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一个月来,乌克兰军队总司令西尔斯基的一系列大胆行动,让支持者为之一振。从进军俄罗斯本土库尔斯克州,到远程打击莫斯科炼油厂,乌军似乎重新掌握了战场主动。然而,随着西尔斯基连续公开表态,人们惊觉一个令人不安的事实:库尔斯克战略目标未达,顿涅茨克战场形势却日益严峻。乌军究竟错失了什么?局势为何在关键时刻急转直下?
攻库尔斯克,意在牵制俄军东进
西尔斯基坦言,乌军向库尔斯克进攻,目的之一是牵制俄军向顿涅茨克枢纽城市波克罗夫斯克的攻势。但现实是,俄军主力依然驻扎顿涅茨克一线,甚至不顾库尔斯克形势继续向波克罗夫斯克增兵。结果到9月初,俄军前锋已逼近波克罗夫斯克边界不到8公里。
考虑到战线变化以百米甚至十米计数,西尔斯基的发言或许有夸大成分,意在争取更多西方援助。但不可否认,乌军在库尔斯克的进展,在一定程度上掩盖了俄军在顿涅茨克的战果。正如乌克兰主流媒体《基辅独立报》所言:"当全世界看到乌军在库尔斯克撕毁俄罗斯国旗时,俄罗斯国旗在顿涅茨克附近一个又一个乌克兰定居点升起。"
顿涅茨克战线缓慢推移,双方消耗战意志
将时间线拉长,战线变化更加清晰:2月,俄军占领阿夫杰耶夫卡,乌军一天损失可能超1500人。4月,俄军趁乌军换防间隙占领奥切列季涅。7月,乌军放弃天险沃夫恰河向西撤。 从防守方看,波克罗夫斯克局势尚未不可挽回:乌军部署约五条防线,俄军未控制进攻通道南侧重镇塞利多韦。因此俄军近期增兵,但未选择继续突入,而是先解决侧翼威胁,逐步包围守军主力。
总的来说,顿涅茨克并无戏剧性战线变化。乌军通过空间时间消耗俄军战意,寻找反攻机会。俄军则步步为营,意图实现普京2022年2月"特别军事行动"最基本目标:控制顿涅茨克全境。
这种在对峙僵局中缓慢变化的战线,体现的正是战争进入长期阶段后双方综合国力的较量,以及由此产生的策略调整。据报道,阿夫杰耶夫卡惨败后,乌军内部对是否应当在某座重镇据守尽力一战,产生很大分歧。一些一线军官明确表示,必要时乌军应果断撤出波克罗夫斯克,关键是不能让有经验作战部队在此被歼灭。
对俄军而言,情况正好相反:如不能消灭乌军有生力量,多占据城镇意味更长战线、更多薄弱环节,反而易于让乌军找到时机,打出对舆论士气有利的小规模反击。
指挥官背负政治使命,战略抉择左右前途
然而,这仅仅是基于"战场理性"的逻辑。对俄乌双方指挥官来说,他们都负有无法回避的政治使命。如果顿涅茨克再失一座主要城镇,西尔斯基的职业生涯恐将结束。一个月前,他向库尔斯克冒险掷出"飞刀",让世界重新聚焦俄乌战场,并成功维持了对一小片俄土的控制,但偏偏未能扭转顿涅茨克日渐恶化的颓势。如今他意识到了这一关键问题,但乌军和政府留给他的应对选项,实在不多。
争从来不是单纯的军事较量,更是综合国力和意志力的角逐。在这场旷日持久的消耗战中,谁能更好地调动和利用各方面资源,谁就更有可能取得最后的胜利。乌克兰在库尔斯克的进攻,虽然改变了战场节奏,但并未从根本上扭转战局走向。这提醒我们,在战略决策时,必须全面权衡,不能为一时之功而忽视全局。
在战争的残酷逻辑面前,个人的荣辱得失都显得微不足道。对指挥官而言,最重要的是履行职责,守护士兵和人民的利益。西尔斯基面临的抉择,不仅关乎自己的前途,更关乎乌克兰的命运。在这个关键时刻,他需要以大局为重,以民族利益为先,作出正确而又艰难的选择。
乌克兰战场的局势正在发生微妙而深刻的变化。表面的平静之下,是双方你来我往的博弈角力。库尔斯克的进攻,虽然没有扭转顿涅茨克的颓势,但它昭示了一个重要的事实:在这场殊死较量中,任何一方都不能轻易言弃,都在竭尽全力去争取胜利的机会。