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5岁大姐突发脑卒中离世,医生提醒:冬天再冷,也不要做这4件事!

文摘   2025-01-12 15:15   重庆  

点击“蓝字” 关注我们

清晨六点,天刚蒙蒙亮,55岁的阿芳被一阵剧烈的头痛从梦中惊醒。

她强撑着爬起来洗脸刷牙,却发现手脚无力,头晕得站不稳,甚至连话都说不清楚了。


短短几分钟后,她眼前一黑,倒在了地上……家人急忙将她送往医院,但最终,医生的诊断让人揪心: 脑出血 。


医生感慨道:“冬天是脑血管疾病的高发期,尤其是上了年纪的人,稍有不慎就可能发生意外。”


他特别提醒: 想要避免类似悲剧,这4件事,冬天再冷也不能做!



清晨猛然起身?别让血管承受不起!

你是否每天一骨碌从被窝里爬起来?


从温暖的睡眠状态到突然起床,身体的血压会瞬间波动,尤其是清晨时段,血液粘稠度较高,心血管负担本就沉重。


如果再加上猛然起身,容易造成 脑供血不足 ,甚至诱发脑卒中。


冬天更应做到缓慢起身,给血管一个适应的过程。


醒来后,不妨在床上赖个两分钟,伸个懒腰,让血液循环慢慢恢复,再慢慢坐起,最后起身。




清晨外出锻炼?早上运动或许并不健康!

很多人觉得,冬天坚持晨练是“铁的意志”,但 清晨的低温和空气中堆积的污染物,可能是健康的隐形杀手。 


特别是身体刚刚从睡眠状态中恢复时,血管还处于收缩状态,如果贸然进行剧烈运动,很容易造成心脑血管疾病。


医生建议,冬天的运动可以选择阳光明媚的下午三四点,温暖时分更适合身体舒展。


运动也要量力而行,散步、太极拳、瑜伽等舒缓的活动,比跑步、跳绳这样的大运动量更安全。




洗澡水过热?

冬天寒冷,不少人喜欢用热水洗澡,甚至水温越高越好,一洗就是半小时以上。


过热的水会让皮肤血管迅速扩张,大量血液流向体表 ,而当寒气从浴室外侵入时,血管又会迅速收缩,冷热交替的刺激,容易导致血压急剧波动,引发脑出血或心梗。


医生建议,冬天洗澡水温最好控制在 37℃到40℃ 之间,时间控制在15分钟以内。


洗澡时关好门窗,防止冷风侵入。对于老年人或有高血压的人来说,洗澡前最好家人陪护,避免意外发生。



熬夜晚睡,血管也会“累垮”

“再刷一会儿短视频”“再看一集电视剧”……熬夜几乎成了现代人的通病。


睡眠不足会让血压持续升高,血管得不到休息,疲劳累积后,脑血管疾病的风险也会成倍增加。 


而冬天,寒冷的刺激更容易让血管变得脆弱,长期熬夜就像在血管里埋下了一颗定时炸弹。


《黄帝内经》中有言:“冬三月,此谓闭藏。”冬天是养精蓄锐的重要时节,规律作息,早睡早起,才能让身体的“阳气”得到休养。


晚上10点左右入睡,保证7-8小时的高质量睡眠,是对身体最好的呵护。



冬天如何保护血管健康?这几点请牢记!

那么,除了避免上面提到的4件事,冬天我们还能怎么做,才能更好地保护脑血管健康呢?


  1. 适当保暖,避免寒冷刺激

    其是头部、手脚等部位,保暖工作一定要做到位。


    外出时戴上帽子、围巾,穿防滑保暖的鞋子,避免受凉引发血管问题。


  2. 清淡饮食,控制盐和脂肪摄入
    冬天的饮食应少盐少油,多吃富含膳食纤维的蔬菜水果,如菠菜、胡萝卜、苹果、橙子等。

    减少高脂肪、高盐分的食物,可以有效预防血管硬化。


  3. 每天喝足水,降低血液粘稠度
    天气冷了,很多人不爱喝水。但其实,冬天多喝温水,能帮助身体代谢,防止血液过于粘稠,从而降低心脑血管疾病风险。



  4. 定期监测血压,特别是高血压患者
    冬天是血压波动的高发期,家中备一个电子血压计,定期监测血压,发现异常及时就医。


  5. 保持心情平稳,减少情绪波动
    情绪和血压息息相关,过度激动、生气都会导致血压骤然上升。

    学会调节情绪,比如听音乐、做手工、静坐冥想,都是不错的选择。



结语

这个冬天,请从小事做起,保护好自己的血管,照顾好自己的健康。 


你还在为身体做什么努力呢?欢迎在评论区分享你的故事,我们一起健康过冬!


好看,就点个【在看】再走吧!

重庆城市TV民生眼
重庆广电城市TV旗下优质内容品牌,感谢您的关注!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