们探寻古代埃及人民的建筑方法提供了宝贵的证据。


卡纳克神庙内还有拉美西斯二世国王的雕像,在他的脚边是他的妻子的塑像。这座雕像是用一整块40吨的花岗岩雕刻而成的,足以证明埃及人民精湛的雕刻技术和艺术高度。除此之外,神庙内还有许多的壁画和浮雕。其中的雕刻方式吸引了支队员们的兴趣。我们发现,在花岗岩上,往往采取了阴刻的方式;而对于石灰岩这种质地较软的岩石来说,阳刻也有所采用,这些发现让我们更加惊叹于古代埃及人民的雕刻智慧。目前的壁画上依然可以看见颜色的残留,法老一般是红色皮肤,而神明则是蓝色的。拉美西斯三世的雕刻往往更深,因为他害怕后人将他的名字抹去。



PART02.

卢克索大学孔子课堂

01


19



卢克索大学孔子课堂于2019年11月正式揭牌成立,是埃及南部地区唯一一所孔子课堂。卢克索大学孔子课堂坚守初心,持续做好国际中文教育,以相互理解推动中埃人文交流和国际中文教育,已成为埃及南部社会各界学习汉语、了解中国文化的重要平台和中埃人文互鉴的新标识。支队成员前往卢克索大学孔子课堂,开展中埃文化工作坊,与当地埃及学生交流中文学习体验,进行歌舞表演,传播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埃两国青年心连心,为推进两国友好双边关系、实现人类命运共同体做出努力。


图3: 支队成员在卢克索大学孔子课堂合影



PART03.

帝王谷

01


20



1月20日上午,支队前往帝王谷进行参观学习。古老而神秘的帝王谷坐落在卢克索城南、尼罗河西岸的石灰岩峡谷之中。相比于金字塔,这里的墓穴壁画保存更为完整精致。帝王谷是古埃及新王国时期第20个王朝诸位法老长眠之地,63座中的12座墓室向游客开放,我们深入其中的3座,穿越千年历史,领略古埃及文明的灿烂。


墓室的墙壁与穹顶,被细腻的壁画装点得宛如梦幻般的世界,一笔一划都承载着古埃及人对死后世界的想象。那些历经千年仍色彩斑斓的画面,展现了古埃及人崇拜的众多神明,记录了法老乘着太阳神之舟穿越冥界十二时区的壮丽旅程,也刻画了法老灵魂接受最终审判的庄严时刻。


帝王谷,这片见证了古埃及文明辉煌与哀伤的土地,还有许多值得探索与发现的故事,至今仍是考古研究与保护工作的热点。


图4:帝王谷



图文 | “让我们说中文吧”日新书院赴埃及支队

排版 | 张耀文

审核 | 宋立宏 应文昱 单嘉怡 王予时



编辑|王侯嘉遇


 ●  ● ●  ●  设置星标 ● ● ●   ● 

由于微信公众号改版,未星标很容易错过

全胜中心新鲜出炉的优质内容以及课程、实践和资源哦 ~

清华大学国际教育
关注国际教育动态,发布清华大学国际教育项目,探索国际教育培养模式和培养理念。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